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市青年京剧团
合肥市青年京剧团起于1970年建立的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5年更名合肥市青年京剧团。初招收幼童60余名,习唱京剧。
建团初期,教学从难从严,学员刻苦认真,每天坚持喊嗓、踢腿、拿顶,同时训练毯子功、把子功、唱腔、身段及上文化课。每年排一、二出教学戏,也排一些剧目选场或歌舞,供招待演出。1977年后该团补授了京剧传统戏和戏曲特技内容。同时开展创作和演出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几年间共创作、移植传统剧目40多出,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秦香莲》、《生死牌》、《李慧娘》等剧均连满100多场,创作剧目《红樱似火》连满70余场,江苏、河南等15个省、市、地区都曾派人前来观摩,并纷纷移植上演。该团曾赴省内7市、10多个县和南京、徐州等地巡回演出。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录播了该团演出的选场、选段。《安徽日报》、《安徽文化报》、《戏剧界》以及南京、徐州等地的报刊都曾载文予较好评价。合肥市政府曾以该团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招待日本久留米市政府代表团。南京市政府曾以该团演出的《红樱似火》招待法国客人。1982年该团参加合肥市青年演员艺术汇报演出,获一、二、三等奖计29项,为合肥市属剧团获奖最多的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看了该团《李慧娘》、《赤桑镇》、《罗成叫关》、《将相和》演出之后,题词:“引高歌于世,播佳种在田”。1983年,合肥青年京剧团撤销。
合肥市越剧团
合肥市越剧团建于1957年10月,其前身是周桂芳领衔的上海壮艺越剧团(属民间职业剧团),1951年流动到安徽省蚌埠市,1954年为蚌埠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蚌埠市越剧团,1957年迁来合肥市,1968年撤销,1978年5月23日恢复建制。全团约60人。
该团先后上演创作、整理、移植的传统戏、古代戏有《文成公主》、《虎符》、《双线缘》、《常金花》、《女儿志》、《王昭君》、《孤霜恋》等70余出,上演的现代戏有《红色种子》、《红松林》、《红灯记》、《红嫂》、《青年一代》、《家》、《夺印》、《南京来信》等34出。1959年,该团整理演出传统剧目《抱妆盒》,后参加安徽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三项奖。该团演出的移植剧目《文成公主》、《虎符》和创作剧目《常金花》等,除在本省演出外,还在长江两岸和东南七省一市巡回演出。总计演出6300多场,观众达630多万人次。
该团重视培养演员。1957年、1959年、1979年三次从上海、合肥、浙江三地招收学员52名,一方面聘请专业教师授课,一方面安排参加艺术实践,很快培养出一批艺术骨干。该团每年都组织两次去江苏、浙江、上海作交流演出,并邀请专家来团讲学。1985年,合肥市越剧团撤销。
上一篇:第一节 庐剧
下一篇:第三节 歌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