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随着一批高等院校在合肥相继建立,合肥市的数学研究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当时的数学研究工作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研究方向有复变函数论、三角级数论、拓扑学、几何学、代数学、微分方程论等。从50年代末起,运筹学、控制论、统计数学等应用性强的数学分支研究迅速发展,进一步扩充了合肥数学研究领域。
1970年初,中国科技大学由北京迁来合肥,在数学系设置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学、应用数学4个专业,设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室)。严济慈、华罗庚等著名数学家多次前来讲课,进行学术交流,并开展数学研究工作,中国科技大学的数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合肥数学研究方面的主要力量。合肥市的数学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到1990年,合肥的数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主要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6个方面,都有硕士学位点,并有4个博士学位点。
1978~1990年间,合肥在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地位。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科技大学龚升的关于单叶函数论方面的5篇论文,在证明著名的比勃巴赫猜想(1916年由德国著名数学家比勃巴赫提出)的工作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获1979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1981年,中国科技大学陈希孺陆续发表了他对数理统计中的若干极限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包括4篇论文:一、《关于U统计量与Von—Mises统计量的极限性质》,解决了U统计量(在任意阶矩存在的前提下,不必整数阶)强收敛的最佳速度问题。国外曾有人解决了这一问题的某些特殊情况。本文用不同方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这方面的显著进展之一;二、《线性模型中误差方差估计的Berry—Essen界限》,在误差独立同分布下,彻底解决了在独立而不必同分布下线性模型中误差方差估计(经规则化后)收敛于标准正态分布的最佳一致速度问题。本文改进了前人的结果,其证明涉及深的理论,是这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三、《线性估计弱相合性的一个问题》,所得结果是最小二乘估计年弱相合理论变得更完整。方法也富于技巧性;《最近邻密度估计的收敛速度》,是一篇开创性文章,填补了国内外这方面工作的空白,在理论和实际意义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获1982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熊金城关于“线段映射的同期点集、回归点集、非游荡点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一维拓朴动力体系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获1982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李尚志等关于“有限李型单群子群体系的研究”,证明了对有限李型在同构意义上由子群格唯一决定,从而导致了数学家Baer对“有限非交换单群由子群唯一决定”提出的猜想彻底获证,这一成果理论的深度和方法的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83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冯克勤等的“代数数论的研究”,开拓了我国代数数论的研究领域,促进了代数数论在我国的发展,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重视,获1988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安徽大学许政范完成的《高阶线性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和《高阶正对称方程》两篇关于数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论文,对高阶线性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国内在此方面研究中较好成果,在中国数学学会第三届数学会议上和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作过报告,获安徽省1980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应用研究
中国科技大学石钟慈提出的一种以样条函数为基础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样条有限元”,具有比通常有限元方法精度高、计算量少、计算机存贮量少,可以在中小型计算机上解决大型问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土木、水利、建筑等方面的结构分析,经生产部门使用,解决了许多工程计算的实际问题,获1979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常庚哲完成的“Coons方法和Bezier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二篇综述性论文,是目前为止我国介绍Coons方法和Bezier方法最详尽的材料,既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一切涉及几何外型和制造的工业,例如飞机、船舶、汽车、精密机械制造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1979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生史丰收创造成功快速计算法,运用该计算方法能通过心算在几秒种内进行多位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等数学计算,并写成《快速计算法》一书,向全国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翊神等完成的“孤立子与非线性演化方程”是综合几何、代数、分析方法在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林城“关于统计量的收敛和收敛速度的研究”,对于大样本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合肥工业大学陆正亚完成的“解架空高压线状态方程的M函数法和I—J函数三、四次方程的新方法”,对状态方程的一般三、四次代数方程进行最佳仿射变换减少参量后,通过计算机列表,可供电力设计单位采用。
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5名学生及华罗庚教授等9名同志共同完成的“攀钢提钒工艺参数的系统优化——完善提高提矾工艺技术”项目中,依靠数学工作解决了提矾工艺技术路线中多年攻关未克的关键问题,该成果获198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物理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