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5年后,合肥先后几次发生战事,国民政府为保卫合肥,均成立城防司令部或警备司令部。
城防部队
民国15年2月,国民革命军暂编第5师进驻合肥,将部队扩编为3个旅。4月,北洋军阀张宗昌率10万人马由徐州进逼合肥,目的是阻止北伐军的攻势。蒋介石令马祥斌防守合肥。马祥斌即以所部3个旅1万余人在合肥布防并担任合肥城防司令。城防司令部主要由马祥斌的暂编第5师司令部组成,合肥县长鲍庚,县自卫团负责人季雨农及地方绅士亦参与城防的筹划:主要兵力在城西、城北丘陵地带掘壕据守;部分兵力以城墙为工事瞰制城外第一线阵地,起二线作用;另有部分兵力守卫补给线南淝河。防守合肥战斗持续近1个月。解围后,马祥斌率部离开合肥进攻寿县,合肥城防司令部随之撤销。
民国27年5月,日军进攻合肥,国民政府第26集团军徐源泉由河南赶赴合肥地区担任防御,合肥巢县等地保安团、常备队等奉命配合正规军作战。原独立第40旅旅长宋世科任合肥警备司令部司令,辖保安第5、第7两个团,受第26集团军司令徐源泉直接指挥。5月13日,警备司令部所属部队担任外围警戒,其中1个团以第2营在安合公路的二十铺一带设防,对上派、中派、下派一线警戒。战斗开始后,宋部退入城中。在日军突入城中后,有一部叛变投敌,合肥城于14日失守。“合肥警备司令部”的番号撤销,宋世科所部编入国民党正规军。
民国34年,国民党安徽省党、政、军机关陆续由立煌县(今金寨县)迁往合肥。
为保障省会安全,省属保安部队加强了对合肥的警备。组织指挥由省保安司令部(驻合肥)负责,其防卫兵力及部署为:民国35年,保安第1团大部驻合肥城,其第2大队驻撮镇。民国36年,保安团改编为保安总队,以第1保安总队、第2保安总队各1个大队及省保安司令部独立大队共3个大队驻合肥担任合肥城防。另有第5保安总队1个大队驻下塘集,负责淮南铁路警备。此时,属于合肥县政府的保安警察大队有9个中队,官兵954人,也参与合肥防卫。整个合肥警备力量约2000人。
民国36年7月,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第3纵队8旅23团于9月8日占领舒城,威胁合肥。国民党当局急令保安第1总队夏德仁率2个大队前往阻截,于合舒边界的桃溪镇发生战斗,夏部几被全歼。
桃溪镇战斗使合肥全城震动,国民党当局一面急调主力部队整编第88师等部由徐州移防合肥一带设防,一面成立合肥城防司令部,以安徽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张湘泽兼任城防司令,以前合肥县长、安徽省供应局副局长刘文潮、第74师51旅副旅长冯继翼兼任城防副司令。城防司令部隶属驻蚌埠的第8绥靖区。
城防司令部下设:参谋组、副官组、军法组、稽察组、民事组、保管组、采购组6组,共40人,主要来自第46师,少数由第8绥靖区、省保安司令部、合肥县政府派入。办公地点初在省保安司令部驻地大书院内。
民国37年1月,城防司令部增加第46师少将高参张权为副司令。同年11月中旬,城防司令部改称城防指挥部,以第46师师长谭何易兼任城防指挥部指挥,以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张湘泽兼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机构依然是各个组,驻地明教寺。(城防指挥部成立仅月余,便随着安徽省政府南逃安庆而撤销)
合肥城区防卫部署分东、西、南、北4个防区。城东区由第8绥靖区特务营防守(营长莫尔刚),城西、北、南地区均由整编第46师防守,部队为188旅523团3营,175旅524团3营和19旅56团一部。另设炮兵指挥部,先后辖88师炮兵营、176旅山炮营、48师野炮营。安徽省保安司令部独立大队担任各机关警卫任务。
国民党当局从民国38年1月起,为集中力量“清剿”皖西各解放区,合肥城防未能配置建制完整的部队。“清剿”中不断变更部署,部队调动频繁。合肥守军,除上述担负东西南北区防卫任务较固定的部队外,尚有第48师520团、527团、第74师51旅等部队,在合肥城内短时期驻守并构筑了工事。
民国38年1月20日,刘汝明兵团残部第68军(所辖81师的2个团于民国37年12月下旬由宿县地区撤至合肥)军长刘汝珍在《合肥日报》发告示宣称“驻防斯地,绥靖地方”。次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4支队1大队(大队长李秀凤、政委齐平),带2个连从磨子店出发解放合肥,刘部为掩护撤退,在东门城楼上向解放军猛烈开枪开炮,造成先遣纵队10多名官兵伤亡。刘部逃走后,县城由民盟组织所控制的县政府及所属自卫队4个中队看守,当日即迎接解放军入城并交出城防。
城防工事
民国23年,国民党当局以重兵围剿大别山区的红军根据地,“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下令各县大造碉堡,以堡垒战术限制红军机动。合肥县这年共在城乡修建碉堡3988个,以后又完成碉堡899个。民国26年11月,由沪淞战场撤退的国民政府军队第21集团军廖磊部开赴安徽省,其一部部署于合肥城设防。该部以半年时间耗资20万元在合肥城郊修筑大量的防御阵地,形成了外围阵地与城墙相结合的较完善的城防工事体系。后第21集团军部队移防,由第26集团军接替防务。第26集团军依托既设阵地和优势兵力抵抗日军,仅防守1日便将合肥丢失。战后国民政府军队淮南总指挥李品仙向李宗仁汇报战况称:“……此次失事原因,该48、199师官兵大半未经战阵,临敌张惶……又未派守城部队与城防司令,因此最后又未据城固守”。
民国36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国民党当局合肥城防司令部组织人力、物力,于民国36年9月3日开始突击修建合肥城防工事,至12月22日历时3月余,共用工87540个,完成碉堡274座,挖掘城壕20里,初步完成城防工事体系。此项工程耗费材料费10亿元(当时货币)。这一时期构筑的城防工事基本属于应急性的。进入民国37年,国民党当局继续修筑城防工事,仅年初就从上派、中派等30个乡镇征用民工22893人,完善水西门至小南门城壕工程,各乡民工完工时间1~20余天不等,共用工28419个。根据城防司令部征集组统计,这一时期全部工程共征用民工51344人。安徽省政府当局决定进一步加强合肥城防工事。预测算为耗资1000亿元,其中400亿元,省参议会拟向合肥居民摊派,结果引起骚乱,最后不了了之。两期城防工事,所需材料均征自合肥工农商各界,部分给予资金补偿。是年下半年,第二期城防工事修建,突出了城墙与护城河的作用,并分段编号码,便于守军识别,沿城墙基每隔30~50米,修工事一座,多为土木结构,其作用为屯兵、防炮、防空袭,重要地段亦可构成火力点。将城墙外树木一律清除,以扩清射界;将环城河全部加宽至50米,并清除淤泥。为抬高护城河水位,在东门外修建水闸一座。在各要道口均筑碉堡,设置了拒马、竹钉、铁丝网、探照灯,部分地段还架设了高压电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