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组织
中国农工民主党合肥市委员会(简称“市农工”)。该党早在40年代就有何世昆、何世球等党员在合肥地区开展活动。时建有“肥西小组”,组长是王青萍(原肥西廿埠小学教师),组织隶属农工民主党芜湖市党务整理委员会安庆分部领导。
1951年,合肥市成立农工民主党直属小组,共有4名成员。1952年,合肥直属小组与肥西小组合并,成立农工民主党合肥支部,共有7名成员,谢素凡、傅善术2人任支部正副主任(此二人均为安徽省民政厅干部,并为民盟组织成员)。
1953年,遵照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明确的民主党派工作方针和农工党中央关于以公教、专家、技术人员为组织发展主要对象的决定,农工民主党芜湖市工作委员会派宣传处长吴建东委员驻肥,主持合肥的组织发展及筹建“农工党合肥市工作委员会”工作。吴建东在驻肥期间,先后在省、市两级机关、学校发展农工民主党员12人,恢复农工党员身份1人。至此,合肥农工民主党员达到29人,共分设3个小组。
1954年,合肥市农工党员人数有所增加。鉴此,经中共安徽省委和中共合肥市委同意,并经农工党中央批准,于1954年8月成立“农工党合肥市工作委员会”,并代行农工党安徽省级机构职权,省司法厅副厅长李湘若担任主委。另设驻会委员2人。
1955年6月,合肥地区农工民主党党员发展到44人,在省级单位建有4个支部,另建第一、二直属小组。
1955年后,农工党中央确定以医药卫生界人士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原则。农工党合肥工委经慎重审查,并取得中共安徽省委和合肥市委、市委统战部及医卫单位领导支持和协助,始在省、市医卫界发展农工民主党成员。至1956年12月底止,共发展75人加入农工民主党组织。其中医卫界36人。1957年统计,合肥地区时有农工党员160人,共建18个支部及1个小组。1958年10月21日,“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会”成立,并代管合肥市农工党务。
1959年,经农工党省委会报请农工党中央并致函中共合肥市委统战部批准,于当年6月14日成立农工民主党合肥市委员会,下设医院、保健院、医疗站、文教及建筑5个支部和京剧团小组。1980年后,农工民主党恢复组织发展。市农工依照农工党中央八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农工党新党章》规定:“以大中城市为主,中上层为主,医药卫生界为主”的组织发展方针,进行积极联系发展新党员。至1983年,市农工党员由“文革”后的32人,发展到98人。下属组织亦有“文革”后的3个支部,发展到8个支部和1个小组。
1985年底统计,全市共有农工党员161人,其中高级知识分子占89.5%。下设13个支部和1个小组,另在肥西县尚有直接联系的农工民主党员2人。
主要活动
1949~1953年,合肥地区的农工党成员,主要活动是建立组织,开展学习,进行思想改造,动员党员参加抗美援朝、“土改”、“镇反”、生产救灾、修堤复坝等活动。同时,结合思想改造,在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参加“三反”、“五反”整风运动。
1954~1959年,农工民主党合肥工委以思想改造为中心,推动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提高自我改造热情,组织党员参加国家中心任务的宣传与实践活动。
1959年市农工实行“以政治思想为统帅、以工作岗位为基地、以劳动和实践为基础”的指导思想,组织党员听政治报告,参观访问,开座谈会,和党员开展直接谈心等,消除部分成员在“反右”斗争后出现的不能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消极情绪。
1960年11月,市农工组织开展“神仙会”活动,对农工党员进行组织、方针、任务三项教育。在此项教育活动中,按“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检查思想,不作检讨”原则,引导参加学习的人士,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行自我教育,使多数党员经70天的学习,明确了前进方向,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信心与意志。
1963年,市农工继续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并组织医务界党员参加巡回医疗等活动。
1983年,市农工遵循“拾遗补缺,量力而行,扬长避短,讲求实效”及“严格利用业余时间,不误本职工作”的原则,组织党员开门办学,先后办有前进医药业余学校,日语、食品卫生、灭鼠、计划生育、妇科月经病、中药、护理、美术、音乐、舞蹈、实用兽医等函授班及麻醉业务学习班等,参加学习人数累计达到2000多人。另外还组织科技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并先后举办10多次禽畜疫病防治讲座。
在政治方面,市农工领导多次应邀参加对有关国家大政方针和本地区重大问题的讨论,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先后协助中共合肥市委纠正农工党成员冤假错案7件,并对妥善安排使用中青年知识分子,合理解决这部分人员的住房、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市农工“三胞”工作组,还主动与在国外和台湾有亲属的人士联系,并以市农工党名义,向在国外和台湾的胞属寄发贺年信,发展联谊,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工作。
历次党员大会
第一次党员大会1959年6月14日召开,与会党员43人。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联系群众,加强自我改造,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议通过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共7人。推选何谦堂(合肥市副市长)任主任委员,赵建五任副主任委员。
第二次党员大会1962年8月24日召开,出席会议的党员33人。大会对首届委员会3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并组织与会同志进行形势和任务的学习。会议号召全体党员联系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为实现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十项任务,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会议选举9名委员组成市农工二届委员会。推选何谦堂、赵建五继任正、副主委,增选余志义为副主委。
第三次党员大会1980年6月31日召开,出席会议党员37人。会议传达农工党中央八次代表会议和农工党安徽省三次代表会议精神,组织与会者学习了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叶剑英的国庆节讲话及邓小平《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会议号召全体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思想,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大会选出委员7人,候补委员2人。推选余志义为主委,周翠梅为副主委。
第四次党员大会1984年11月14日召开,与会党员95人。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农工党中央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省农工四届代表大会精神,审议市农工第三届市委会的工作报告,学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加深理解改革的方针、政策,确定今后市农工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选》和专业知识,自觉做改革促进派,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献智献力。大会选出新一届委员会委员18人,候补委员2人,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推选余志义为主委,周翠梅、顾浩时、汪岳申、黄秋琴为副主委。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