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淠河总干渠(以下简称总干渠)渠首在六安县横排头,渠道下段(前身为大潜山干渠)由六安县青龙堰入合肥市肥西县境,沿江淮分水岭北侧经小林岗、袁槽坊、老庙集、邵庙、杨圩、骚古井、刘圩、中堂郢至新民坝,市境内长57.4公里(含六安插入马集段长3.25公里)。渠底宽:青龙堰至骚古井45.00米,骚古井至新民坝43米。内坡1:2.5。设计水深4.5~4.3米。水位:金桥渠下涵49.48米,骚古井48.10米,新民坝47.20米,过水流量161.5~114.8立方米/秒。合肥在淠河灌区直接从总干渠引水的有潜南、瓦东、滁河3条干渠和大蜀山、小蜀山、众兴、撮八、河豸铺5条分干渠。总干渠上除干渠、分干渠外,还有支、斗、农渠25条,直接灌溉14.65万亩,其中自流7.2万亩,提水7.45万亩。
总干渠施工全由肥西县承担,开始于1958年,竣工于1967年。该县最早受益于1961年。
渠道建设
施工组织1958年7月24日成立淠河航灌工程肥西县指挥部。1959年11月增设中国共产党肥西县淠河航灌工程委员会。指挥部、党委会设科(处)、室办事机构,区、公社、生产大队分别成立指挥所、水利团、水利营,具体负责一段渠道或一项工程的施工。民工由肥西县全县动员,受益区为主,非受益区为辅。指挥部机构(包括党委会)编制最高人数130人(1959年)。民工最高人数12.55万人,其中女工4.15万人(1960年3月)。
施工准备1958年6月,肥西县县长徐永让和县水利局技术干部孙钧出席中共六安地区委员会首次召开的淠河航灌工程会议。会上定下淠河灌区规划方案(即大潜山干渠方案),并决定当年实施。徐、孙回县后,即做了开工前的筹组工作:
一、配合六安专区淠史杭工程指挥部组织一支水利测量队,查勘肥西县境内淠河总干渠线。时值盛暑,又逢夏旱,测量队员们白天顶烈日走岗过冲,定渠线,测地形;晚上在油灯下分析资料,绘制图表。沿途驻高刘集和张王集两晚,集上无水,他们摸黑到几里外挑水回来饮用。抗旱测量一个多月,完成肥西县渠道测绘任务。
二、7月,先后派送320多名青年干部、工人去六安接受施工技术、财务业务培训。
三、9月,以水利工程队技术工人为骨干,吸收青壮年农工900人,成立一支开石专业队伍——工兵团,驻金桥采石,为工程备料。
四、投资45万元,兴办桃花水泥厂,9月动工,年底投产。
五、10月,配备了各级施工干部,全面宣传动员大战淠河、造福子孙的意义,落实各人民公社上工人数。
施工过程1958年11月,总干渠全面开工;与此同时,瓦东干渠土方也开始动工。1959年2月,上级要求总干渠6月15日通水。县指挥部提出:“十万大军鼓干劲,决战三月‘放卫星’,每天每人十方土,力争淠河早完成”。为了集中劳力开挖总干,该年,瓦东土方暂停。为了提高工效,组织施工干部去霍邱县参观平岗切岭操作办法,回来后拨给长镇水利团木材10立方米,铅丝1吨,进行土方施工挖掘劈土化、运输车子化的试点,总干计划民工由2月份6万人逐渐增加到15万人。3月,由于大办钢铁和农业生产争劳动力,民工来来去去,人数时增时减,最高上工人数,6月中旬只达8万人,而土方任务还剩大半。为了减少土方,实现临时通水,渠底宽由设计45米标准缩小15米,再缩小到5米。后因农忙,劳力不足,又放弃低标准的通水计划,7月,留少量民工维持建筑物施工,土方施工暂停。
当年8月,横跨总干渠的金桥、大堰、天河、宫沟、金鱼坝、汪楼、泗水7座渠下涵先后完工。这些工程都是元月以后陆续开工的,由于工程地址交通闭塞,近3万吨砂、石、水泥等材料,绝大部分都是民工用板车、木盆、木船或肩挑人抬送到工地。在施工中,工人周成和在金桥渠下涵5米高的墙上安砌时,由于撬石用力过猛,失足跌下来,口吐白沫,架回宿舍休息一个多小时,又回到工地继续作业。
1959年11月1日,中共肥西县委在官亭召开淠河工程区、公社施工领导干部会议,部署冬春施工任务。要求大干一冬春,完成土方2600万立方米(包括潜南干渠、大柏店分干渠等),实现丘陵“河网化”。开工后,指挥部成立了工具改革领导组,下拨工具改革费用4.5万元,铁47吨、钉7200斤,木料100立方米,并发动群众献料、献计、献工,在工地全面推行工具改革,至12月底统计,工地有各种手推车、滑轮车、绞关爬坡器、空中运土机、打夯机和劈土工具计4.8万多辆(件)。12月中旬在民工中实行“底分底粮、超方奖励”的制度,规定每人日工效干渠4方土,分干渠5方土,吃标准口粮1.2市斤,超一方加一两,少一方减一两。在开展大检查、大评比、大竞赛中,领导人提出:“土方指标应再提高一些,人日工效10方、15方、20方都可以”。
1960年1月17日,指挥部检查组回报:改革的新工具容易坏、难管理,有的搞形式主义,一车只装30斤土,芮店水利团实际工效两方多一点。西线指挥所的6个水利团没有执行“底分底粮”制度,完成土方112.2万立方米,吃粮109.8万斤,每方土实际用粮0.98斤。
由于1958、1959年连续两年农业产量下降,粮食紧张,加上一些干部强迫命令作风严重,1959年冬,工地、途中出现了民工逃、病、饿、死等非正常现象。1960年春节前大雪,指挥部根据民工体弱和交通困难等情况,决定不放假,民工在工地过年。可是有些民工留不住,偷着走。在粮食供应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副指挥李同柱果断拨出粮食在柏店、五十里小庙、上派镇设立过路民工收容站,派出干部、医生沿途抢救收容体弱的民工,使一些倒卧路旁奄奄一息的民工得以生还。3月11日,工地实有民工103761人,其中浮肿、腹泻病人2000多人,工地民工逐渐减少。5月栽秧季节,工地留2.5万常备民工集中做高切岭和大填方工程。8月,民工全部撤回。是年冬,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召来山东省民工10000人,支援做土方2个月。
1958~1960年,实际完成总干渠土方986.5万立方米,占设计土方量61%。在三年困难时期的土方施工中,干部、民工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他们以工地为家,住工棚、睡地铺,口粮不足,代以瓜菜。小庙水利团“刘胡兰”突击队36个青年妇女,先后在总干渠沙旗杆、中堂郢、长镇3处施工,处处领先,3年未下工地。22岁的女队长翟荣贵曾13次评为先进,她把个人荣誉看作是集体的,奖给她个人的奖金、奖品分给大家,分不过来的就送给最困难的姐妹。
本年夏旱,中共安徽省委发出“挖河抗旱,引水保收”的号召。6月3日,,省直18所大专院校和19个工厂组成两个抗旱总队计7240人,赴工地突击开挖淠河总干土方,引水抗旱。任务是开挖青龙堰至红旗沟20公里长的半拉渠段,把5处切岭和7处填方挖、填达到小断面通水的要求。学生总队一到工地即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号召学生“放下架子、不懂就学、学会就干”。工人总队担任16米爬坡切岭任务,完工后,又开挖一条土方量9000立方米的支渠。突击20天,两个总队计做土方9.26万立方米。6月20日,开始通水。
与此同时,安徽省第二、五管教大队和六安专区第二、三工程队,先后调来一批劳教人员分驻总干切岭,填方段常年施工,用柴油机牵引胶轮车爬坡送土。
1963年冬,六安专区水电局根据肥西县报告,拨给1958~1961年民工伤残抚恤金2万元,妥善安置了伤残民工165人,其中死亡23人,亦作了善后处理。1963年、1964年、1965年,六安专区财政局、水电局3次联合拨给肥西工程(主要是总干渠)移民费30.8万元,木材250立方米,补偿了1958~1962年沿渠3700户、住房1.05万间的拆迁损失。1961~1965年,总干渠冬春施工的民工动员面缩小在沿渠区、社范围内,农闲上工,农忙停工。
1966年11月13日,总干渠成立扩建工程指挥部。肥西县县长李多才任指挥,副县长张化任副指挥(常驻工地)。全县计划上工7万人,由于渠道以公社分段包干,促进了上工的积极性,实际上工达8.5万人。工地吸取几年来的施工经验教训,开工前做好了粮食、燃料、住房、道路、工具等准备工作。施工中,各级干部与民工一样睡地铺、吃食堂,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研究工作。元旦前大雪,民工吃菜困难,指挥部从合肥组织货源,运进合六公路各存放点,张化带领干部穿草鞋踏雪挑菜送到民工食堂,使民工生活落实、情绪稳定,雪后得以及时复工,在春节前,完成了总干渠下剩的288万立方米土方任务,并在北岸修筑6米宽路基,坡上留有平台,栽上护坡草,工程经六安专区验收符合设计标准,总干渠累计完成土方1600万立方米。
建筑物
总干和从总干直接放水的支、斗、农渠配套建筑物计357座。支渠8条,长62.84公里,总计土方2424.5万立方米,开石9.7万立方米,砌石94439立方米,混凝土56597立方米。其中,总干渠渠身建筑物10座,分渠下涵、泄洪闸、公路桥、渡槽4种。
渠下涵有4座,均在东淝河支流上。
一、金桥渠下涵:是总干渠进入肥西县的第一座中型建筑物,开工最早。工程位于金桥乡张郢村金河上,集水面积80平方公里。涵为砌石拱,2孔,单孔径4.7米×3.5米,长131米,排水流量170立方米/秒,涵底高程34.40米,堤顶高程50.9米。
1958年10月成立“四号工区”(金桥渠下涵当时为四号工地),负责人苏纳。11月开始备料,以肥西县水利工程队为骨干,吸收民间石工900人组成工兵营,下分5个采石连,2个条石连,在金桥开采块石,加工料石。成立运输专业组织,集中平板车500辆,2.5吨驳船40艘,大渔盆100张。调民工500人就地采砂(取1方砂挖土皮6方,再淘去砂中4%的泥土)。1959年1月,开挖基坑,3000民工挖土6万立方米,利用挖基土方打了自然河的围堰,回水到金桥,创造金桥到工地的水运条件。3月,建筑物开工,由县水利工程队承包涵身进口部分(占总工程量66%),县建筑公司二队承建涵身出口部分(占总工程量34%)。工地用柴油机发电照明,两队石、瓦、木工500人,分两班制作业,每班9小时,施工员与工人同休息。用于拱顶立模的2000平方米板条,都是在工地用手工加工的,学员刘宏银在踹锯加工模板时,劳累吐血,但他还瞒着不说,被发觉后经过领导动员,他才休息几天。6月,渠下涵竣工,总计砌石8448立方米,混凝土343立方米,国家投资46.26万元。
1969年洪水,涵身通过流量250立方米/秒,出口拱顶横向出现裂缝。1979年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修补加固,至今目测无变化。
二、大堰渠下涵:位于王集乡郭桥村,集水面积37平方公里,排水流量30立方米/秒。洞身为两排钢筋预制管,孔径1.7米,长136米。涵底高程37米,堤顶高程50.5米。1959年4月动工时,为了省工省料,基础未砌底板,以后涵基沉陷。1962年返工重建,6月竣工。由于过水断面偏小,雨季冲田受淹,1984年冬采用“顶管法”增建两排孔径1.65米钢筋预制管,排水流量扩大到60立方米/秒。总计砌石2626立方米,混凝土587立方米,用钢板箍3449公斤,耗资28.88万元。
三、官沟渠下涵:位于官亭镇河北村,集水面积13.8平方公里。1959年4月动工,9月竣工。排水流量18立方米/秒。钢筋预制管结构。涵长127米,单孔,孔径1.5米。涵底高程38米,堤顶高程49.6米。1984年增建1孔,泄洪能力增加一倍。计砌石1690立方米,混凝土281立方米,耗资8.44万元。
四、金鱼坝渠下涵:位于长镇乡迎河村。1959年4月动工,8月竣工。集水面积206平方公里,排水流量28立方米/秒。钢筋预制管结构。长131米,双孔,单孔径1.5米。涵底高程37米。堤顶高程49.5米。砌石1370立方米。耗资12.83万元。
1964年11月,《安徽省淠史杭工程淠河灌区(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按洪水量重现期100年设计,500年校核,金桥渠下涵排水量应为333立方米/秒,大堰渠下涵应为115立方米/秒,官沟渠下涵应为127立方米/秒,金鱼坝渠下涵应为96立方米/秒。已建工程泄洪流量分别只达到设计流量的5l%、52%、28%、29%,均偏小。
泄洪闸有3座。
一、红旗沟泄洪闸:位于高店乡张岗村。1964年11月动工,次年8月竣工。集水面积为22.2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58立方米/秒,闸上水位48.75米,闸下水位41.64米。闸为开敞式,5孔,单孔为3米×2.6米,装启闭机10台,台启闭力6~10吨,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闸上建启闭机房4间。砌石2001立方米,混凝土1434立方米,耗资36.54万元。
二、三叉冲泄洪闸:位于高刘镇淠西村。1966年9月开工,次年11月建成。集水面积6.2平方公里,排水流量76立方米/秒。闸上水位47.50米,闸下42.47米。开敞式,3孔,单孔为2.5米×3米,装启闭机6台,启闭力6~10吨,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砌石1579立方米,混凝土500立方米,耗资13.64万元。
三、新民坝泄洪闸:位于高刘镇苏南村。1966年9月开工,次年10月建成。集水面积17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50立方米/秒。闸上水位47.7米,闸下41.0米。开敞式,5孔,单孔为3米×3米,装启闭机10台,台启闭力6~10吨。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砌石2063立方米,混凝土1000立方米,耗资20.68万元。
泄洪闸均建于左岸,带有公路桥。下游就原自然河排洪,未拓宽,每次排洪,冲田受淹。
公路桥有两座。
一、邵庙公路桥:位于高店乡张岗村。桥宽6米,长57.3米。砌石290.9立方米,混凝土764.6立方米,耗资25.31万元。
二、中堂郢公路桥:位于高刘镇淠河村。桥宽7.5米,长51.3米。砌石302立方米,混凝土1136.5立方米,耗资32.91万元。
两公路桥同时于1983年11月开工,次年10月完工。均为单跨拱桁架式结构,设计可通过10吨载重汽车或50吨履带拖拉机。
渡槽有天河渡槽,位于江夏乡红旗村,原为双面埂填方做了渠下涵,继改为天河反调节水库,利用原涵作放水涵。1960年5月17日水库坝未做成,洪水破坝,淹死12人。后双面填方,恢复渠下涵。因排水量小,再废。1961年改架渡槽,次年5月竣工。槽宽20米。1965年扩建,增宽到40米,过水深4.5米,壁高6米,引水流量148.2立方米/秒。计砌石8553立方米,钢筋混凝土3290立方米,耗资104万元。报废的渠下涵造价6万元。
渠岸砌护1964年开始填方堤段的砌护,后发展到切岭段。砌护高在灌溉水位上1米,斜坡长5~8米。目前已护填方段长25.04公里,切岭段长29.1公里,砌石64268立方米,混凝土47719立方米。高切岭中的将军岭已做了截水沟和渠岸跌水。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