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市引水灌溉工程——淠河灌区,是淠史杭灌溉工程最大一个灌区。以淠河上游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3个水库为水源的淠河总干渠为其骨干工程。渠道沿江淮分水岭北侧东流,经六安县、六安市,至合肥市肥西县新民坝,全长104.5公里。市境内以淠河总干渠为水源的,有潜南、瓦东、滁河3条干渠,计长251.4公里;有双河、小蜀山、大蜀山、河豸铺、众兴、撮八6条分干渠,计长51.3公里。
引淠工程是合肥市最大灌溉工程,灌区范围包括三县一郊(区),面积为4576.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4.7%。设计灌溉面积,近期为301.7万亩,远期为335.4万亩。
1952年,佛子岭水库下游淠河灌区规划时(当时响洪甸、磨子潭两水库尚未修建),其灌区范围,基本是在淠河自然流域之内。虽有把灌区扩大到皖中,开发大潜山两侧灌溉的构思,但鉴于跨流域引水发展灌溉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为这一设想只能是一个远景设想,近期难以实现。后经几年规划实践,治淮委员会规划设计部门逐步认识到,皖中、皖西两地存在着水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皖中丘陵地带,耕地集中而降水及径流量偏少。农作物又以水稻为主,即使充分利用水量,也只能满足当地农业用水量40%;皖西大别山区耕地少,而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1957年,淠河上游又建成了响洪甸、磨子潭两座水库,这为皖中(合肥市境)丘陵地带开发灌溉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治淮委员会和六安地区治淮指挥部,在充分研究淮河流域规划和巢滁皖流域规划中的意见,并进行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和一系列分析计算工作后,认识到跨流域引水工程虽然艰巨复杂,要付出巨大代价,但这是开发皖中,沟通皖中、皖西两地联系,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繁荣的一项关键性的战略措施。所以作出跨流域引水发展灌溉,利用淠河水源,把灌区扩大到瓦埠湖流域、巢湖流域、滁河流域和池河流域的决策方案。1958年冬,由安徽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与六安专区淠史杭工程指挥部联合编制出《淠河航灌工程扩大初步设计书》,正式把合肥市的肥西、长丰(当时尚未置县,属寿县地域)、肥东、郊区纳入淠河灌溉工程规划中,并且立即付诸实施。
合肥市引淠灌溉工程进入市境后均在江淮分水岭两侧20~90米高程岗冲间穿行,深切岭、高填方达420处,最深切岭42米,最高填方在35米,全市上工人数最高达30万人。1958年开工,1970年基本竣工,全灌区干渠、分干渠相继通水。截至1988年止,全市共做土、石方5737万立方米。
合肥市引淠灌溉工程建成以来,年均引水量6.5~7.O亿立方米,其中最高的1977年引水量达7.6亿立方米。引淠工程通水以来,使市境丘陵岗地农业生产面貌有了迅速的改变,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发展;渠道通航也给皖中与皖西之间物资交流带来很大的工程效益。
引淠工程合肥市灌区一些渠道建筑物,初建时工程质量不好,不配套,不能充分发挥效益。1985年,开始引进外资进行修防和配套施工,建立和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工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