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地区纺织业原料资源丰富,纺织业发展历史久远。明清时期,合肥产“万寿绸”,被官府选为朝庭贡品。
鸦片战争后,国内的丝绸对外输出量大幅度下降,加之江浙等地的丝织品进入合肥市场,致使合肥土丝土绸市场受到冲击。官府一再号召农户栽桑养蚕,但桑蚕农户因土丝土绸销售困难而多改种棉花。棉花产量曾一度占据全省首位,纺土纱、织土布逐渐成为合肥最大行业。
清光绪二年(1876)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国外的“洋纱洋布”以及沿海地区的机纺纱(亦称“机纱”、“洋纱”),因其价格便宜,外观光洁,故销量很大,致“乡人衣着,大半仰给洋纱洋布也”。在这种情况下,合肥地区大部分“一耕二织”户改用洋纱或机纱织土布。至清朝末期,合肥城镇有了数户手工纺织作坊。与此同时,一些能工巧匠改进织机,发展新品种,经10多年努力,生产出毛巾、袜子、缝纫线等。民国元年,洪氏合资华阳毛巾布厂开设,该厂时设有铁木织机20台,花流机6台,职工20余人。民国3年,官方协办的合肥贫民工厂,有织机40台,至民国17年,学员达200人,年产机织布1.6万匹,年销售额达2.9万元。民国14年,合肥城区除贫民工厂、华阳织布厂外,还有革昌织袜厂、龙黄巾厂、民新工厂、杨裕发织袜厂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的近20年里,合肥纺织业发展缓慢。据民国24年调查,合肥时有纺织企业5家,其中织布厂3家,织袜厂2家;另有作坊142户。在此142户作坊中,有织布、织毛巾、织袜82户,麻织18户,染业42户,郊区尚有众多的“一耕二织”户。民国23年,合肥生产土布为93万疋,占全省土布总产量44.4%;土布销售额为392万元,占全省土布销售总额51.3%。合肥土布有三分之二销往舒城、金寨、定远等10多个县。
合肥沦陷初期,城乡纺织厂家、作坊大多关闭,人员外逃,纺织品产量锐减85%左右。民国29年,官方在非沦陷区开设合肥平民纺织厂,资本额为8274元,主要生产染织布、军鞋等。另有民营作坊40家。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合肥官办的平民纺织厂改名为大生染织厂,另新成立新生棉织厂。当时,由于国民政府重课捐税,使纺织工业再次跌入底谷。
1949年底,合肥城区有纺织厂2家、作坊24户,个体396户,从业人员1258人,年产值48.8万元。1951年,合肥纺织业组织个体联营社,同时筹建公营企业。是年,合肥纺织业产值比1950年增长2.29倍。其中个体户(即个体联营社,下同)增长2.7倍;私营企业增长1.9倍;公营企业增长1.6倍。至1953年,合肥纺织业产值已达到339.9万元。其中,国营和合作企业产值比1951年增长5.45倍;个体和私营企业产值比1951年减少8.85%。各类企业产值比重为:国营占66.16%,合作占3.86%,私营占6.24%,个体户占23.87%。纺织业全部产值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5.2%;占全省当年纺织工业总产值9.2%。
1954~1956年,上海荣毅仁、郭棣活等民族资本家,代表永安、申新等纺织企业集团和个人同国家合资,在合肥东门外苗圃地区建成5万纱锭,1732台布机纺织厂,即今安徽第一棉纺织厂。上海振丰棉织厂和上海美光漂染厂亦迁此附近同国家合资办厂,振丰棉织厂改建为今安徽针织厂,美光漂染厂改建为今安徽印染厂。1957年,合肥生产机纺棉纱1.7万件,占全省棉纱产量36%。生产机织棉布1630万米,占全省棉布产量15%。生产印染布2268万米,占全省印染布产量86%。生产针织内衣263万件,占全省针织内衣产量98%。总产值4430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38.2%。
1958年,安徽第二棉纺织厂建成,同时筹建丝绸、手帕、毛麻、纺机、纺器等工厂。至1966年底,合肥市纺织工业系统有国营企业14家,集体企业4家,从业人员1.4万人(不含集体企业人数),年产值17308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2.8%;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44.5%。上交税金1777万元,实现利润3385万元。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1万元。产量、产值、利税,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7~1968年,合肥纺织工业生产陡降35%左右。1970~1977年,平均年产值增长1180万元,实现利税年平均增长18.6万元。1978~1982年,平均年产值增长1634万元,实现利税年平均增长77万元。
在1970~1982年的13年间,合肥纺织业累计上交国家利税8.51亿元,而同期基本建设投资累计为5097万元。其中1970~1977年,投资额仅为369万元,只占同期上交利税额的0.7%。由于企业留利少,投资不足,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改造,加之此间又值纺织品调价和转换经营机制等,使得合肥市纺织业在1983和1984两年,产量与利税严重滑坡。
1985年,合肥纺织工业实行改革,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厂长(经理)负责制及经济承包责任制等,年产值、利润、税金比1984年分别增长7.2%、19.9%、21.5%。有3家企业利税超千万元,4家企业利税超百万元。
1985年末统计,合肥市纺织工业共有企业46家。其中棉纺织企业16家、针织复制企业21家,印染色织企业2家,丝绸企业1家,毛麻织品企业4家,纺机纺器企业2家。按所有制性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14家,集体所有制企业32家。按行政隶属关系分,隶属合肥市纺织工业公司的企业14家,隶属郊区、乡、村的企业24家,隶属东市区的企业3家,隶属西市区的企业2家,隶属市二轻局的企业3家。职工总数3.02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2.47万人,集体所有制职工0.55万人。在职工总数中有工程技术人员468名,管理人员2557名,工人2.3名万。
合肥市46家纺织企业,共有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拥有纱锭15.2万枚,线锭2.5万枚,棉织机4402台,针织棉毛机211台,毛巾、毛巾被织机190台,缫丝机3200台,丝织机398台,麻织机52台,动力机械总能力4.86万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403亿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