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
怀宁地处长江北岸,境内多浅山丘陵,陆路运输困难,解放前,货物进出以水运为主。建国后,从50年代末起,内河日渐淤塞,航道受阻,水运逐步转向长江。
(一)长江
从黄石矶入境,过安庆,到鸭儿沟,流经县境长达40公里,上溯九江、武汉,下通南京、上海,自古迄今为怀宁及皖西南主要出口水道。
(二)皖河
从小市港入境,绕县西南流经石牌镇,至河口注入长江,在境内干流长60公里。明清至民国时期,石牌以下可通行大至千石的槽子船。太湖、潜山、岳西等县竹木、柴炭、茶叶、桐油、药材、竹簟等物资用竹筏运至石牌换船转运出口。解放初期,10~20吨木船可抵金潭河;3~5吨木船可达石牌。夏秋水涨,小轮由安庆直达石牌。1957年皖河治理,裁弯取直,航道缩短43公里。由于河道比降增大,加之上游历年垦荒,水土流失,河床日渐淤积,枯水季节,20吨以下木船只能上溯至巨网。干旱年份,连5吨木船都难通过。汛期到来,江水顶托,百吨以下轮驳船方可抵石牌。
支流石库河。经洪镇石库注入皖河,长8.5公里。洪镇以下4.5公里为通航河段,汛期通小轮。石门航道经月山,穿石门湖至小新桥,注入皖河,长15公里。夏秋江水顶托,和尚桥以下可通20~30吨木船,冬季水枯,不通航。
(三)人形河
又名大沙河,由潜山源潭入境,经育儿、金拱,入湖区通高河、万桥、凉亭。高河~金鸡笼为湖区航道,长14.5公里,为怀宁北部通江航道。明末清初,汛期可通行五六十吨木船,冬季水枯季节,仅通竹筏。解放后,60年代以前,可通行5吨木船,后因水利建设,在马踏石和枞阳口建闸,有碍通航,航道已废。
二、港口、码头
(一)港口
安庆港。为港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9月13日,由李鸿章与英使威妥玛分别代表双方政府在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条约规定增设安庆等地为外轮停泊港。光绪九年(1883年)招商局将报废的“海珊”轮改为安庆趸船,安庆港设置趸船从此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9月15日,英国代表马恺与清政府吕海寰、盛宣怀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条约规定增开“长沙……安庆等为商埠”。民国8年6月,邹熙培在安庆小南门外(今安庆港务局3号码头)成立三北轮埠分公司,设长方型银灰色钢质趸船1只(千吨左右),码头对面设一小型仓库。解放后,50年代初,全部财产移交安庆港务局。
石牌港。始于民国30年,当时设有船舶管理处,只负责征税。解放前,实际为封建船帮把持、操纵。上石牌有潘、杨、李、何四大姓的“杂姓帮”,下石牌有以农船为主体的“最信帮”。解放初,1950年取缔封建船帮,成立“海员工会”。1953年,在民主改革中,成立了石牌港人民政府。1955年开展水上互助合作运动,当年组建17个专业互助组。翌年在互助组基础上扩建为3个合作社,并撤销了港政府。1958年,合并成一个高级形式的水运社。后为开拓长江水运业务,发展航运事业,1971年改组成联社形式的“怀宁县航运公司”。
(二)码头
安庆。明清到民国期间,从西门外大王庙起,一直沿着江岸到东门外炮营山止,长达五六华里,都是木帆船停泊的码头。沿江民船靠岸码头,主要是在西门外大王庙、大新桥、大巷口、操江场、柴家巷一带,以及张家港等处。东门则是集中在三孔桥到炮营山一线。而西门外沿江码头,是上下游帆船最集中的口岸,每天有数百只帆船靠岸。据传本籍刘若宰明末年间考状元时,在金殿殿试中,曾口述安庆帆船云集繁华景象,其中两句是:“日有千人作揖(指江中帆船摇橹划浆),夜有万盏明灯(指岸上灯光与船上桅灯相辉映)”。清末海禁开放,帝国主义轮船侵入长江,轮船运输企业招商局在安庆设立了分支机构,由国内当时的官僚贵族盛宣怀、李鸿章等几家投资兴办,开始叫“官督商办”。军阀时代,名为国营招商局,实被官僚贵族的股份大东们所占有。民国8年邹熙培到安庆协同头任经理彭显清创办三北轮埠公司,在小南门外(今安庆港3号码头)设置了三北码头,但货仓吨位有限,长江航运仍以木帆船为主。抗战胜利后,三北公司复业,后因内战,经营不佳,至解放前夕,安庆口岸货物吞吐量逐年下降。
石牌。明末清初,河道畅通,航运发达,从上石牌的河北街、鲇鱼头至下石牌共有4个专业码头,舟樯云集。潜山菖蒲(今属岳西)、水吼岭、梅城及太湖店前河、小池驿等地,每天都有竹筏、小船载运木材、药材、木香、皮纸等山货到石牌集运出口。抗日战争前,年吞吐量700余吨。抗战期间,航运受阻。抗战胜利后,航运恢复,到解放前夕,年吞吐在七八百吨上下,解放初期达千吨以上。1957年,石牌航管站在现皖河大桥南侧新建块石码头1座,长50米,宽30米,投资2600元。1966年又在上石牌中洲建简易码头1座,长20米,宽l8米,投资1400元。后因航道淤塞,仅使用3年,均废。
洪镇、江镇。位于皖河下游七里湖、八里湖区,为专业运输船和农副渔船停泊的码头,解放前有“洪镇帮”、“江镇帮”之称。每年汛期安庆~石牌小客轮都在这两处码头停靠。
高河埠。古时俗称“三镇一湾”。所谓“三镇”即上街、中街、下街;“一湾”即船户聚居的江家湾。明清时,为怀宁北部水旱码头,河湾内舟楫如林,是高河大米和潜、太、宿3县土特产与菜饼、食糖、食盐进出口的集散地。比较出名的船户有江天富、江锡球、张宏福,刘善宽。江家湾60余户人家有五分之三在船上操业,常年往返于芜湖、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和安庆、九江等地,素有“高河船帮”之称。抗日战争开始后,一蹶不振,逐渐衰落。
三、工具
(一)木帆船
县境内河以槽子船居多,其船身扁、浅、开阔且长。清初,石牌港有大至千石,小至三百石的槽子船100余只,小划子及来自太湖、潜山的排筏不计其数。高河埠仅江氏一姓就有大小船100余只,最大载脚刘姓船八百石,张宏福船六百石。江镇、洪镇两处亦拥有大小船百余只。到民国时期仍兴盛不衰。解放初期,1952年,石牌港拥有木帆船236只,1770吨位,其中30吨以上大船59只。至1956年增加到313只,2293吨位。其运行特点,吃水量小,行驶快,能打浪头。60年代以后,船舶开始更新,木帆船逐步为机动船所取代,到1983年全部淘汰。
(二)机动船
从60年代开始,机动船逐步增加,到1978年,拥有钢质拖轮5艘,389.82千瓦;木驳14艘、1094吨;水泥驳9艘,540吨;钢质货轮12艘,197.11千瓦,325吨;挂桨机动船32艘,282.43千瓦,342吨;木帆船47艘,637吨。80年代以来,船舶吨位猛增。1985年,拥有钢质客轮2艘,80马力,540客位;钢质拖轮5艘,570.01千瓦;木驳6艘,456吨;钢驳32艘,3761吨;钢质货轮10艘,205.94千瓦,533吨;挂桨机动船19艘,188.29千瓦,415吨,总吨位达到5165吨,比1978年增加75.4%。其运行特点,适宜长江大水面航行,行驶快,机动能力强。
怀宁县1957~1985年部分年份水运工具发展情况表
四、运输
(一)客运
1952~1981年,先后有内河航运局安庆办事处和长江航运局客轮由安庆到石牌,每天1班、航程45公里,枯水季节仅通至巨网。1981年以后,县航运公司始开办航运业务,年客运量2.95万人次,87.50万人公里。
(二)货运
50年代,货运木帆船吨位小,航线以安庆及内河各码头为主,主要货种为粮食、木材、煤炭、建筑材料、百货等。50年代末,皖河河道开始淤塞,大部分货物运输为公路运输所取代,除汛期进入皖河赶运黄砂、块石、粮食等物资外,主要货运业务转到长江,起运安庆、枞阳、池州、芜湖等港。黄砂、矿石、粮食运往江苏、上海等港口。80年代以来,随着水上运输机械化程度提高,航线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下游各港口。
水运运价,解放前无统一规定。建国初期,木帆船运价不分等级,一般按百里百斤为计算单位。1953年,以上下水、货物等级、里程基数、河流等级、装卸基数为计算依据。1956年,木帆船由5个等级、5级河流改为25个货物等级。1962年,运往长江货物一律按5级河流运价标准计算。1972年,货物等级由25个改为8个等级。1983年,省规定,轮驳船400公里每吨公里运价0.20元,400公里以下为0.15元,外加吨位基价1元;木帆船200公里以下每吨公里为0.25元,201~400公里为0.20元,400公里以上为0.15元,另加吨位基价1元,并以一等运价为基数,按等递增,2~4等为5%,5~6等为15%,6~8等为40%,A级河流加20%,B级河流加10%。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