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道路
(一)古道
怀宁古代道路分京道、官道、民间大道3类。
京道。自府前递、雷店铺、总铺北向经车津涧、冷水铺、沿山铺、源潭铺,长25公里,过河达桐城练潭。此道在大龙山西麓,并与之平行,最窄处也有2~3米,夜间亮灯,指示方向,是元、明、清三代与京师相互传递文书和军情的一条“京道”。南宋以前,安庆未筑城,皖口(今山口镇)颇具规模,行军作战亦是要道。
官道。西路自安庆经漳葭港、七里亭、皖口、汪家铺、长安岭、分龙岭、黄泥墩、小三桥、唐婆岭、车轴寺,长50公里,抵潜山。其北,另一条大体与之平行的“官道”,自安庆~总铺分支经莲花铺、下青石铺、上青石铺、碎石岭铺、观音铺、三桥铺、沙桥铺、瓦窑铺、界牌石,长50公里,抵潜山。东路自安庆城东经迎江铺、拱虹铺、猗秀铺、长枫夹铺,长25公里,渡江达贵池。
官道与京道(通称驿道)同一特点,十里一铺,设备齐全,且各铺皆有集市。
民间大道。境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以皖口为起点,涨水季节经头坡、龙现岭、洪镇、周家巷抵江镇;枯水季节过大胜矶、小胜矶、上马桥、梅林,至江镇。从江镇经小河口、天井潭,至石牌;西过产家亭、腊树窠、茶棚岭、赭波桥,达太湖;自产家亭分支经刘家坑,过河至王家河、黄泥港,达潜山。
以总铺为起点,经莲花铺、斋人铺、茅城桥、高河埠、雷公庙、郑家河、鸦鹊河、道观街,达桐城青草塥。
以高河埠为起点,向北过黄马河,抵桐城县境;正北过金拱、塔岭,至桐城徐河;西北经浴儿城,西经太子墩至潜山县境。
以石牌为起点,经枫树滩、襄河铺、黄土潭、清河桥、白洋嘴、三桥头、沙桥铺、新安岭、叶家典、育儿村,达桐城青草塥。
以小吏港为起点,经杨林畈,康陂山、石牌、杨棣塅、雷公铺、石桥铺,达望江县境。
上述古道,首推皖口至车轴寺一线为最古,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哲宗元祐年间(1081~1090年)。在这些古道上,皖口、石牌、三桥、高河埠、总铺等地为县内古代交通枢纽。
(二)公路
解放前,境内仅有合安、牌龙、高界、月洪、月秀等5条简易公路,全长80.10公里,均系2~3米宽的碎石泥土路面。建国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公路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85年,全县共有公路23条,总长331.6公里,为解放前的3.15倍。其中接养公路12条,253.8公里;代养公路2条,18.8公里;尚未接养代管公路3条,22.8公里;尚未接养公路4条,29.5公里;专用公路2条,6.7公里。按全县总面积计算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21.9公里。28个乡(镇)除黄龙、大洼、巨网、红星4个乡因水阻隔外,余都通车。
【国道】合安路。自合肥市起,途经肥西、舒城、桐城、怀宁4县,至安庆市,全长184公里,在怀宁境内36.8公里。该路系怀集路(安庆北门至集贤关,长10公里)的延伸,始建于民国11年。民国17年续修至高河埠,翌年9月通车。21年修土路便桥通合肥。27年为抵抗日军侵略,全线桥梁拆毁。1949年春,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修复通车。
建国以后,历经民工建勤,多次整修,公路质量不断提高。1955年开始培宽路基,增铺3~3.5米宽的泥结碎石路面,达到晴雨通车。1964年,路基由6.5米加宽到8.5米。1966年,怀宁段开始铺筑5.5米宽的渣油路面。1973年,自160K+700~173K+100,改铺水泥路面。1978年,省决定该路改建为二级公路,是年6月动工,1981年完工。改建后,路基宽12米,渣油路面拓宽到9米,平均每公里路面造价4.40万元,调弯14处,包括土方、砌筑挡土墙、驳岸工程及其它赔偿费、民工建勤等,平均每公里费用为9.60万元,全部工程总拨款280万元。
据1984年交通量调查,高河1~10月平均日通车2382标准车次。由于车辆剧增,仍不适应要求,因此,1985年,对集贤关~高河和高河~人形河的路面路基进行扩建,分别拓宽到25米、20米,路面为15米、12米,达到一、二级路的标准。为避开人口稠密区、开阔视线,增强车辆通行能力,采取国家投资和厂矿企业事业单位、个人集资的办法,将160K+800~167K一段5.2公里改线。改线后,日通车量达3551.6标准车次,比1984年提高49%。
高界路。自县境高河起,途经潜山、太湖2县;至宿松界子墩,全长129.4公里,在怀宁境内13.8公里。该路始建于民国18年,翌年1月15日通车至育儿村。民国22年铺筑过石子路面。解放前,路面损坏严重,不能通车。
建国后,经组织民工建勤和正常养护,公路质量得以不断提高。1971~1972年,对原有路基拓宽到8.5~12米,投资28万元,铺筑5.5米宽的渣油路面。1980年以来,经逐年整修和技术改造,已由4级路提高到3级路。
【省道】月北路。自合安路161K+800月山段起,途经秀山、黄泥墩、清河、石牌、李店,至望江北门坦,全长79.6公里。在怀宁境内54公里。该路系斋石路(斋人铺~石牌猫山,长42公里)的延伸,始建于民国24年秋。当时仅建少数桥涵,路基略具规模,未筑路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独秀山一带设据点,强征民夫修筑月山~秀山(0~14K)14公里的路段,通军车。抗战胜利后,桥涵全部毁坏,直到解放前夕,不能通车。
建国后,1954年,县政府拨款5万元,动员全县民工修筑月山~石牌路面,用工日12万个,完成土方13万立方米,石方32万立方米,当年10月通车。路基宽7.5米,路面宽4米,泥结碎石路面。1956年,县投资8000元,全线整修达到晴雨通车。翌年,按4级路标准施工,将路延伸到李店。1973年,用建皖河大桥节余经费铺筑怀宁酒厂~下石牌汽车站一段渣油路面。1976年,投资12万元,从39K~46K铺筑渣油路面7公里。1980年~1982,年,投资124万元,将月山0K~39K的路基、路面分别拓宽到8~10米和6~7米,并铺筑渣油路面。计用工日12.50万个,石料6.20万立方米,平均铺厚22厘米,砌挡土墙2000米,由4级路提高到3级路。至1985年,日夜混合交通量达1522标准车次。
【县乡公路】三小路。自月北路19K+300三桥段起,途经三桥、四松,至小市,长16.1公里。该路原系乡间大道,1975年,投资14万元,整修路基,加铺路面,兴建桥涵,1979年完工,翌年接养通车。1981年再次整修,由等外路达到4级路标准,路基宽7~9米,路面宽3.5~4米,为砂石路面。全线最大纵坡13%(超限4处),最小半径45米。
月平路。自合安路162K+700月山段起,途经广村、洪镇、江镇,至平山,长33.5公里,1959年修建。当时因经费缺乏,沿途只建简易桥涵,后被洪水冲毁,至1966年10月,县拨款6万元重修。1968年7月,月山~洪镇开始通车。翌年完成梅子岭改道工程,路基、路面分别加宽到8.5米和3.5米,泥结砂石路面,建永久性桥梁5座,石箱涵6道,完成土方6万立方米。1970年接养通车,为4级路标准。
鸡金路,自合安路158K+600鸡留桥起,途经戴店、凉亭,至金鸡笼,长15公里。1958年大办工业,由安庆公路段投资5000元修建,初为简易公路,翌年由金鸡笼电厂养护,并投资2万元,全面整修,铺筑泥结碎石路面。1965~1969年交社队包养。1970年设两个专业道班,路基宽7~8米,砂石路面,宽3.5米,最大纵坡10%,有桥3座,为4级路标准。
秀高路。自秀山起,途经土楼、茶元、公岭,至高河,长24公里。1958年大炼钢铁时,始修建秀山~车山岭3公里路段。1966年续修至高河,全线通车,设专业道班3个,路基宽7~12米,砂石路面,宽3.5米,最大纵坡10~12%,最小半径30米,有桥2座,为4级路标准。南与月北路相通,北与合安、高界二路相接。
怀太路。自石牌镇起,途经腊树、转桥、新仓,至太湖县城,全长48公里,在怀宁境内17.8公里。1958年,始修建简易路段8公里通邬家庄。1972年投资2万元,对部分路段整修,通腊树。1976年6月,从腊树修至查皮桥,与太湖路段接通。到1978年春,全线通车,路基宽7.5~8.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有桥2座,最大纵坡9.2%,超限两处,为4级路标准。
狮洪路。自狮子口大桥起,途经阮家冲、头坡、双塘、龙现岭,至洪镇,长13.4公里。1971年筹建安庆炼油厂时,始修十里铺至阮家冲9.5公里路段(在境内3.4公里)。1977年春,省公路局投资50万元,从阮家冲续修至洪镇10公里路段,与月平路12K+800处相接。路基宽8.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最大纵坡7%,有桥5座,为3级路标准。
甘银路。自甘露庵~银珠山,长5.3公里。1958年大炼钢铁时修建,路基宽7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4米,为4级路标准。
总凉路。自总铺起,途经五横,至凉亭,长16公里。1970~1978年修建,路基宽8.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4~5米,为4级路标准。
查公路。自秀山3K起,途经栏坝至公岭,长7.8公里。1984年修建,路基宽8.5~9米,泥结碎石路面,宽4~5米,为4级路标准。
源新路。自秀高路18K~枫林,长9.8公里。1985年修建,路基宽8.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4米,为4级路标准。
公余路。自公岭起,途经三祝、瓦窑,至高峰,长9公里。1985年修建,路基宽8.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4米,为4级路标准。
黄温路。自月北路23K黄龙段一温桥,长2.7公里。1985年修建,路基宽8.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4米,为4级路标准。
李茶路。自李店~茶棚,长12.8公里。1985年修建,路基宽8.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4米,为4级路标准。
【专用公路】总铺~三孔桥驻军营地,长5.2公里。1957年修建,投资46.8万元。翌年完工,路基宽8米,沥青路面,宽6米。
月山~二○厂,长1.5公里。1971年修建,投资7.50万元。翌年完工,路基宽7米,砂石路面,宽4米。
【乡村公路】月狮路。自月平路0.6K~狮子口大桥,长7.8公里。1970年动工修建,先通县月山煤矿,后由该矿接修5.8公里到狮子口大桥。1984年春,由交通部门、煤矿、二○厂三家集资9万余元,对0.6K~煤矿2公里的路段重新整修,拓宽路基,铺筑泥结碎石路面。翌年竣工,现为合安路迂回线。
江上路。自江镇~上峰村,长8公里。1984年开发大理石矿自筹资金10万余元修建。1985年县投资5000元整修,路基宽6米,为等外路标准。
洪宏路。自洪镇~宏光村,长6.5公里。1985年为开采硫铁矿自筹资金4万多元、县投资2500元修建。路基宽6~7米,碎石砖渣路面,为等外路标准。
洪黄路。自洪镇~黄山村,长6公里。1985年办水泥厂自筹资金5万多元修建,路基宽7米,为等外路标准。
总狮路。自总铺~狮子口大桥,长9公里。1984年修建,乡投资9万多元。路基宽8.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4米,为4级路标准。
二、桥梁、渡口
(一)桥梁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安庆府志》载:怀宁县境有古桥16座,即:石门、鸡笼、离桥、四武、茅城、双桥、高河、三鸦、观音、西涧、珠流、车津、官豸、大桥、大三桥、小三桥等。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载,境内有大、小桥116座,其中有影响者:
官豸桥。原名皖镇桥,位于安庆~潜山古道要冲,在今山口乡山口村境内,该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仲秋,同知熊汲重建,为三跨石桥,长10米,高4米,宽3.5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知府张楷重修一次。民国29年被国民党军炸毁其中桥孔,仅存桥墩。当地群众俗称“官债河桥”,说是官家借债建的。
茅城桥。明嘉靖元年(1522年)新都吴镜始建木桥,继又改3横石桥,为水所毁。隆庆元年(1567年),其子吴乔继承父志“重建七墩,又二垣,乃独捐四百金”。万历十年(1582年)桥成,长40余米,高10米,宽3米,3拱石桥。桥面有石栏杆,“上可驰方轨之肆,下可通百石之舟,为怀诸桥之冠”。1975年河道改道时被拆除。
三鸦寺桥。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载,为明大司马(兵部尚书)汪道亨所建,桥型结构不详,可通舟楫。此人系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都御史,巡抚宣府”。该桥现淤于河心,碑记无存。
三桥。位于三桥镇,上、中、下街各一座,故名。三桥相距不足0.5公里,为明代程相捐资所建,原7横,每横5根条石拼合。清嘉庆元年(1796年)程氏后裔重修,改为5横。桥墩系石柱竖插河中,柱上凿榫,横托石板,石板架桥,两旁均置木栏杆,全长19.3米,宽2米,高3.5米。解放后,上、中两桥倒塌,仅存下桥,栏杆无存,现上街桥已重建石板桥,比老桥大,并在下桥下游100米处又新建1座公路桥。
车津涧桥。原名福永桥,位于安庆至练潭的“京道”上,在今总铺乡燎原村车津涧,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卷拱单孔,长约30米,跨径12米,桥基两端各9米,宽6米,高12米,桥面两旁置石栏杆,桥上有蔽阴亭,原有碑记,高七八尺,宽3尺余,厚约8寸,碑文记录建桥年月及捐款人姓名、金额。当时知府、知县均有捐助。某知府写有一幅对联:“福永桥边堪系马,筏庵院下好停车”。碑毁于1966年。桥在1976年建公路时被拆作建材,现仅残存一段桥基。桥北百步处有一石柱,为系马桩,桥南1公里处有座掩埋死马的“白马坟”。
思皖桥。位于安庆~潜山的古驿道上,在今总铺乡永林村境内,为离任巡抚喻成龙用私人捐献所建,桥型、结构不详。喻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任安徽巡抚,仅一年,声誉甚佳,博得皇帝御赐“督司百僚”金匾,并调升湖广总督,因怀念安徽,故建桥名“思皖”。
普济桥。清道光五年(1825年)《怀宁县志》载:“高河埠有桥曰普济桥”。因旁有普济庵得名,为安庆通往桐城的交通要道。全长43米,高7米,宽2.3米,7墩6横,每横并架6根条石。水下桥墩长4.5米,桥面有石栏。晚清时修建一次,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机炸毁,后捐款重修,桥升高1米,原建桥碑记已毁。
鸡笼桥。亦名鸡留桥,坐落于万桥乡鸡留村。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载,“邑人王章捐建”。原桥长25米,高3米,宽1.5米,由5段共25条麻石拼成。据当地群众传说,清代某官府准备将桥拆除,有位老奶奶杀鸡请客求情,桥被保留下来,故易名“鸡留”。现该桥改建为合安路上公路桥。
大桥。位于通往潜山古驿道上,在今月山镇月山村境内。初建年月不详,为5跨石桥,长27.2米,高2.5米,宽1.1米,桥面辙迹很深,桥身基本完好。1951年曾重修一次,有碑记,今存。
解放前夕,多数古桥颓圯。解放后,为维持车辆通行,所建公路桥多为临时性木桥或石墩木面桥。60年代初始先后改建永久性桥梁,至1985年,全县共有大小公路桥66座。其中石拱桥61座,T型混凝土桥2座,双曲孔混凝土石墩桥1座,总长1580.2米,涵洞1462道,总长1.53万米。
(二)渡口
据《安庆府志·津梁》载,怀宁有古渡9个,今在境内者有山口、石门、石库、鹿角、珠流等5个。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记载了69个。解放后,随着河道变迁,除少数已废外,又陆续增加一些新渡。到1985年,全县共有新老渡口81处,其中行人33处,农用19处,行人兼农用29处;共有大小渡船97只,其中木质68只,钢质29只,总吨位589.2吨,定额人数2511人,渡工119人。
石库渡。县内古渡之一,是夏秋通航的季节渡。自洪镇鹞子岭,沿石库、小胜矶、大胜矶至山口镇后,与山口渡同一航道,直航安庆,渡船甚多,全系风帆,航程为20公里。近来延伸到洪镇街,全程为22公里。现有固定渡船两只,每天两班,往返400人。
山口渡。位于安庆西7.5公里的古驿道上,北接长安岭,夏秋水涨,商旅取道山口镇东渡安庆。《安庆府志》云:“皖水落,渡仅里许,若夏秋涨溢,官豸桥虹影不见,小舸溯浪,至郡十五里。”现固定木船1只,水面宽6公里,每天往返200人。
鹿角渡。今名鲇鱼渡,位于石牌镇上街鲇鱼头。原系清代安庆府官办义渡,渡工世代吃“官粮”。全府6个县均有份,故又称“六家渡”。从前,一年除“三大节”(端午、中秋、春节)任过渡者乐意给一点钱外,从不向行人收费,即使半夜叫渡亦如此。解放后,成为县城石牌镇通往南北的重要渡口,由县交通部门接管,并设置专业机构,有渡船6只,水面宽300米,每天平均千人往返。自1972年7月,皖河大桥建成通车后,过渡行人渐稀。
石头潭渡。位于龙泉乡石潭村,水面宽0.5公里。据《方舆记要》载,此处在南北朝时,为北齐(551~577年)、萧梁(503~577年)两国国界。北齐皇建二年(561年)曾置兵防守,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废。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兵防守,八年废。该渡仍存。
江镇渡。江镇~皖河农场马场,水面宽300米。有固定渡船4只,每天往返500人,逢节日达千人以上。
巨网渡。位于洪镇与巨网之间,全程4公里。固定渡船2只,每天往返200人,属季节渡。
谢墩渡。自红星乡河口~安庆西门小新桥,涨水时有长渡,水面宽1.5公里,为红星乡农民每天到安庆出售蔬菜、鱼虾的要道,每天往返约300人,逢节日达千人。
三、工具
(一)手推车、独轮车、黄包车
民国以前,陆路交通,全赖车载、肩挑、轿抬。民国初,安庆始有两三家车行,西门外五巷口方盛太是家老行。商贾运输货物,居民下乡探亲、访友,如需要雇车代步,都在该行找车,由车行老板介绍派车。雇主雇定土车后,由车行填具车票,载明货物名称、数量、起止地点,按里程计算力资,每华里约1.2~1.5分。雇车的人先付车费六成,到达目的地后,一次付清。车行佣金有外佣而无内佣,即按土车力资5%由雇主付给,车夫不付佣金。辛亥革命后,民国2年,安庆始有黄包车,当时不下千余辆。民国18年,公路初步修成,安庆至高河埠通汽车后,土车业务减少,逐渐歇业。安庆城内交通仍以黄包车为主,后因乘座人减少,逐步改装成三轮车,乡村里以手推独轮车为主,解放初期,全县尚有360辆参加营运。
(二)平板车、大板车
50年代初,全县有平板车64辆,大板车一辆,1965年,平板车增至240辆,大板车2辆。70年代以后,除搬运部门、工商企业有少量平板车从事短途和内部货物运输外,多为拖拉机、三轮车、汽车所取代。
(三)机动车
民国18年,省道安庆至高河埠段修成后,境内始有汽车行驶,当时仅有4辆,19年增至18辆。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公路被毁,汽车运输中断,直到解放前夕,境内无汽车行驶。
解放后,始有省属汽车运输公司车辆在境内行驶。70年代初,县交通部门始成立专业汽车队,工商企业相继自备车辆,农村社队的拖拉机亦开始参加营运。到1979年,参加营运的汽车72辆,拖拉机169台。1980年以后,机动交通工具发展迅速,打破了国营公司独家经营的链条,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局面。1985年,营运汽车增加到484辆,其中专业44辆,厂矿企业98辆,乡镇企业109辆,个体专业户223辆。此外,个体专业户还拥有拖拉机814台,三轮车50辆,四轮车187辆。
怀宁县1979~1985年公路运输社会车辆发展情况表

四、运输
(一)汽车客运
民国18年9月15日,省道安(庆)潜(山)太(湖)路(由安庆至高河埠)在安庆汽车站举行通车典礼,由省建设厅长李范一主持,为本省官办汽车运输事业的开始。当时安庆~高河沿途设8个汽车站,只有4辆4缸福特牌汽车。19年8月车通潜山,汽车增至18辆。
解放初期,合安、高界两线客运,由省淮南汽车运输公司经营。1951~1952年两年在县境高河、月山、人形河、育儿村分别设二级站和代办站。1955年3月,始在县城石牌猫山设石牌汽车站,开办石牌~安庆客货运业务。1964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除增开石牌~安庆的班次外,开辟石牌~合肥和石牌~公岭~高河、石牌~五横的3条客运线。客运运价每人公里0.02443元(含保险费20%)。计有二级站和三级站各2个,代办站8个,招呼站5个。1972年7月1日皖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又开辟石牌~望江、石牌~太湖两条县际客运线,并增开石牌~洪镇、江镇、月山和安庆、高河、小市、茶棚等线班次,使客运班次达到20个。计有二级站1个,分站11个,代办站13个,招呼站6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商旅剧增。1984年安庆地区汽车公司调拨给怀宁汽车站客车10辆、货车1辆,实行站队合一,形成以石牌为中心的客运网,至1985年,每天从石牌开往省、市班车28个班次,县际班车14个班次,北上合肥,西通湖北黄梅,东往东至、屯溪。现有驻农村客车11辆,开往县内各地班车46个班次。现在怀宁汽车站共拥有客车23辆(其中县车队3辆)。10个分站,18个代办站,15个招呼站。全年客运量196.30万人次,比1955年增长近40倍。每年春节、高考、中考、征兵期间,还临时增加班次。
此外,从1984年开始,个体专业户客运,计有普通客车6辆,三轮车65辆,共469个座位。1985年完成客运量45.80万人次,973.50万人公里。
(二)汽车货运
抗日战争前,安庆办理过汽车货运,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办。至解放前夕,境内再未开办。建国初期,汽车货运量甚微,大宗货物皆赖水运。1958年后,县办工业兴起,水运受阻,大部分货物弃水走陆,汽车货运量逐年增加,1978年达57.28万吨。1980年以来,除粮食、农副产品运量增大外,境内土特产、黄砂、铁矿石、铜砂、水泥、无烟煤、磷肥等运经安庆中转到各地亦有增加。为加速商品流通,全县设货运站点6个,零担货站点4个,公(路)铁(路)联运站1个,1985年公路货运上升到101.90万吨,比1978年增长77%。货运运价每吨公里0.18元。
搬运装卸。解放前主要分布在石牌、高河、江镇、洪镇、河口、小市等几个水码头上,从业人员约200余人。解放后,取缔封建把头,1950年下半年,成立石牌搬运工会。嗣后,搬运队伍不断壮大,各主要农村集镇亦相继成立基层组织,入会人数达650余人。1958年完成货物搬运量9万吨,装卸量9.90万吨,“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搬运装卸业务不佳,搬运装卸量分别下降到3.35万吨和6.42万吨。从1965年开始,渐有转机,1969年搬运量上升到17.87万吨,周转量47.80万吨公里,装卸量11.30万吨。70年代以后,由于汽车、拖拉机增多,短途搬运量下降,而装卸量有所增加。80年代以来,实行改革开放,货物搬运量、周转达量、装卸量猛增。至1985年,分别比1979年的7.65万吨、80.47万吨公里、17.52万吨增长13.20%、5.26倍和5.09倍。
怀宁县1962~1985年部分年份交通运输货运搬运装卸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