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枞阳县方言是江淮官话中的一个地点方言。辖区内的话一致性较强,相互交谈基本上没有困难。就语音上看,除官青、麒麟、钱桥、牛集等地话有翘舌音声母和后鼻尾韵母之外,其他各地话都没有这组声母和——ng尾韵母。
本志以枞阳城关地区中老年人的语言为代表,记述如下。
一、语音
(一)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18个辅音声母和1个零声母。如表:

韵母41个韵母,由11个元音和1个鼻辅音构成。如表:

声调5个单字调,入声字今读舒声。如表:

(二)变调轻声
变调枞阳话双音节词语连读时会出现两种较明显的变调现象。
第一、前字阴平连读其他声调字时,前字由21变22平调;前字去声连读其他声调字时、前字由43变44平调。
第二、阳平字连在其他声调字后,前字由24变成近似324的弯曲调;上声字连在其他声调字后,前字由45变成近似435的弯曲调。
第三、出现在阳平、上声后的阴平字,由21低降变成42高降调。
轻声枞阳话有轻声现象,但不丰富。常见的轻声可分以下三种:

二语汇
(一)分类常用词语





(二)熟语举例


三、语法
(一)语法特点综述

“家去”和“家来”的说法特殊“家去”在普通话里说成“回家去”,“家来”在普通话里说成“回家来”,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枞阳话习惯省略动词“回”,只说“家去”、“家来”的形式。如果从大多数地区的江淮官话“来”、“去”都有连带处所宾语的习惯来看,例如“来芜湖”、“去枞阳”等,因此也可以把这种现象看成动词“来”、“去”连带处所宾语“家”的形式。
“把五块钱把我“与”给我五块钱”
“给我五块钱”这是普通话中“双宾语句”的一种说法。其语法结构是:动词+宾语(“我”)+宾语(“五块”钱)。很明显第一宾语是人称代词(或人称名词),第二宾语是物名词,然而同样的意思,枞阳话却习惯说成“把五块钱把我”。其语法结构是:动词(“把”)+宾语(“五块钱”)+动词(“把”)+宾语(“我”)。很明显这是“动宾”+“动宾”的连动说法,并且将两个内容不同的宾语进行了位置互换。再如:
把一本书把我。
(给我一本书。)
把一盆花把尔。
(给你一盆花。)
习惯出现在句子末尾的“在”普通话的“在”只出现在句子中,不出现在句尾。当它出现在动词前时,作副词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仍在持续中。例如:小明在看电视。当它出现名词前时,作介词用表示处所。例如:钥匙挂在门上。然而同样的意思枞阳话却习惯将“在”置于句子的末尾。例如:
小明看电视在。(小明在看电视。)
钥匙挂门上在。(钥匙挂在门上。)
此外,枞阳话还习惯将处在陈述句尾的表示动作情况持续态的语气词“呢”也说成“在”。例如:爹爹忙之在。(爷爷忙着呢。)
如今在普通话的影响下,枞阳话即使在动词或名词前面也可使用“在”或“正在”,但是习惯出现在句子末尾的“在”却依然保存着。例如:
小明正在看电视在。
钥匙挂在门上在。
爹爹正在忙之在。
用“把”构成的处置句和非处置句处置句是用介词“把”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对一种事物、现象的处置。由于枞阳话中“把”字有多种功能,这样就出现了真的和假的处置句。例如:
小伢把碗打破了。
他把衣洗好了。
上面两句话都是用“把”介词构成的处置句。
我把尔打一下,尔白(别)哭了,照不?
小王把狗咬之一口。
后两句话中的“把”实为介词“让”、“给”、“被”的意思,不是处置句。再如,我把尔,尔把他,他再把我。这里的“把”是动词,也不是处置句。
补语“不过”习惯出现在句尾做为补语的“不过”,在普通话里都是跟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说明“怎么样”的一种补充成分。例如“我说不过他”,这句话里的“不过”就是跟在动词“说”后面补充说明“不能胜过”的意思。然而,同样意思的话,枞阳方言却习惯说成如下的形式:
我讲他不过。
我跑他不过。
我打他不过。
这些话中的“不过”都是远离动词,出现在宾语的后面。
与正反问句相当的“克”[KE]问句。枞阳话用“克”做为疑问词的问句相当多。例如:
尔克是学生?(你是不是学生?)
尔克上街?(你到街上去不到街上去?~你到不到街上去?)
尔克坐过飞机?(你坐过没坐过飞机?~你坐没坐过飞机?)
尔克听得懂?(你听得懂听不懂?~你听懂听不懂?)
很明显,枞阳话的“克”问句,普通话都是说成“肯定+否定”正反式问句的,
(二)标音谜语材料

上一篇:第二节 民俗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