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业余教育
1949年,县在汤沟镇办了1期“桐庐县冬学教师训练班”,学习半个月,结业后任冬学教师。冬学以《皖北大众》为主要教学参考材料,另加授珠算、音乐、应用文。1952年,县举办2期语文速成冬师训练班,训练冬学教师582人;县扫盲运动委员会举办了1期“脱产农民速成识字法”实验班,学生30人。是年,入冬学的人数达5.39万人,常年民校发展到296所,民校学员10307人(男5585,女4722)。1955年,扫盲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县有61641名青壮年参加民校学习,其中3677人脱除文盲。1958年秋季,入冬学、民校人数达到181173人。1959年至1961年,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业余教育处于低潮。1964年,县有冬学1974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26517人,其中成人扫盲班1844所,23102人;少年儿童识字班45所,1108人,业余小学85所,2307人。是年,冬学转常年民校157所,学员为4199人。“冬学”课程设政治、文化、技术3科。1972年,县编印《扫盲课本》10万册,发行到自然村庄,组织青年壮年文盲入生产队红民校学习,学龄前儿童进红儿班,放牛的孩子进牧童班。
1978年至1982年,每年冬闲季节,全县有近2万人进入扫盲班、农基班学文化。5年间,共扫除文盲、半文盲5670人。1982年底统计,县有各种形式的扫盲班318个,坚持学习的有6350人。1987年统计,县共办各种形式的农民业余教育班426个,12~40周岁的文盲,已由1986年的65736人减少到55036人。
二、职工业余教育
1951年9月,汤沟、枞阳、义津、破罡、陈湖、钱桥、老洲等地各办了1所工人夜校,校址设在当地的文化站。1955年,全县参加文化学习的职工为1495人。其中初中班学员有700人、小学班的学员有795人;县级干部参加学习的21人,区级干部参加学习的103人。全县配备了9名专职初中教师、7名专职小学教师,此外还聘请了32名兼职教师。1956年,“县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开学,有学员30余人。学校开办2个小学班、2个初中班,县直机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都报名参加了学习。1958年至1975年,县职工业余教育处于停顿状态。1976年,县柴油机厂、县建筑社、县陈湖区手工业社、县老洲区轧花厂都办起“七·二一工人大学”,招收的学员大多是本厂工人,学校利用晚上或节假日上课,学习年限定为1年。1982年,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劳动人事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行文,要求切实抓好职工的文化和技术补课教育。1984年,成立了枞阳县职工教育办公室。1985年,职教办开展全县职工补课活动。补课后,进行文化技术考试,及格者发给“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合格证”。1985年底,县有2810人文化补课合格,43790人技术补课合格。1986年,枞阳县的职工教育重点为中等专业(技术)培训。县总工会正式创办了“枞阳县职工学校”。学校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初中部设语文、数学两门课程;高中部分设文理2科,文科班学习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理科班学习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学员学完一门课程,考试合格,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学员学完规定的课程,可领县教委签印的毕业证书。另外,县职教办开办了“电视中专”,学员参加全国成人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