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学教育发展概况
民国年间,桐城县东南乡(即今枞阳县境)一些有识之士创办了几所私立中学,如房秩五于民国17年(1928年)创办了浮山中学;方伯堂于民国28年创办了菁华中学;吴述伯于民国32年创办了高甸初级中学;周伯眉于民国34年创办了鹞石初级中学;张悟灵、张燕卿于民国36年创办了四毅初级中学。据民国35年统计,5所中学共有学生1160人。
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对境内的几所私立中学进行整顿:菁华中学、鹞石初级中学、浮山中学3校合并为浮山中学;四毅初级中学与高甸初级中学合并为“枞阳初级中学”。1950年秋,县接办浮山中学。1951年秋,县接办枞阳中学。两校办学经费直接由皖北行政公署发放。
1952年,县人民政府指示浮山中学、枞阳初级中学扩大招生。同年10月,浮山中学的在校学生数由1950年的203人增加到563人,增长率为277.3%。1955年,浮山中学高中部被撤销,校名不变。1957年,创立汤沟初级中学。
1958年,大办中学教育。是年,白云、横埠、周潭、老洲、会宫、麒麟、永登等初级中学先后创办。同时,枞阳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招收新生50人。县全日制普通中学由上学年的3所、31个班发展到10所、62个班,在校学生由1579人发展到3400人。1959年,这10所中学共有88个班,学生6420人。1970年春,浮山中学恢复高中部。永登初级中学和汤沟初级中学先后增办高中部。此外还创办了钱桥中学、青山初级中学。是年,县共有5所完中和8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990人。县所有的公社中心小学都附设了初中班,学生2301人。
1971年,白云、会宫、麒麟、老洲、横埠、周潭、青山等初级中学都增加高中部。新办了官桥中学、高甸中学、长凤中学。1972年春,县共有完中15所,122个班(初中70个班,高中52个班),学生5039人(初中4051人,高中988人)。
1972年到1977年,在“高中不出公社,初中不出大队,学校办在家门口”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全县有各类中学62所。1979年,根据《安庆地区完全中学的调整规划》,县普通完全中学从27所调整为17所,即浮山中学、枞阳中学、白云中学、雨坛中学、会宫中学、山中学、横埠中学、钱桥中学、周潭中学、麒麟中学、牛集中学、长风中学、汤沟中学、老洲中学、云岭中学、向阳厂中学、青山中学。1980年,枞阳县共办普通中学56所,其中完全中学17所,初级中学39所。
1981年,县将雨坛中学、云岭中学调整为初级中学,校名分别改为“雨坛初级中学”、“云岭初级中学”。1982年,全县普通中学56所,其中完全中学15所,初级中学41所。1983年,县增办吴桥初级中学。是时,县共有普通中学60所,其中完全中学14所(包括向阳厂中学),初级中学46所。1985年,县又增加两所民办初级中学,中学总数增加到62所。1987年,县新办初级中学3所:龙桥初级中学、汤沟镇中学、湖东初级中学。1988年,县创办鹞石初级中学。1989年,县创办黄山初级中学。至此,全县中学数量增加到67所。
二、学制与课程
(一)学制
建国前,县境内中学为“三三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秋季招生。
1949年至1966年,县中学仍实行“三三制”。1969年,改为“二二制”,春季招生。1972年改为“三二制”。1978年又改为秋季招生,原春季招收入学的班级学习时间延长半年。1981年秋,浮山中学从高中一年级起实行3年制。从1982年起,枞阳县境内的14所完中全改为“三三制”。
(二)课程设置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中学课程实施细则》,规定中学开设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音乐、体操等课目。女子中学增设家事、园艺、缝纫等课目。民国12年,全国教育联席会议规定:初中课程为社会(公民、历史、地理)、语言(国语、外语)、算术、艺术(图画、手工、音乐)、体育和生理卫生等6科。民国1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中学开设党义(原公民)、国民、外语、历史、地理、算术、自然、生理、卫生、图画、体育、工艺、职业、童子军等课目。民国21年改“党义课”为“公民课”。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规定:初中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地理、历史、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共12科;高中增设生物学、制图,减去自然一科。1952年,教育部发出通知:数学分为代数、几何,其中解析几何为高中课程;政治分为时政、中国革命常识、社会科学基本常识;生物改为动物、植物;生理卫生为初中课程,达尔文理论基础为高中课程。1953年,教育部颁发《初中教学计划》,规定初中开设语文、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卫生常识、历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地理(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革命常识、外语、体育、图画等科目;高中开设语文、三角、几何、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达尔文理论基础、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外经济地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外语、体育、制图等科。1964年,教育部下达《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学课程的通知》,规定初中一年级开设6门课,初中二年级开设8门课,初中三年级开设9门课。1969年,县各中学仅开设政治、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体育等课目。1973年,《安徽省中小学学制和课程设置计划》规定:中学政治课内容包括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社会发展史、中国现代革命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势教育;文化课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农业基础知识、卫生常识等课程。198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修订意见》,规定初中部政治课设《青少年修养》、《法律常识》、《社会发展简史》;高中部政治课设《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高中二、三年级设选修课。1982年5月6日,枞阳县教育局发出《关于全日制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的通知》,规定初中劳动技术课时间每学期不得少于1周,并注重实效。
三、主要中学简介
(一)浮山中学
该校坐落于安徽省五大名山之一的浮山东麓,环境清幽,风景宜人。学校是著名教育家房秩五于民国13年(1924年)创办的,初名浮山小学。民国17年2月,增加初中班,校名改为浮山中学。民国18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训令,改校名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学”。民国19年,省教育厅指令改校名为“安徽省浮山初级中学”。民国35年,增设高中班,改校名为“安徽省桐城县私立浮山中学”。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私立菁华中学和私立鹞石初级中学并入浮山中学,改校名为“桐庐县浮山中学”。1950年,安徽省分为皖北行政区和皖南行政区,改校名为“皖北安庆行署公立浮山中学”。1951年改校名为“皖北区浮山中学”。1952年,改校名为“安徽省浮山中学”。1955年秋季,撤销高中部,校名不变,为安庆地区重点初中。1957年,改校名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1970年恢复高中部。1978年,被定为安庆地区重点高中。1988年,转为安庆市重点中学。
浮山中学不仅是培育人才的摇篮,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地下活动的革命场所。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共安徽省临委书记王步文曾来到浮山中学,秘密召开会议,指导开展地下斗争工作。1928年春,浮山中学秘密地成立中共党支部,有党员14人。早年在浮山中学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有朱蕴山、周新民、章逐明、陈雪吾、吴克正、郑曰仁、黄镇、任锐、房师亮、光明甫等。
新中国建立后,浮山中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56年,国家拨款7万元新建了校舍600平方米。1984年,安庆地区拨给浮山中学12万元,盖了l幢12间教室的教学大楼。1986至1987年,学校又先后建成了实验楼和图书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1988年学校自筹资金兴建学生宿舍11间,约300平方米。1989年,又兴建教工宿舍楼1幢,面积840平方米。校园面积占地200亩,校舍300间,建筑总面积1.1万平方米。是年,该校有教职工100多人,学生近千人。浮山中学先后还办起了小商店、小吃部、招待所、小农场等。
从1928年到1989年,该校共有初高中毕业生近2万人,其中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200余人。1985年后,升学率逐年提高。1985年7月,第二十届高中毕业生211人参加高考,录取79人。1986年,第二十一届高中毕业生178人参加高考,录取66人。1987年,第二十二届高中毕业生162人参加高考,录取74人。1988年,第二十三届高中毕业生165人参加高考,录取61人。1985年,有4名高中学生在全国、华东地区、安徽省学科竞赛中获奖。1986年,有3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1987年,有3名学生在全国、华东地区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1988年,有1名学生在全国数学联赛中获奖。1989年,有3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977——1989年间,该校教职员工受到省、部级奖励的有5人,市级奖励的7人。其中有2人为省、部级劳模。
(二)枞阳中学
该校前身是私立四毅初级中学。1949年秋,校名为私立枞阳初级中学。1951年9月,被湖东县人民政府接管后,校名改为“湖东县枞阳初级中学”。1954年,为扩大办学规模,枞阳中学迁到何家湾重建校舍。1959年秋,枞阳中学增办高中部,改校名为“安徽省枞阳中学”。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20多名教师受到批斗,校舍、教室、仪器、图书遭到很大破坏,停课3年。1969年春,初中部恢复招生。1972年,高中部恢复招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与学两个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1981年到1988年,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学生发表文章4篇。1983年至1987年,有1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枞阳中学创办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初中毕业生1万余名,高中毕业生约4000人,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数百人。该校是县重点中学,校园占地100余亩,校舍300间,教职工100余人(其中高、中级教师22人),学生1500余人。
(三)汤沟中学
该校位于汤沟镇西北角的琵琶山下,校园占地面积5129平方米。1989年,有15个教学班、880名学生、74名教职工。该校址原为“湖东县初级师范”所在地。1957年,湖东初级师范迁往下枞阳,汤沟初级中学在此校址上创办,面向枞阳、庐江两县招生。1958年,学校招新生3个班。“文化大革命”期间,汤沟中学遭到严重破坏,6名教师被打成“反革命”,学校连续4年停止招生。1970年下半年,学校复课。1971年,该校发展为完全中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注重抓教学质量。1988年,有17位教师被评上高中级职称。1986年,有2名学生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979——1989年,国家共拨款30余万元,建造了近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实验室,安装了自来水,圈了700余米的围墙。该校自1957年创办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初中毕业生2.7万人、高中毕业生2800人,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约250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