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代,县境除综合性贸易集镇外,还有“谷市”、“猪集”、“牛集”等专业市场。康熙年间(1662——1722),原桐城县以枞阳、汤沟、孔城、练潭等镇为集市贸易中心。道光年间(1821——1850),以姚王集、会宫集、杨家市集、万商集(枞阳镇)等为牛、马、骡、驴交易市场。民国初年,麒麟集每逢三、六、九开集,百艺咸集,县内外商贾纷至沓来,形成一个综合性贸易场所。抗日战争时期,集市衰落。抗战胜利后,集市交易又逐步恢复。
新中国建立后,集市贸易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的一种形式。50年代初,政府鼓励人民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全县大小集镇发展到36个。1952年9月,县政府在汤沟镇人民广场召开“物资交流大会”,参加贸易者达17.6万余人,购销总额174.6万元。同年12月,枞阳、义津两镇也分别召开初级市场物资交流会。此后,县集市发展到64个。1956年后,农产品不准进入贸易市场,不准机关、部队、团体在集市收购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萧条,有的集市关闭。1962年,县规定多余产品可以上市,集市贸易有所发展。1980年,县内集市贸易市场恢复到30个。1984年,县内集市有36个。1989年底,全县综合性贸易市场达42个,年贸易额约7382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