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道桥梁
(一)古道
新中国建立前,县内受丘陵山区制约,陆上交通殊感不便,历史形成的城乡道路主要有5条:枞阳至桐城,全程50.8公里;汤家沟至桐城,全程58公里;周家潭至桐城,全程72公里;灰河口至桐城,全程70公里;钱桥至安庆,全程60公里。乡间古道主要有10条:枞阳镇至汤家沟,全程50公里;枞阳镇至杨家市,全程40公里;枞阳镇至义津桥,全程30公里;汤家沟至周家潭,全程25公里;汤家沟至灰河口,全程40公里;汤家沟向左到龙王嘴,全程45公里,向右到水圩全程20公里;汤家沟、黄柏岭至庐江鲍家店,全程30公里;横埠河至庐江刘家圩,全程30.25公里;石矶至会宫,全程15公里。
邻县间古道主要有6条:麒麟至庐江土楼,全程15公里;钱家桥至庐江罗昌河,全程10公里,向北至庐江大凹口,全程15公里;钱家铺向左至庐江庙岗,向右至罗昌河,全程均为20公里;周家潭至无为牛埠,全程20公里。
(二)桥梁
人行道上的桥梁,新中国建立前多半是募捐或从公堂义田中集资修建,多为单孔石拱桥和3孔石梁桥。钱桥(又称钱家桥)是明弘治年间钱如畿捐资兴建的,以桥代渡(古王家渡口处),为3孔石拱桥,长34米,宽2米,高7米,中孔跨度10米,两头为7米,至今完好。义津桥,建于明初,位于义津镇下街出口处,为单孔石拱桥,长11.1米,宽4.1米,高5米;该桥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民国36年(1947年),百姓捐资,两次修葺。此外古桥还有明建的麒麟拜师桥、来福桥,清建的十步桥、女儿桥、会宫桥、官埠桥、朱公桥、杨树湾桥等。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公路的建设,桥梁不断增加,其中较大的有幸福桥、周潭桥、下渡口桥等。幸福桥(俗称夏家嘴大桥),1965年动工,翌年竣工,坐落在金(家桥)横(埠)公路拔茅山北的夏家嘴,横跨白荡湖。该桥为石拱桥,有4大孔,每孔净跨20米;两小孔,每孔净跨l0米。全长128.3米,净跨度100米。桥面高18.3米,桥面净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为0.75米。汽车负荷载限13吨,拖挂汽车限载60吨,此为县内第一座大桥。钢筋混凝板的周潭桥,坐落在周(潭)施(湾)公路起点,横跨大山河;该桥有3孔,每孔净跨8米,桥面宽7.5米,高6米,全长40米,1985年建成通车。下渡口桥,坐落湖(东闸)老(洲)公路1000米处,横跨王套河,为钢筋混凝土T型桥;全长3l米,净跨16米,桥面宽6.5米,高8米;桥面汽车负荷载限20吨,拖挂汽车限载80吨;1985年建成通车。
枞阳县1989年公路中型桥梁基本情况表

二、公路
(一)公路建设
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拟修安庆至枞阳、桐城至汤家沟、孔城至枞阳镇、孔城经官青至罗昌河等公路,均因水、旱灾害和兵燹未能实现。新中国建立后,县境公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发展较快。到1989年底,县有公路46条,总长度484.7公里。其中省道5条,150.5公里;县道11条,171.9公里;乡道30条,163.3公里。除长沙、凤仪、铁铜乡外,其余乡镇均通车。通车公路除桐枞、安枞线为黑色三级路面外,其余为低四级和等外级公路。
民国38年(1949年)3月,县境10万群众在人民政府组织下,用3天时间,抢修5条支前(渡江战役)公路。其中孔城至枞阳,全长50公里;罗昌河至十字路,县境12公里;高脚岭至九儿潭,全长25公里;李家沟至王家套,全长8公里;汤家沟至桂家坝,全长6公里;总长101公里。1957年通车的桐(城)枞(阳)公路,是在支前公路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该公路枞阳段全长49.8公里,有涵洞156道。1976年,该路面由3米拓宽为9米,并铺上柏油。1986年,县城路段拓宽达20米,为柏油路面。1986年,十字路至枞阳大闸路段划为省道,十字路至麒麟路段为县道。
庐(江)十(字路)公路,于1956年在支前公路基础上动工兴建,县境11公里,路宽7.9米,1984年开通,为沙石路面。1987年,该段定为合肥至安庆的省道。
金(家桥)横(埠河)公路,1958年起分段修建,1970年通车,全长35公里,路宽为5至8米,碎石路面,晴雨通车。此公路将县境东南分割的陆路交通连结起来。
裴(岗)贵(池)公路,县境长35.4公里。从庐江、枞阳两县交界的小方岭起,至桂家坝汽车轮渡码头止。该线是1957年铜官山矿务局投资兴建的矿山专用线,于1959年通车。1960年,该线公路改道,县投资5.1万元,完成土石方11余万立方米。1964年,改建了汤沟桥。1967年,该路改至三兴圩接线,由于路基选择欠妥,每遇大汛期则影响交通。1982年,桂家坝汽车轮渡建成通车,该线延至贵池。
左(岗)北(埂)公路,全程30公里,其中县境19.3公里。1950年动工,1959年修建左岗至青山的简易土路,1964年修通岔路口至周潭的公路,1978年投资40万元,修通周潭至跑马堤段,1980年全线通车,公路为沙石路面,车辆风雨无阻。
此外全县村机耕路共有435条,总长1461公里。
县级公路一览表

(二)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采用下述几种方式:
1、建勤养护。每年利用农闲,沿公路线群众义务建勤,岁修岁养。1957年,桐枞公路通车后,县境公路经过的区乡,组织30名民工常年从事养路工作,为县内第一批养路工。1952年,义务建勤3.5万工作日;1963年,义务建勤118.6万工作日;1974年,义务建勤28.35万工作日;1985年,义务建勤7万工作日;1989年义务建勤5万工作日。
2、社队包养。1964年始,经过社队的公路由社队包养,并明确职责及养护标准,然后由县公路站验收;沙石路面每月每公里发包养费15元,土路面每月每公里发包养费10元。
3、道群共养。1969年,规定干线养护人员每人养护1公里、支线每人养护2公里。全县将建勤工85人、养路工27人,混合编成15个道班,养护13条支干线,全长193.2公里。1984年,建勤工改为合同工,调动了建勤工的积极性,对路面养护工作大有促进。
4、道班养护。1960年,县建有养路大队,分3个道班,负责养护45公里的桐枞公路。1963年,有5个道班,养护49公里路面。1989年底,全县有34个道班,负责养护省、县级公路393公里。此外,乡村公路也成立了自养道班3个。
上一篇:第一节 水路
下一篇:第三节 运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