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枞阳县外临长江,内有菜子、白荡、陈瑶3湖及其水系河流,因此水路畅通,水运方便。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县境74公里,沿岸船舶可达长江各港口。1989年统计,内河通航水面有220多平方公里,小型船只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一、航道
(一)长江航道
枞阳长河口至灰河口,全长74公里。江心的铁板、铜板、玉板3个洲,归属枞阳县,洲与洲之间为夹江,夹江之水汇于枞阳长河口,俗称“三江口”。铁铜2洲之首沙层出露,铁、铜、玉3洲之尾与太子矶对峙,此处冬春季节,江中石沙带露出,船行于此须倍加小心。出三江口下行六七里,抵七里矶,矶头有红岩,从北岸伸出200米;潭家沟一带有礁石,航道较险。新开沟口南岸,有较大面积暗沙,其沙层渐积渐高,与凤凰、崇文2洲相接。木排、长沙、凤凰3洲,位于境内长江中段,凤、崇2洲分大江为3条夹江,凤凰洲(又叫水洲)与崇文洲之间为中江,是主航道,常年通航;北岸拖船沟附近水较浅,较大船舶不能通航。1979年,疏浚中江时,曾一度开放北江为主要航道。桂家坝以下,航道顺直。王家套边有沙滩,老洲头对面江中和悦洲南为主航道。和悦洲头北侧上方有大片沙滩,枯水期航道较窄;南岸羊山矶以下为顺直航段,直至灰河口。
(一)菜子湖水系航道
菜子湖域宽广,小湖泊、河流较多,圈圩前总水域3240平方公里,属枞阳县的约400平方公里,河道汊四季通航。境内的白兔湖、嬉子湖、鸭子湖、连城湖连成一片;大沙河、练潭河、挂车可、龙眠河、孔城河、杨湾河、义津河、官桥河水,经枞阳河出口入江。新中国建立前,航运船舶可抵练潭、金神、高河、青草塥、双店、孔城、杨湾、义津、官桥各镇;1958年前夏秋季节,河湖之中可行30吨木帆船;冬春季节,排筏可抵沿湖各镇。
县境杨湾河,长23公里,四季通船筏;1959年后,在夏秋汛期,船可航抵杨湾大圩。义津河,长15公里,从盛家嘴河汊可四季通航至义津桥;1960年后,汛期航船可抵义津桥街头。官侨河,长8公里,由莲湖的朱家嘴至官埠桥;1959年围垦后,该河开为养鱼场。枞阳河(又称长河),长24公里,自铁罗冲,经大缸窑、花山、小缸窑、梅林墩、上枞阳,至下枞阳河口入江,常年可通航56吨级船舶;1959年建枞阳闸,内湖水受节制,沿湖圈圩造田,使水域航程缩减。1989年,菜子湖域面积只有200平方公里,属枞阳县湖域仅有80平方公里。
(三)白荡湖水系航道
白荡湖俗称民池,位于县境腹部,西连竹子湖,南为破罡湖,东连章家赛,经汤沟河至老洲湾王家套出口入江,流域面积778平方公里。王家套至钱家桥河湖相联,全程60公里,可四季通航。湖区内有罗昌河、麻埠河(即钱桥河,古名麻溪)、杨市河、破罡湖。1953年,县在小山建白荡闸、筑吴家嘴坝、堵王家套口,水从白荡闸入江。1958年,圈圩造田,湖域缩小。1989年,水域面积为57平方公里,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5.5公里。汛期30吨以下船舶可抵钱家桥、罗昌河。
罗昌河,从庐江县七家桥至枞阳县王家套,长75公里。乌金渡以下50公里,河床宽35~250米,可四季通航。1953年后,汛期可抵庐江县罗昌河街。麻埠河,从祖庄到罗昌河口汇合处,长30公里,四季通航,可达白荡湖畔沿岸各埠。杨市河,从青口畈经杨家市入白荡湖,长约25公里,杨家市以上不能通航。破罡湖,原与白荡湖相连,清道光后,筑堤阻隔白荡湖,水从扫帚沟入江。1953年后,扫帚沟筑堤封口,湖内垦为万亩良田。
(四)陈瑶湖水系航道
陈瑶湖由枫沙湖、小陈瑶湖、竹丝湖组成,从叶家拐起,经六百丈,抵灰河口,长40公里。该湖水系的横埠河、湖、徐家汊、王家泊、徐家泊均可通航,其面积190平方公里。1950年,因开垦普济圩农场,筑跑马堤,隔断了陈瑶湖与枫沙湖之水,通航面积减至42平方公里。
横埠河,从毛竹园经九儿潭、青山壕至枫沙湖,抵灰河口入江,长40公里。横埠后河由九儿潭向南经李家沟、源子港、老洲湾,抵王家套出口入江,长8公里。横埠前河经李家沟与汤沟河汇合,通白荡湖航道。新中国建立前,汤家沟为桐城东乡与北乡水上要道,四季通航。1955年,梳妆台节制闸建成,其航程缩为30公里。
汤沟河是白荡湖出水的咽喉,从吴家嘴至李家沟,长16公里,常年通航。1954年,吴家嘴筑坝,截断了白荡湖的水流航道,汤沟河只能季节性航行5~6吨船舶,由汤沟镇可达湖东闸、九儿潭、虾溪、横埠河、枫沙湖,全长13公里。50年代末,因圈圩造田,汤沟河余下水域成了养殖场。
二、港口码头
(一)枞阳港码头
枞阳港区有上枞阳、洋棚、下枞阳3个作业码头。港口背山面江,扼菜子湖入江之咽喉,古称舒口,为古今水陆交通的枢纽。铁板洲为枞阳港的屏障,因此枞阳港是船舶避风、停靠、作业的天然良港。明正统三年(1438年),在下枞阳江边建漕仓(现江边仓库仍叫漕仓)和便民仓。明万历年间,方大镇上疏,枞阳改食北盐,获准贮盐分销,销量为4500引(1引为300公斤)。明、清时,枞阳港为皖地桐城、怀宁、潜山、舒城、庐江等县漕粮、食盐的集散地,港口作业十分繁忙。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枞阳港转运漕米12630余担。同治年间漕运增加,在上枞阳银洲建常平仓14间、城隍庙仓12间、社会仓13间,储漕粮18900余担,每年阴历十二月,在枞阳“南方米行”,每日交兑大米2596担。清光绪二年(1876年)六月,《烟台条约》签订后,枞阳港为“洋”货集散地。商贾入埠,帮会进入码头,他们立地为帮,分割地盘,其中枞阳码头的“箩帮”势力较大,把持了搬运市场。抗日战争期间,小火轮由安徽省公路局经营,途经枞阳港停靠。1949年5月,人民政府航运部门在洋棚设立了小轮码头。1956年,小轮码头迁至下枞阳。1964年,小轮码头迁至关帝庙下。
上枞阳码头新中国建立前,长河岸边为自然码头。1955年后,枞阳闸内外建有1阶、4阶和多阶码头各1座;闸外建直立式货运码头1座,长100米,安装起重机2台,吊杆2部;闸内长河一线建直立式码头3座,其中搬运站岸边码头长60米、长河南岸码头长50米、坝内码头长80米,共安装皮带运输机3台,卷扬机3台、起重机2台。
洋棚码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长江小火轮在枞阳夹江苏村洲停靠,因在此搭棚待客,人称“洋棚”。自70年代开始,大宗黄沙从此出口。1979年,建37米长码头1座,40吨级船舶可靠岸装卸。该港有装运机械20多台,运输车30辆。
下枞阳码头是枞阳港主要码头。其中客运码头两座,分靠长航轮船公司客轮、县航运公司渡客轮。货运码头4座,江边有5000平方米货场及码头设施。该4座货运码头情况如下:1974年,县农资公司投资,建立正式码头1座,长100米,宽70米,安装大小吊车各1台,能泊百吨级船3艘。向阳机械厂专用码头1座,长300米,有千吨级趸船和大型装吊设施。1976年,县搬运公司,投资建直立式码头1座,长90米,宽60米,安装吊车1台;继而又建低水位直立式码头1座,安装吊车1台,百吨级船舶可同时停靠3艘。
(二)白荡闸港口码头
1953年白荡闸建成,江湖物资经此翻坝中转,于是白荡闸港口形成。1954年,县搬运站投资5万元,在坝内建直立式码头2座,各长30米,宽15米。1963年,该站又投资8万元,在闸坝外侧通江新河建直立式码头1座,长35米,宽15米。后航管站投资3.4万元,建斜坡式码头1座,长50米,宽10米。60年代末,山石灰窑纷纷建立,码头作业十分繁忙。
(三)桂家坝港口码头
该码头地处长沙洲夹江北岸。该地明、清时为一片荒滩芦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长江小轮先在小圩拐停靠,后迁至桂家坝。是时小轮为隔日班,客、货量不大。新中国建立初,汤沟为县治,桂家坝为汤沟门户,为县境中心港口。白荡闸、梳妆台闸建成,县境东部地区货物集中桂家坝港口进出。1955年,航运站于该地建客运码头1座、候船室1幢;后又建直立式货物码头1座。1958年,井边铜矿投资1.7万元建矿沙中转码头l座,长50米,上宽40米,下宽13米,可泊500吨以上船舶。随着经济发展,公路网络形成,桂家坝成为县内水陆交通中转站,汤沟、横埠、陈湖、老洲的粮食、化肥、农药、日用品、农副产品、矿石,均由该港口进出。
(四)老洲头港口码头
老洲头古称鹊尾渚,又称荻埠。该地自古以来柳堤护岸,商船林立,lO多华里的芦苇丛中,形成天然港湾。新中国建立前,有20余艘客渡船,往来和悦洲、大通、梅埂和老洲之间。1952年,长江小客轮停靠该港。70年代初,王家套的水陆运输机构迁入该码头,各种船只增多,码头兴旺。
三、渡口
(一)长江渡口
王家渡该渡俗称洋棚渡,由铁板洲至枞阳镇。1985年7月1日,由县航运公司以钢质机动船渡客,两岸设趸船,半小时一渡。
五段渡该渡由下枞阳至铁板洲。原为木质渡船,1986年,改用钢质机动船渡客。
洲头渡该渡俗称岳王庙渡,铁板洲头至广济圩岳王庙。1985年11月,由木质船改为钢质机动船渡客。
王家套渡该渡由王家套至贵池梅埂。1985年后,以钢质机动船对摆渡客。
老洲渡该渡由老洲头至贵池县五步沟。江面宽阔,民国时有木质红船义渡。1985年,改为老洲头至大通,中途停靠五步沟。1986年4月,以钢质机动船渡客至五步沟。
六百丈渡该渡由营防路至大通。1987年,改用钢质机动船渡客。
大拐渡该渡由大拐至贵池县乌沙夹。清嘉庆年间曾设木质红船义渡。1986年3月,由木质船改为钢质机动船渡客。
新开渡该渡由新开沟至贵池县中洲。1985年8月,改用钢质机动船渡客。
扫帚渡该渡由扫帚沟至贵池民生圩。清末为义渡。1985年8月,以钢质机动船渡客。
桂坝渡该渡由桂家坝至贵池池口。1979年8月以后,县桂坝航运分公司以4艘钢质机动船渡客,每小时对开一次。
(二)长江汽车轮渡
北埂汽车轮渡1973年,该轮渡由铜陵市投资20万元兴建。1980年,左(岗)一北(埂)公珞全线通车后,过渡车辆增多,铜陵市设公路轮渡管理所,江北事务由枞阳县交通部门管理。1989年,北埂码头迁至红杨。
桂家坝汽车轮渡该轮渡由桂家坝下的小圩拐至南岸贵池县江口。1979年8月,投资90万元动工兴建,1982年启用。县境北岸是斜坡式码头,长135米,宽20米,水泥路面。轮渡每天往来6个班次。
(三)河湖渡口
芦花渡该渡现称银洲渡或枞南渡,枞阳镇至广济圩枞南村。新中国建立前,南岸一片芦苇地,开花季节,芦花似雪,为项氏所有,故渡名芦花,有7艘小渡船。1955年,渡船由集体经营,7艘渡船只有1艘为城关镇经营。每星期三由城关镇银洲居委会派员驾船渡客。1983年,由枞南村承包渡船业务,每周向银洲居委会缴纳承包金,采用钢质船渡运。
柳林集渡该渡又称下码头渡或搬运站渡,由枞阳镇下码头万商集(旧时称四甲)至对岸(旧称柳林),由新华居委会经营。1989年,采用钢质船渡客。
小缸窑渡该渡由小缸窑至花山采石场。1959年,圈圩造田,河道变窄;又因公路通车,该度乘客稀少。
大缸窑渡该渡口对岸为花山十八步。新中国建立前,是庐、桐两县至安庆的重要渡口,行人多,河面宽。明国子监生张孔纪施舟摆渡,由两岸共同经营。清同治四年(1865年),对岸经营者卖渡产给大缸窑的王伦瑞。今渡口为王氏子孙经营,1987年改为钢质渡船。
铁罗冲渡该渡又称船形渡,由铁罗冲至枞阳镇。新中国建立前为雨坛乡毛山村王雨尧家业。建国后仍是王氏经营,当日往返。1979年,改为挂机木船;1989年,改为钢质机动船。
虾儿港渡清代就有此渡。1958年后,由于圈圩河面变窄,行船困难,今为小渡。
九儿潭渡该渡又名西渡。新中国建立时为横埠前、后河交汇口。横埠河拓宽后,河道顺直,是老湾
到左岗的主要渡口,由左岗乡西村民用木质船经营客运。
沿山沟渡该渡由枞阳镇至练潭。1956年后,由桐城航运公司经营,以钢质机动船渡运,当日往返。
李沟渡该渡位于汤沟河、王套河交汇处,为大新、陈洲、老湾3乡交界的三角渡。该渡始于明代,由老湾乡桃源村船民经营,计有渡船5艘。1989年,新中国建立前,河面宽广,是桐城县东南乡交通要道。明代,张孔纪施舟,以渡行人。1988年后,两岸各有渡船,共同渡客。1989手,该渡口由安凤乡晓春村改用钢质船经营。
石溪渡该渡位于石溪街下街口,由石溪街至浮山,明代设渡,清代至民国年间,浮山大华严寺设有义渡。新中国建立前后,石溪为白荡湖水系航运的重要码头,日停大小船只四五十条。白荡闸建成后,该码头冷落,每天仅有数条渡船往来渡运行人,渡口为两岸的石溪村、双岗村村民经营。
许家潭渡该渡位于獭桥湖之东,由石溪村的许家潭至对岸清华村的亭子山。1958年后,可道两侧圈圩,河面较窄,冬春河水干枯,渡船时摆时停。
方渡该渡由公堰塥至钱桥、浮山。今由护城圩至高丰村,系小渡口。
1989年,县境有渡口159处,其中长江渡口54处,内湖渡口105处。
枞阳县1989年长江渡口情况一览表

枞阳县1989年菜子湖水域主要渡口情况一览表

枞阳县1989年白荡湖水域主要渡口一览表

枞阳县1989年陈瑶湖水域主要渡口情况一览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陆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