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生产经营管理
合作化初期,县境企业生产劳动以计划管理为主,手工业社、组生产水平低,供、产、销完全取决于计划安排;主管部门只能根据国家对手工业的方针政策,协调本行业的发展。六七十年代,工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主要原材料按计划配购,生产服从指令性计划,原材料由物资部门按计划供应;许多产品由商业部门包销,产品价格由物价部门审批;定额流动资金按核定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国营企业由财政局拨款。总之,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产品销售计划,以订货合同为主要依据进行编制。如销售计划发生变化,则相应地调整生产计划。生产材料由省、地、县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工艺消耗定额核定材料计划供应,供应不足部分和计划供应以外的原辅材料,厂方在市场采购解决。厂内技术设施和基本建设所需资金,按管理权限上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80年代体改后,2万元以内项目,由企业自行决定;5万元以内项目,由县主管部门核批;超过5万元的项目,须报市审批。各企业物资管理,一般都有计划、采购、运输、仓库管理和领发料等5个环节。仓库保管实行实物负责制,建立进销存帐,定期组织盘点,领用物资仓库保管人员凭单发料。
改革开放以前,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一是以做政治思想工作为主,二是加强劳动生产安全的教育,三是制定生产劳动制度等。80年代后,集体企业是以厂长为承包人,向主管局包年度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年终按承包方案,计分奖罚。生产人员的承包为包生产指标、原辅材料、燃料消耗定额、质量、设备完好率、安全生产等,包干基数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实行超奖减赔。供销人员的承包为定员、定基本任务、定销售区域、定费用补贴(或按销售总额提取费用比例),工资浮动。各企业一般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管理,下达生产任务,监督设备合理运转,调配劳力。管理上有3种类型:一是原料不缺,销售正常,产品固定的满负荷生产;二是以销定产,或按季节性市场需求批量生产;三是单件生产。国营工业企业承包工作起步较迟,早期的承包从1988年开始,而且是试验性的。1989年,国营企业承包开始正式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奖惩规定。
随着社队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多,1977年,县成立了社队企业管理局,负责管理社队企业。1979年,社队企业管理局下设社队企业供销公司。1984年,社队企业管理局改为乡镇企业管理局。1985年,县政府为加强对区、乡、镇企业管理,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宣布区、乡、镇成立“企业办公室”,从基层选调有经验懂行业技术人员,担任办公室工作。各级企业办公室的职责是宣传贯彻有关发展乡镇企业方针、政策,帮助企业抓好兴建、技术改造、考察论证、横向联合、基础管理、科技进步、以及有关资金、物资投放管理等。1989年,县乡镇企业局在管理乡镇企业的过程中,积极为乡镇企业创条件、上档次,督促乡镇企业抓好内部改造和生产专业化,扭转乡镇企业“小而全、大而松”的倾向。“七五"计划期间,在县乡镇企业局严格管理下,注重对乡镇企业干部和职工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脱产培训和岗位培训,乡镇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产品种类增多,产品质量有了提高。乡镇企业在工程、财会、统计、经济4个专业方面,已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县乡镇企业各类技术人才408人,其中工程师20人,助理工程师180人,技术员208人。
二、设备管理
1979年以前,县工业企业设备,一般实行四级管理,即厂部、车间、班组和操作组。从采购到储备、保管、安装、维修保养,都做到各司其职,并建立机长负责制和专人负责制。设备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二级、三级保养由车间安排。限于当时的管理水平,设备管理工作比较落后,一般各企业只将设备交给使用车间和操作者负责管理,缺少台帐记录。改革开放以后,规模较大的5家设备管理比较正规。例如,柴油机厂基本上建立管理制度,健全台帐,专人负责,在全县工业企业中管理水平处领先地位。80年代末,新建的企业都注重了基础管理工作,管理水平在生产发展中有了很大提高。
三、产品质量管理
80年代以前,县内工业产品主要供农业生产需要和居民生活消费需要。当时商品流通体系的不发达,大中城市优质产品很难进入本地市场,且居民和企业消费能力低,质优价高的产品被选用的机会极少,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给小于需求,企业产品由商业部门统购统销,计划调拨,产品质量不作为竞争的内容,因而县工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商品竞争日益强烈,在大环境的影响和促成下,县工业企业对产品质量才逐渐予以重视。“质量第一”的观点开始树立起来,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也随之建立。县大多数工业企业将质量指标列为考核内容,与职工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到1989年末,全县拥有省优质产品3项:白鹤牌YSP一10型和白鹤牌YSP一15型液化石油气钢瓶、雅致牌牙刷、枞阳香肠和蝴蝶鸭。白玉牌羽绒制品、电机、皮鞋、元钉、水泥等产品均符合或超过省、地所规定的相应标准。上述产品大多数畅销华东地区及邻近省份,有的还销往国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