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职工生活
新中国建立前,职工平均月薪10元左右,小学教师月薪高者33元,低者15元;职工月薪可购粮150斤,小学教员月薪可购粮200斤左右。其后物价上涨惊人,职工月薪难以糊口。抗战期间,县内有数种钞票流行,职工薪金制改为薪粮制,月薪100斤左右。抗战胜利至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引起通货膨胀。民国36年(1947年),国民党管辖区内物价上涨16倍。民国37年8月又上涨58倍。县国民政府将薪粮指标由县粮库拨至欠粮户,让职工上门催收,而欠粮户往往家中无粮,故虽有指标,也无粮食到手。
新中国建立后,职工人数不断增加,1952年全县职工为230人,1985年为12897人。职工工资逐年提高,1952年到1979年,由年人均工资249元增加到529元,增长2.12倍;1985年人均年薪972元,为1952年的3.9倍。企事业单位均建立了劳动保护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1985年,全县用于职工劳保福利开支总额为379.2万元,相当于全县全民职工工资总额的31.3%。职工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89年,通过100户458人抽样调查,结果是建国初期人均住宅面积1.5平方米;1984年人均住房面积为8.7平方米。1986年县统计局有职工13人,全年工资总收入为11390元,人均876.15元;全年消费支出8120元,人均624.6元,其中食品5360元,占66%;衣着200元,占2.46%;文化生活用品560元,占6.89%;其它如房租、水电费、学杂费等支出430元,占5.3%。1985年统计局有12户家庭平均拥有自行车1辆、缝纫机0.5部、手表3只、电风扇2台、洗衣机0.8台、电冰箱0.3台、彩电0.3台、录音机1台、照相机0.1部、沙发2张。
全县城乡居民储蓄金额:1980年为363万元,1989年达8702.75万元,是1980年24.25倍。
二、农民生活
新中国建立前,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绝大部分为地主、富农所占有,贫苦农民只得靠出卖劳力和租赁土地以及借高利贷艰辛度日,还有些农民家中老小人口较多,所得微薄收入难以糊口,最后沦为乞丐。土地改革时统计:地主、富农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5.34%,而占有土地达50.74%;贫、雇、中农占全县总人口的87.89%,而土地占有率仅40.26%。据1951年华东局统计,枞阳县地主、富农人均占有土地10.56亩,贫、雇、中农人均占有土地0.54亩,地主富农人均占有土地是贫、雇、中农的19倍多。
建国后,农村发生很大变化。1973年,社员从集体经济中分配得到的人均年收入为68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收入明显增加。1979年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达83元,1982年人均年收入137元,1987年人均年收入283元,1989年人均年收入343元。
1989年,县农业调查队在不同类型地区选择了100个农户进行了生活消费情况的调查:1984年平均每户生活消费为8l元,1989年为137元,户均自行车1.1辆、缝纫机0.8架、收音机0.9台、电视机0.32台、录音机0.15台、手表1.52只、大型家具1.61件。农民主要食物消费量也大幅度提高。1984年与1989年相比,粮食消费量由人均162.5公斤增加到185.5公斤(其中细粮占80%以上),增长114%;食用植物油人均0.75公斤,肉、鱼、禽蛋人均1.15公斤,糖人均1.05公斤。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