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太湖县志》序王杰
邑旧有志,岁久散佚无存。前令诸暨翁公独山,首事修纂,始克成书。凡城郭、山川、兵赋、钱毂、人物、官司、以至星舍之所分,土殖之所课,凿凿皆有据依。一邑之信史,将于是乎在。近今几十余年,中间应载者缺,板复脱落。杰始至,索而观之,已漫无次第,不复为全书矣。噫,可慨也!夫志,识也,本以识一邑之概也。一邑之志存,则一郡有所考;一郡之志存,则一省有所考;一省之志存,则一统有所考。故曰:邑者,天下之本。人不知所宝,亡其本也;本亡,百务随之,政可知矣。况是书在郡县则为志,在国家则为史;志以记事实,史以垂鉴戒,其义一也。古者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采政以考得失,职此故耳。余是以大惧,乃于簿书之隙,取是书,集师儒于学舍,汀其讹谬,补其残缺,叙其次第,捐俸命工人刻之。白是志复告全,不啻重宝既失而复得也。虽然,此非为好事也,将使来者有所考焉,亦同翁子之意也。时嘉靖庚申,知太湖县事王杰撰。
注:王杰,浙江乌程人,明嘉靖年间大湖知县。
佛图山记
鲁之裕
予未居湖前,览湖志而有慕乎司空之胜也,意其间必有雄杰深秀之境,足以遂栖隐怡心目者。既而籍焉,幅巾草履,时往来乎环城二三十里之内,所谓雄杰深秀之境,卒不可得。古之人何为艳称之若是,岂陵谷之果变迁而然与?逾数年,学博吕茧龛先生语予曰:“湖之胜非司空也,以峻故得艳称耳,胜则必以佛图山为最。”予心识之,不果往。岁己卯,黄君维厚、陆君对薇,姑苏高士也,游癖与予略同,始并辔往观之。出郭门五里,溪水潺湲,深黝浅碧,乱石激之,淙淙有声。导者曰:“此水非他,佛图之瀑也。”溪之岸林木离披,径由林出,周折盘旋,动与溪会。苍藤翠竹,交织森罗,光影密疏,照人衣袂。马蹄踏溪石约五十里,铿然不绝。导者复指曰:“佛图之麓在斯矣。”仰视云岚,卷舒淡浓,转瞬异态,径自此愈仄曲不平。傍立怪石,人如、兽如、跃如、翼如,骑不可驭。步而登数十武,有巨石三,一覆二植,若业虡然,其高数仞,广半之,昔人勒其颜曰“天就门”。异哉!非天之所为,五丁诚不能措也。既入门,瞪道逶迤,又数十级,乃寺焉。寺皆楼,前虚后实,往来以复道通之。岚气夕蒸,缭绕阑槛,不知足之下有地否也!少焉月出,平楚蓊然,峰影入座。咳而唾,则空谷四应,陆续传响,有顷乃寂。客乐甚,举饮,尽欢而卧。黎明钟动,日若从树隙射映袅褥,龙纹斑斓,恍若吾身之在碧霞洞天也。徐起盥漱,僧进食毕,分筇授客曰:“上观石塔,非此莫济也。”于是导客由寺右披蒙茸陵石角而抵于峭壁之下。壁有十余寻,枕寺三面,雨雪侵蚀,尽壁皆崩裂痕,苔鲜又从而绣之,五色错落,类马远夏圭皴法。壁之额,五石隆隆,
累而成塔,其下一石大如屋,次渐袤,三愈广,四与五则倍焉。矗而上丰,直干霄汉。仰娣之,帽辄落,风撼云移,虩虩如将下坠者。入夜,流星荧荧,去塔仅尺,苟飞而陟于其巅,直手摘之,“天就门”不足云异矣。塔之址,洞而虚明,或曰:“虎穴也。”客怖而止。予担杖抠衣探之,其内有大书曰“生白洞”,笔势峻嶒,摩挲久之,乃穿而越乎其上。上有石梁,梁侧标以碑,曰“八正桥”,书法类“生白”。因叹囊之人即好事,亦非近今所能及,惜其名磨灭不可识也。逾梁左旋,则飞泉百道,由壁顶泻落,壁乃以三折承之,泉益折益怒,而鸣益高。琼珠碎玉,整散缤纷,有时风喷壁罅,掀泉四散,有若飞珠。俄而风定,泉忽轰然,一瀑万尺,居民辇是水为碓,舂声、涛声、松声、竹声、禽声、堕木声、钟声、磬声、木鱼声,参差响答,觉七军之驰骤,百戏之都卢,有其嚣嚣,逊其冷冷;三峡之禽猿,五陵之笙瑟,有其嘈嘈,又无其浩浩也。二客待予泉侧,予下则亭午矣。爱命童子从石池引泉之漫流者烹之,淡而甘,轻而永,宛如余干冠山之越水,惜陆羽未尝至此,遂使江宁以八功德水特闻,山水之显晦,岂不以人哉?茶竟,别,取道循山麓而返。据鞍回望,则烟云灭没,佛图之山,盖渺之乎天半矣。
注:鲁之裕,太湖人,清康熙年间历任内阁中书、直隶布政司参政等职。本志有传。
开河记
吴易峰
壬申春,余奉上宪题授安徽太湖令。视事之初,值楚逆啸聚,羽书叠至。余单骑入山,逐处搜查,崇峦叠嶂,峭壁悬崖,绝不知其幽与险也。已而逆民授首,凡匪犯之在太湖者,尽数全获。而罗田、英山、蕲州、霍山各州县,亦以次获贼无算。事竣,江楚两省大宪,题请议叙在事人员,余得以军功一等加级,盖异数也。嗣是地方静谧,人物恬熙,乃进邑中绅士耆老咨访利弊。首以河水东决,为患甚大,邑之急务,莫先于此。余因周视河源,见旧河自北而西,虽沙淤阻塞,其形固在也。召诸父老募人夫疏之,诸父老踌躇进曰:“前此议开者屡矣!朝筑而夕圮焉,所伤实多。”又进绅士询之,如父老言,余亦遂止,然朝夕河干无时不以此事为念也。今年初夏,山水冲激,一片浮沙,随水走落。余窃喜,此河有可浚之机,而邑之人亦蹶然兴矣。维时持畚锸,负耰锄,不召而至者,日以千计。因其自然之势,窒者通,淤者疏。余巡游上下,排筏可行,邑绅士来观者,咸嗟叹神异。复相与计议筹画,大筑堤于水府庙之侧,而河于是乎成。余乃叹曰:古今兴废之由,虽曰天运,岂非人事哉!考湖邑溪河,发源英蕲,汇流司空山,由龙山直走邑西之马路河,经城南达怀邑石牌以入江,纡回曲折,秀气所钟,代有闻人。自前朝万历年间,蛟水迅发,横冲于东,遂不复由故道,坏城郭,损庐舍,而回环曲抱之形,变为泛滥奔泻,山川之灵,迥非往昔,致令文人才士困于场屋,老于公车,曾不得一泄其胸中之奇,以表著于政治事业之间,虽屡议兴复,又以措施之未尽其道而讫于无成。今余以一人倡之,众君子从而和之,赖圣天子子惠之仁,各上宪德施之普,感召天庥,不数月而功竣,此天时人事,各参其半,以有此也。时共事者:学博张君宗栋、
聂君开国、县尉孙君本、任君学洙,皆朝夕督率,不矢劳瘁;而邑之绅士辛勤尤著,其乐输之多寡则刻诸碑阴,使后之览者有所考焉。是役也,经始于乾隆十九年五月,告成于九月,共用人夫若干、竹木若干,备载之以符乐输之数,又以见诸绅士之详而慎,公而正也,于是乎记。
注:吴易峰,江西高安人,清乾隆年间太湖知县。
新堤记
吴易峰
甲戌夏五,余与邑绅士议复西河,心之所思,目之所视,手之所指,足之所履,无非河者。九月河成,偕绅士一壶一盒诣河上,听水声之潺潺,睹洪涛之浩淼,心甚乐之已。复念山溪之涨不可测,春夏之交保无冲决乎?相与揣度形势,谓水府庙之侧,其口若钥,厚筑之堤,厥势永奠。余因择吉兴工,率刘生等司其事,心之所思,目之所视,手之所指,足之所履,无非堤者。土以亿万石计,而沙居其半;木以数千桩计,而竹为之辅。余惧费之不继也,故且约之;诸生惧堤之不固也,故且博之。量土之法屡变,板筑之术弥工,三阅月而告成,盖用功若斯之难也。是堤也,峥嵘曼衍,直接龙崖,界划东西,与风水相吞吐,势若竟天之虹。当夫日暖花明,风疏柳,骚人墨客之行吟,野老山农之游玩,趾背相望,殆不可胜数。其下小艇大舸,舳舻千里,好事者爱澄波一碧,往往觞咏管弦,错杂于渔歌唱晚中,斯亦极湖邑之大观矣。堤之东西竖坊二,以为标识,其中央建月映亭,每清夜皓月,映彻波光,树影参差,烟花象外,游斯亭者如置身十洲三岛间,斯又新堤之所助也。
劝捐修邑志启
孙济
窃闻志与史相表里:史书所载,固为志林考验之资;志乘所登,亦为史家编摩之助,故有史之所略,或为志之所详。既经修创于前,即当续增于后。稽太湖新邑,为皖县旧封,刘宋始更今名,元明仍循昔号。稽之前古,记载滋多;粤若近今,搜罗益富。惟邑志自乾隆二十五年修辑,迄今六纪,未勒一书。细目宏纲,罕臻美备;嘉漠硕画,渐即销沉。苟非考献征文,信今而传后,必难知人论世,责实以循名。济才乏三长,学惟一孔,念邑志之修废,关国史之信从。在昔书笏珥彤,曾亲纂记,即今采风问俗,合订残丛。爰聘鸿儒,典不须于獭祭;更捐鹤俸,事有待于鸠工。谨占吉开局,分类纂修,广证(征)前闻,专采近事。笃行苦节,德无隐而不彰;显仕巍科,事有征而必录。编从纲目,写秃柔毛,褒讥悉本秋史,忠质不减夏书。务使六十载之轶闻,咸登简策;不教一二人之遗事,偶漏篇章。惟念工本浩繁,经费难措,敢操量鼓,宏鸠泰山枣梨之钱;愿破铿囊,
共成熙湖山川之志。
注:孙济,浙江山阴人,清道光年间太湖知县。
赵介山先生诗集序
汤金钊
吾师介山先生《槎上存稿》,金钊既于丁丑秋序而梓之矣,方以未读全诗为憾。戊子春,先生季子畯汇抄《砾存集》、《楚游草》、《闽游草》、《遄征集》、《独秀草堂存稿》、《木天近录》并《槎上存稿》为一集,寄示金钊而属弁以一言。金钊受而卒业,不觉喟然叹曰:美哉先生之为诗也!其情豪,其气逸,其性真,其识论超,其魄力大;无猥琐龌龊之思,无雕琢锤炼之迹;浏璃浑脱,纯任自然,旷迈遒上,不落尘滓,往往有太白神致焉。先生十岁即能诗,盖夙慧得之天生,而壮年境遇所遭,游历所到,胥足浚其灵明。泊乎大魁夭下,奉使海外,见益广,才益练,未尝以诗人自命,而高情逸兴,自卓然可传。惟是先生抱瑰琦磊落之才,负公卿封疆之望,使得享高年,居要路,其发为事业,必更有足以不朽者,乃降年不永,仅以观察终,未竟厥施,而赍志以殁。展诵遗编,不禁涕泗之交集也。他日当谋剞劂,而先述其梗概,如此寄归季君,其慎守宝藏之勿失。注:汤金钊,浙江萧山人,清嘉庆年间礼部尚书。
民国十一年(1922)续修《太湖县志》序吕调元
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而邦国之志小史掌之,四方之志外史掌之。郡县有志,滥觞于此。申叔时,谓教之故志使知兴废;李吉甫作元和郡国志,谓执此可以治天下。韩昌黎过韶州,亦索图经,资故实。朱子守南康,甫下车即询郡志。盖民生蕃耗,土地荒辟,风俗淳漓,物产饶乏,贡赋增损,吏治得失,人文振靡,与夫纲常名教之兴颓,罔不备具于志。志者,史之流而民之镜也。吾邑位长江上游,据皖鄂冲要,兵事所必争,洪杨之役,曾、胡、多、鲍之战绩,赫然在焉。有清一代,儒文蔚起,掇巍科、跻仕者,项背相望。而风俗敦厚,农服先畴,士食旧德,能文章、重廉节者,尤比比也。县旧有志,自前清同治壬申年续修,迄今已五十年矣。郑渔仲有言:“山川万古不改,人事有时而新。”此五十年间,世变之巨,前古所未有。沧桑更易,遗老雕零,私家记载,半归耗蠹。失今不图,文献无托,后将何观!邦人士知其然也,愤发兴起,屡议纂述,顾兹事体大,盈庭聚讼,谋久不决。岁己未,余奉命长皖,邦人士环集就商,为之沟合众流,议乃大定。爰萃全邑名宿搜罗掌故,商订义例,因之、革之、损之、益之,期合于《谷梁》传著传疑,康成知古知今之指,必如是而始安。历时两稔,遂告成书。忆余为皖长时,致力于桑梓者二事:一曰治河,一曰修志。治河为百年大利,工兴强半,以余去位,款绌而中辍,论者惜之。修志曾通檄全省,而或应或不应,独吾邑诸君子,不假官府督促,孜孜汲汲,锲而不舍,卒蒇乃事,可不谓之敬恭矣乎!近数年来,自治之声,风起水涌矣。推寻其盈虚消长之故,亦岂有异术哉?竭一地方之人力财力,顺演进自然之趋势,以谋一地方之福利已耳。遏水溃防者,病在自封;揠苗助长者,病在自扰,均之无当也。以诸君子之诚毅,贾修志之余勇,发展一切地方事业,知必免于二者之病,则吾湖之福利,且蒸蒸而未艾焉。余读是篇,则景仰前贤,希踪先哲,因油油然生其眷爱乡土之心;而执既往以测将来,尤不禁蓄无穷之希望也。中华民国十一年季夏月,安徽省长吕调元撰。注:吕调元,大湖人,其时为安徽省长。本志有传。
漆乡晨曲曹鸿骞
雄鸡喔喔喔地啼叫着。
黎明前的夜色,像那巨大的黑缎,从天际一直一垂挂到地面,在微风吹拂下,轻轻地摩挲着巍峨的大罗山。山下静悄悄的,坡梁上的村寨酣睡着,漆乡沉浸在静谧而甜美的梦中……
老漆农舒大爷首先起床了。他肩挎割漆箩,手提小马灯,从低矮的屋门里走出来,踏上了门前的石板小道。“爷爷,等我一路呵!”屋门里又挑出了一盏灯,舒大爷的孙女儿彩霞娇声地叫着追出来。“快来嘛!”舒大爷没有放慢脚步。两盏小马灯相随而行,像两颗红宝石滚动在巨大的黑缎上,熠熠生辉。
割漆,这是使舒大爷最心醉的活儿。这活儿务必要在日出之前做完,否则从割口里流出来的漆汁就会减少,或被太阳晒干,胶着在树干上收不起来。因此,在漆乡,夏日的清晨是最宝贵的,寸阴如寸金。
滚动在山路上的小马灯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终于漫山遍野了。舒大爷和彩霞来到他们家承包的漆园里,将灯挂在漆树上,照出了漆园的一角。这漆园是近年新辟的,满园新秀,挺拔茁壮,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漆树无性繁殖,一截树根插进土里,长出苗来,三年便可开割,头一年从蔸部割起,每年在树身上割出一块长方形的伤疤,以后割开疤口往上割,六七年后,树身伤疤累累,漆汁流尽,欣然下世。所以,漆乡人民固然十分珍惜生漆,但更加热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类的漆树!舒大爷借着灯光,在这初献漆汁的新生代旁观察了一阵子,然后匍匐在地,一面轻轻地举起漆刀,命令彩霞道:“看着!”
彩霞学着爷爷的样子,她在自己那盏灯前趴了下去……
他们一刀一刀地割,一棵一棵地捱,在每一棵树的割口下插上一片蚌壳。于是,那乳浆似的漆汁便涓涓地流出来,淌进蚌壳里,不一会儿就变红了,紫了,黑了,最后一点一滴汇进了漆筒里。一个身体好的老漆农,一个早晨要割二、三百棵树,可收生漆一斤左右,每斤价值十二元。今年,舒大爷一家卖漆可达五百元,往后还会连年翻番哩!
漆乡人民现在大有奔头了。
夜色渐渐逝去,山岚冉冉升起。开始,是一朵朵的、一蓬蓬的,好象蘑菇似的从山谷中生长出来,而后慢慢地升腾、扭弯、折断,又化成一条条巨龙、一只只猛虎、一匹匹骏马……最后叠成团,融为厚厚的白幔,在晨风中飘逸,在漆林中盘绕,把大罗山遮得严严实实的。“雾遮头,漆汁流”,这正是割漆的好天气啊!
山洼里的漆树割完了,彩霞跟着爷爷来到山边上。这里有他们家的一块自留地,地头还残留着一棵老漆树。彩霞一望见这株老漆树,就勾起一段难忘的回忆……
太湖大罗山位于大别山的腹地,历来盛产生漆,遐迩闻名,素有“生漆之乡”的美称。但是,多少年来,几经折腾,漆乡人民赖以生存的漆树几乎绝迹了,家家穷得淌酸水。那一年,大罗山下搞什么“人造小平原”,将队里仅有的一小片漆林也毁了。舒大爷伤心地痛哭了一场。当夜,他冒着风雨,偷偷地跑到山地上,刨出一些漆树根,埋进自留地里。第二年,红鲜鲜的漆苗长了出来。为保护这些漆苗,他牺牲了自家的自留地……
冬去春来,漆树又增加了新枝。现在,农村经济政策落实了,漆乡又红火起来。舒大爷把自家自留地里的漆树根刨了出来,全部献给了生产队。如今,队里用他献出的漆树根繁殖的新苗,已经成林,并且开始割漆了。
……太阳羞涩地爬上了大罗山,悄悄地揭开了山头上的白幔,只见苍松似海,翠竹如林,漆林片片,梯田层层。一条又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道上,三三两两地行走着割漆归来的漆农,一个个脸上漾着笑容。
——原载于《安徽日报》1981年5月17日(有删节)
注:曹鸿蓦,太湖人,县文化馆副馆长。
避地司空山言怀
李白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注:李白,唐代大诗人。
司空山瀑布
李白
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
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
玉案赤文字,世界不可读。
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
注:此诗选自太湖旧志,与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中所记略有出入。《二老堂诗话》中,“世界”为“落落”,“摄身”为“摄衣”,“拂我足”为“吹我足”。
止泓亭赵希发
止泓清而明,如彼秋月满。
以此观我心,澄源斯近本。
注:赵希发,宋嘉定年间庐江郡丞。
司空山隐居图
萨天锡
放光峰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童子抱琴随白鹤,仙人看竹借篮舆。
门前秋景从风扫,屋后春田带雨锄。
自叹天涯游倦客,十年未有一廛居。
注:萨天锡,蒙古族,山西雁门人,元泰定年间进士。
山庄即事
黄信一
茅屋枕林柯,野人居若何。
径随流水转,门向乱峰多。
野阔看鸿雁,斋空对薛萝。
儿童报溪涨,不寐缉渔蓑。
注:黄信一,太湖人,元代元统年间状元。本志有传。
杂咏
黄信一
促织鸣洞房,闺妇泪如雨。
终夜绩不休,身间无一缕。
山房读书
黄信一
竹兰幽曲处,吾膝却容弯。
注砚垂松露,摊书点石斑。
鸟音挑晓梦,窗色弄春川。
时有相过客,门开即倩关。
游龙山
王守仁
探奇凌碧峤,访隐入丹邱。
木老解人语,麋驯伴客游。
云岩遗鸟篆,石洞秘灵湫。
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洲。
注:王守仁,即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理学家。
过二祖寺
罗汝芳
暖云开小径,香雪点重苔。
不识东风面,溪头看早梅。
注:罗汝芳,江西南城人,明代哲学家,嘉靖年间太湖知县。
香茗山
解缙
山岩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
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
注:解缙,江西吉水人,明代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九日游四面山
吕衡
峰环四面境皆同,节近重阳酒不空。
千载园林秋色里,数声鸿雁夕阳中。
山腰僧舍藏修竹,洞口人家对古枫。
景物因人成胜览,无端高兴拂苍穹。
注:吕衡,太湖人,明洪武年间监察御史。
游龙山
吕赞
寻幽与客入龙山,万丈丹崖草树间。
好鸟嘤嘤知节候,奇花簇簇照人颜。
数声牧笛青山外,一叶渔舟碧水间。
为爱春来多淑景,清樽倒尽不知还。
注:吕赞,太湖人,吕衡之孙,江西新城知县。
游佛图寺
马人龙
群山高拱佛图孤,却望群山万佛图。
白白水田低远树,苍苍秋色下平芜。
石门不掩月来寺,竹叶有声泉到厨。
仙塔旧传出仙手,至今欹侧五云扶。
注:马人龙,太湖人,明万历年间任安徽督学副使、湖广右布政等职。
太湖道中怀郑山公通政
王士禛
楚尾吴头去,天寒急景沉。
朝云潜岳影,暮雪刻溪心。
野店官桥路,人家筀竹林。
相望二千里,何处是山阴。
注:王士禛,山东新城人,清顺治年间刑部尚书。
四面山
王庭
环熙多名山,兹峰更耸秀。
一望凌云霄,隐隐见灵鹜。
林深鸟语柔,春去花枝瘦。
乘兴扣禅关,新茗烹初就。
僧老不妨闲,焚香消永昼。
日暮归来迟,白云满襟袖。
注:王庭,湖广汉川(今湖北汉川)人,清康熙年间太湖知县。
游海会寺
毕琪光
看钓溪桥上,春风结侣行。
崖花潭底笑,涧水石中鸣。
曲径龙宫邃,平沙鸟篆轻。
醉归山月吐,倚杖听钟声。
注:毕琪光,太湖人,清康熙年间岁贡生。
晚过响水崖
鲁之裕
夕阳枫引一川红,曲径偏于险处通。
山罨断云埋古寺,树留残叶敌秋风。
乱抛暑雪沾双袖,忽听晴雷起半空。
倾尽百壶归马疾,一鞭凉月水声中。
注:鲁之裕,见前注。
上格城吊古
陈于谦
古戍凄凉驿路东,断烟荒草落残红。
黄沙空掩征人骨,战马犹嘶野树风。
旧垒几家忘帝力,山城半壁藉天工。
孤臣心事同流水,千载兴亡感慨中。
注:陈于谦,太湖人,清监生。
过李杜店
雷天铨
苍茫古路树栖鸦,此地曾停李杜车。
一道寒泉诗思渺,三间茅店酒旗斜。
当年风雨称同调,今日文章重两家。
独有留题无处觅,夕阳空锁岭头霞。
注:雷天铨,太湖人,清乾隆年间岁贡生。
东冲口石壁铭
王大枢
水曲金环带,崖欹铁铸成。
白驹深不见,空谷自传声。
注:王大枢,太湖人,清乾隆年间举人。本志有传。
九日龙山会饮
赵文楷
醉把茱萸盏,黄花插满头。
龙归一潭静,日落万山秋。
急管惊栖鹘,长歌和饭牛。
未知今日事,能续古人不?
注:赵文楷,太湖人,清嘉庆元年状元。本志有传。
游西风洞夜宿狮子庵
赵文楷
古寺云深处,扪萝问牧童。
鸟盘秋色外,人语暮烟中。
厨盖千年石,岩呼半夜风。
暂抛尘梦去,禅榻一灯红。
过钓鱼台
赵文楷
大海苍茫里,何人钓巨鳌?
老龙时卧守,夜夜浪头高。
二十五日太和殿传胪
赐一甲一名进士及第恭纪
李振钓
仙杖烟浮广乐鸣,御袍光映日华明。
鸿胪宣陛三呼肃,鳌抃登山六级平。
占瑞敢云追魏国,问年竞说附韩城。
儒生被泽从今此,握树霏时正礼成。
注:李振钧,太湖人,清道光九年状元。本志有传。
示学生爱护花木
赵纶士
草木春来长,生意已欣然。
萌芽同爱惜,几日便参天。
注:赵纶士,太湖人,抗战时期六邑联中校长。本志有传。
游高雄港
朱任生
一发青山望眼中,神州卅载梦魂通。
同胞何日再携手,两岸旌旗拂浪红。
注:朱任生,太湖人,大学教授,现侨居美国。
爆竹
见子惠同题作
朱湘
跳上高云,惊人的一鸣;
落下尸骨,羽化了灵魂。
注:朱湘,太湖人,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本志有传。
哭孙中山
朱湘
猩红的血辉映着烈火浓烟,
一轮白日遮在烟雾的后边;
杀气愁云弥漫了太空之内,
五岳三河上已经不见青天,
革命之旗倒在帝座的前方,
帝座上高踞着狞笑的魔王;
志士的头颅替他垒成脚垫,
四海哀呼,同声把圣德颂扬。
国体上的革命未能作到底,
便转过来革命自家的身体;
那知病魔的毒与恶魔相同,
我国的栋梁遂此一崩不起。
谁说他没有遗产传给后人?
他有未竟之业让大家继承。
他留下玻璃棺样明的人格,
他留下肝癌核样硬的精神。
让伟大的钟山给他作丘垅,
让深层的江水给他鸣丧钟,
让他为国事疲劳了的筋骨,
永息于四十里围的佳城中。
哭罢!因为我们的国医己亡,
此后有谁来给我们治创伤?
病夫!你瞧国医都死于赘疣,
何况你的身边有百孔干疮。
哭罢!让我们未亡者的哭声,
应答着郊野中战鬼的哀音。
哭罢!因为镇鬼的钟馗已丧,
在昆仑山下魑魅更要横行。
且停住哭!停住五族的嘘欷!
听哪:黄花岗上扬起了悲啼!
让死者的英灵去歌悼死者,
生人的音乐该是战鼓征鼙!
停住哭!
停住四百兆的悲伤,
看哪,倒下的旗又高张!
看哪,救主耶稣走出了坟墓。
华夏之魂已到复活的晨光!
为《长河文艺》创刊号题词
赵朴初
攀科学之高峰,溯真理之长河。
开百花之芳园,扬革命之洪波。
托衷情于片纸,望故乡而高歌。
注:赵朴初,太湖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
咏天华谷尖
赵朴初
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
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
岩松
甘陵
莫畏人生蜀道难,险峰越过又危峦。
苍松习拔悬岩挺,赤日常临夕照酣。
万壑涛声千嶂碧,百年风貌寸心丹。
此情流水悠然去,云自高飞鸟自还。
注:甘陵,即甘信元,太湖人,太湖最早的中共支部书记,已离休。
离休卜居上饶市豆芽巷
石明之
寻得小巷曰豆芽,结庐山麓权安家。
名花怒放同观赏,拙作沉吟自咀华。
教诲幼孙攻学业,相依老伴度生涯。
诚知忧乐分先后,漫卷西帘向晚霞。
注:石明之,太湖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地区专员、省计委副主任、市革委会主任之职,1982年离休。
海外得家书
吴建业
碧海青天共此心,牵情何以慰离情,
南来幸有传书雁,为我殷勤报好音。
注:吴建业,太湖人,现侨居加拿大。
登天都峰
何鹏
跻攀石级万干层,履险如夷绝顶登。
高峰四望浑无际,唯听泉声伴鸟鸣。
注:何鹏,大湖人,民国时期县白沙中学校长,80年代为省志办公室编审,已离休。
小池橘红山
孔凡礼
此地原名狐狸包,嶙峋乱石杂蓬篙,
一从蜜橘移东浙,赢得新名万里飘。
注:孔凡礼,太湖人,宋代文学研究专家。
陈名村林场
孔凡礼
雨过泡桐连夜长,风来茶铺水飘香。
多情最是新苗竹,联袂蝉娟弄夕阳。
游龙宫湖回文诗
吴鸿翔
青山环映水波澄,岸柳娇扶醉客行。
晴日晓风迎面拂,轻舟兰浆一湖春。
注:此诗可例读。吴鸿翔,宿松人,曾任县第二中学校长、新华书店经理等职。
访玉珠老苏区
陈显烈
铲却崎岖减不平,蜿蜒车道入云深。
纵横山泽龙蛇迹,掩映村墟松竹林。
父老犹能谈战斗,儿孙长应识艰辛。
燎原记得星星火,指点坡前烈士坟。
注:陈显烈,太湖人,离休教师。
咏山区公路
周幸芳
盘山公路抱山开,峭壁悬崖扑入怀。
车行休虑前无路,异境奇观次第来。
注:周幸芳,太湖人,徐桥高中高级教师,已退休。
难忘在今宵
殷楷民
表弟何楷模于1988年返乡探亲,阔别四十一载,仅聚一晚,不尽依依。
地覆天翻四十年,吴山楚水两相煎。
有家游子归未得,无罪亲人受株连。
夜月频来花萼梦,今宵共赏鹡鸰篇。
明朝别后何年会,落日浮云白沙天。
注:殷楷民,大湖人,怀宁师范退休教师,从事中等教育四十五载。
泛银波(民歌)
张良苏
如今山歌实在多,
唱出干劲做生活。
唱得青山点头笑,
唱得绿水泛银波。
泛银波,
人人脸上笑呵呵。
—原载于《红旗歌谣》
注:张良苏,枞阳人,曾在太湖从事金融、文化工作十余年。
春游四面尖(山)
杨太恩
携侣二三子,春游四面尖。
涧边桃花笑,松下老牛眠。
古塔立麦地,旧壕卧峰巅。
正欲小天下,烟云过眼前。
注:杨太恩,太湖人,副编审,本志总编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