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药
1、土农药
县山区能用于制作土农药的植物很多,农民常采集、应用的有老虎花、头痛花、号筒、马蓼、毒鱼藤、天南星、柳树叶、油茶籽饼、皂角、烟茎等。1958年,全县用土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面积11万亩。随着化学农药生产量的增加,土农药的使用日趋减少,70年代中期已不再制作使用。
2、化学农药
1954年,试用“666”、“DDT”、棉油皂、石硫合剂等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稻苞虫和棉花红铃虫、棉蚜、棉叶螨等害虫,效果显著。60年代中期,示范推广鱼藤精、25%223乳剂等杀虫剂和赛力散、西力生、硫酸铜等杀菌剂。60年代后期,相继推广的杀虫剂有“1059”、“1605”、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乐果等,每年化学药剂防治面积8——15万亩。70年代,先后示范推广苏化203、亚胺硫磷、马拉硫磷、叶蝉散、杀虫脒、“3911”,三氯杀螨醇等杀虫剂和富民隆、稻脚青、退菌特、稻瘟净、托布津、叶枯净、井冈霉素等杀菌剂。80年代后有杀虫双、呋喃丹、敌杀死、宁复磷、甲安磷、速灭杀丁、叶枯宁、加收米、富士一号、三环唑、除瘟特、多菌灵、双效菊脂、菊乐合脂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肥料
1、农家肥料
传统农家肥料主要是:
火粪:以柴草、干牛粪堆土烧制而成,用作基肥。
草木灰:多为家庭做饭所烧柴草的灰积攒而成。山区有专砍芭茅、槎柴、荆棘等用土压烧灰的做法。
猪、牛栏粪:以细砂填在猪、牛栏内与猪、牛粪尿混合而成,用作基肥。
沤肥:在田头挖一土窖,内放杂草、秸秆、青槎及少量人畜粪尿,再加水沤制而成。50年代前期,畈区农民还在沤肥窖里加煮熟的泥黄豆,以提高肥效。
饼肥:是油料在榨取油脂后的渣质,为农家肥料中质量最好的肥料,可做基肥和追肥。
绿肥:传统绿肥是毛叶苕子(蓝花草)。50年代中期引进过黄花苜蓿、紫穗槐、紫云英(红花草)。推广使用面积最大的是紫云英,60年代中期全县种植面积12万多亩,70年代中期17万亩,1985年12.7万亩。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先后引进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红萍、柽麻、田菁、猪屎豆等水、旱绿肥(部分品种亦作牲畜饲料);部分品种因施用不当而效益不大,未能推广。
2、化学肥料
氮肥:1953年,示范推广硫酸铵。1957年推广尿素,由于尿素肥效快,增产效果明显,受农民普遍欢迎。60年代前期,在推广使用尿素的同时,又推广使用氨水、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70年代初期大量推广使用碳酸氢铵,后期仍以尿素为主。1985年,全县氮肥施用量2.28万吨。
磷肥:1956年,开始推广过磷酸钙,主要用于作物叶面的喷施。1962年秋,示范使用磷肥作花草追肥,收到“以磷增氮”的效果。1978年后,在早稻的低产田里,将氮磷混合作面肥用,效果很好,在全县广泛应用。
钾肥:1962年,开始在小池公社推广施用,由于钾肥直观肥效没有氮肥显著,农民不愿使用。后经多年示范,施用面积逐步扩大。1977年施用面积7400亩,1981年1.99万亩,1984年6.16万亩。
复合肥:1972年,首次推广氮磷钾配合的复合肥,增产幅度在7.5——14.7%。1983年,全县施用复合肥面积29600亩。
3、微肥及激素、调节剂
微肥:1976年后,曾先后对水稻、小麦、花生、红花草施用锌、锰、钼、稀土、硼等微肥,增产幅度在5.4——13%。1984——1985年全县微肥推广面积12万亩,用微肥46.5公斤。
激素、调节剂:1968——1973年,开始示范推广矮壮素,防止棉花疯长。1977年,开始在杂交稻制种田里使用“920”调整花期,效果很好,此后连年使用。1980年后,在柑橘树上喷“920”,作保花保果用。
三、农机具
1、传统农具
传统农具均为铁、木件。
翻耕农具:犁、耙、耖、铁锹、角锄、水茬。
排灌农具:手用、脚踏两种龙骨水车。
除草农具:草锄、沙锄、耘耙、链耙。
收割农具:镰刀、锯齿镰刀。
脱粒农具:禾戽、禾戽桶、连枷、石磙。
运输农具:木制独轮车、胶轮车、狗头车。
2、农业机械
(1)翻耕机具
5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铁制步犁——孝感犁。式样与传统铁木结构木犁相似,翻耕宽幅和深度优于木犁。1958年,推广铁制双轮双铧犁,翻耕速度是木犁的3倍,但要两头畜力牵引,小块水田转弯抹角不便,农民不大欢迎。
70年代中期,推广与拖拉机配套的机具有悬挂式轻型五铧犁、江淮——12型双铧犁、银铧——12单铧犁、丰收——150型旋耕机、江准——12型旋耕机。1980年,全县拥有大、中、小型耕作机具1360台,平均每台负担187亩可机耕面积。
1959年,开始购进东方红58型链轨式拖拉机1台,投放在套口农场开荒。1967年,刘羊公社、甘河洲农场各购置1台东方红28型轮胎拖拉机,短期耕作,主要从事农业运输。以后拖拉机逐年发展,1970年有农用中型拖拉机14台/615马力。
1965年开始使用手扶拖拉机,配上铧犁翻耕,双抢季节,配上旋耕机,边耕边耙,抢插晚稻,很受农民喜爱。1970年全县有42台/372马力,1980年增加到1709台/20508马力。畈区80%的生产队有1台手扶拖拉机。1985年,全县有拖拉机1461台,其中手扶拖拉机1379台;是年,还引进推广3.5马力小型手扶拖拉机176台,耕作灵巧,成本相当于1头牛价,极受农民欢迎。
(2)脱粒机具
1965年,开始使用人力打稻机,铁木件结构,是年引进推广124台。1967年,县农具厂开始生产737型人力打稻机,价格低,小巧、灵活,实用,很受农民欢迎,当年产销696台。1972年产销2429台,1978年产销5043台,1980年产销5236台。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适应农民家庭独户操作,县农具厂将原737型打稻机分别改为600、470、310三种型号的打稻机。1981年生产5748台,1983年产销9865台,1985年产销1.27万台。
1971年县农机厂生产筒式电动脱粒机16部,1972年产销188部,1975年产销350部,1979年产销813部。1980年后逐步减少,1982年485部,1984年43部,1985年11部。1974年,引进试产南丰型割晒机5台,经鉴定核准批量投产。1978年生产241台,但由于水田平整度不如旱地,操作时有漏割、卡剪、落粒等缺陷,停止生产。
(3)排灌机具
1954年,始用柴油抽水机,4台/60马力,系国家无偿投放给初级农业社和一类型互助组使用的。1960年大旱后,社队始购置机泵。1961年全县有58台套,1969年338台套。1985年全县有60马力排灌站13处,装机30台/2385马力,水泵1118台。
1979年上半年,全县始建电力排灌站,装机3台,225KW。1985年,全县有固定电力排灌站8处,装机22台,1485KW。
(4)植保机具
1954年,推行化学农药治虫,由农业部门免费投放单管喷雾器34台、手摇喷粉器28台。1965年推广使用背负式喷雾器991台。1973年引进北京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喷粉、播种三用机2台。1982年引进推广手持式电动超低容量喷雾机和超低容量小喷片,很受棉农欢迎。1985年全县有背负式人力喷雾器2.5万台,手摇喷粉器6000台,机动喷雾器25台,手持电动低容量喷雾机870部,超低容量小喷片2000个,基本上实现大田作物植保机械化。
(5)农用运输机具
1975年全县有农用汽车6辆,720马力,到1980年,发展到39辆,4395马力。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社、队所有农用汽车多数出卖或承包给个人,1985年,全县有农用汽车70部,5900马力。
(6)农用动力加工机械
1962年,全县拥有柴油机56台/2363马力,常年用于农副产品加工。1972年发展到353台/5919马力,1985年为2900台/44673马力。
1971年,始用农业电机。是年,全县共有19台/222马力。1985年670台/9112马力。
1955年始推广制茶机具,1985年全县有茶叶初制机械40台套。
为减轻农民的耕作劳动强度,曾引进仿制插秧机、播种机、颗粒制肥机、收割机、耘田器、剥麻机等机具,由于机械性能不理想而未推广。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