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养殖水面极小,主要靠天然水面捕捞。县境中部的武昌湖和东北部的青草湖、大小漳湖大片水面,年均捕捞量可达500余万公斤,泊湖年均捕捞量达200余万公斤。抗日战争时期,渔船多遭日军毁坏,捕捞量下降。1954年全县捕捞量又回升到500多万公斤。1956年建杨湾、华阳闸,江河分隔,鱼类洄游通道受阻,1957年捕捞量下降到260万公斤,1958年,设捕捞指挥部,在全县湖区掀起“围、追、堵、截”的捕捞歼灭战,渔业资源锐减。1959年后又大面积围湖垦殖,60年代每况愈下。1965年捕捞量下降到152.5万公斤,其中鱼类149.6万公斤,虾类1.8万公斤,蟹类1万公斤,贝类0.1万公斤。70年代后,主要湖区实行人工养殖,捕捞水面日益缩小,1975年捕捞量仅69.9万公斤,其中鱼类66.2万公斤,虾类2.5万公斤,蟹类1.2万公斤。1981年仅28.9万公斤,其中鱼类16万公斤,虾类4.6万公斤,蟹类1.3万公斤,贝类7万公斤。之后,捕捞量开始回升,1985年捕捞量为30.4万公斤,鱼类捕捞量相对减少,虾类和贝类有所增加。1987年捕捞量154万公斤,其中鱼类81.3万公斤,虾类15.5万公斤,蟹类1.2万公斤,贝类56万公斤。在历年捕捞鱼类中,青、草、鲢、鳙占总量的20~30%,其次是鲤鱼、鲫鱼,占20%左右,其余为鳡鱼、鲌鱼、鲚鱼、鳊鱼、鳜鱼和其它杂色鱼类,银鱼占2~3%,主产于泊湖。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