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初全县总水面60多万亩。经圈圩垦殖,水面日趋缩小。1987年底全县水面41.66万亩,其中可养水面23.5万亩。
一、县境长江段
长江流经县境58.45公里,水面6.53万亩。盛产多种经济鱼类和其它水生经济动物。
二、湖泊
泊湖、武昌湖、大漳湖、青草湖等四大湖泊,属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型浅水湖泊,水质良好,饵料丰富,盛产多种经济鱼类和水生动植物。历来是县内渔业生产主要场所。1959年后,大漳湖、青草湖主体及其它子湖湾汊,被陆续围垦。到1987年,湖泊总水面为26.89万亩。其中养殖水面16.75万亩。
泊湖现有面积35万亩,其中望江占94980亩。湖内盛产鱼,虾、鳖、蚌、野鸭、莲子、芡实、芦苇,蒲草等水生动植物。以产毛鱼、银鱼著称。解放前,望江在泊湖所属水域年捕捞量350万公斤左右。杨湾、华阳两闸建成后,鱼产锐减。1964年仅捕捞40多万公斤。80年代年均捕捞150万公斤左右,以青虾、毛鱼、小杂鱼居多。
武昌湖盛产鱼虾,以毛鱼、银鱼、桂鱼、白鱼、青鱼、鲤鱼、鲫鱼居多。民国时期武昌湖渡口一老渔民曾一网打一千多斤青鱼。沿湖群众说,武昌湖的鱼打不尽,一年可出3把金椅。原有水面27万亩。50年代末,由于围湖垦殖,面积缩小到13万亩,兼之酷捕滥捞,资源渐趋衰减,年捕捞量仅15~20万公斤,多为幼龄小杂鱼。1978年建立国营渔场,实行人工放养,强化管理,年产成鱼150多万公斤,为全国大型养殖湖泊和商品鱼基地。该湖水位变化大,最高水位达16.01米(1983年8月25日),最底水位为10.74米(1974年4月18日)。1979年从武昌湖渡口到白莲洲,建拦鱼保水石坝,分上下两个湖区,上湖区5万亩,下湖区8万亩。
栏杆湖也称岚杆湖,位于县城西北5公里处,为过水性浅湖泊。解放前水面1.1万余亩。1959年后,先后建新华、砂石窟等小圩,现仅有水面2500亩。沿湖居民亦农亦渔。1967年建国营水产养殖场,实行人工粗放养殖,年产成鱼2~3万公斤。
焦赛湖原系武昌湖子湖,清同治年间修筑大坝与武昌湖分开,拥有水面6500亩,为望江最早养殖湖泊。解放后部分湖汊被围垦。1982年有水面5625亩,可养水面约3000亩,年产成鱼3~4万公斤。
汤巴湖位于杨湾乡丰大村境内,原名丰大北套。民国10年丰大圩建成后一直养鱼。解放后,始名汤巴湖,水面仅300多亩。属丰大村集体所有。年产成鱼2万多公斤。
三、河流沟渠
主要河流有华阳、杨湾、宝塔、幸福、新漳、泥塘沟、津潭等河。河宽水缓,是鱼蟹洄游重要通道。杨湾、华阳、皖河等通江闸建成后,资源大减。鱼苗汛期,适时开闸纳苗,补充内湖资源;秋后开闸放水,在闸口和河口用壕网捕鱼。全县大小河流,涨水期约有水面1.33万亩,水深3~8米,大都水质清新,在河宽水深处可发展网箱或拦网养鱼。全县大小沟渠总水面共6400余亩,主要有金堤乡的十里长河、中洲乡的中心河、莲洲乡的向阳河和新直河,华阳乡与雷池乡分界的金盆河、泊湖乡的杨树沟,泊湖乡与杨湾乡交界的南港沟以及花凉亭水库望江灌区的南北干渠等。水位比较稳定的金盆河、杨树沟、南港沟,1983午后均先后投放鱼苗。
四、水库、坑塘
50年代后期起,在丘陵山岗地带,陆续修建水库31座,总水面4800亩,兴建、扩建塘堰9270口,总水面1.93万亩。洲圩区可利用的圩套、方宕,水面约3.11万亩。芦苇洼地7500亩。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