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修志文选
民国九年重修《潜山县志》序言
刘廷凤
县治在昔为都会,名流萃集,代有纪述,而地志则无专书。
旧志谓县志创于陈呆。今不特呆志无存,即万历间三修,清顺治、康熙时两次续修,均无传本。乾隆四十六年,县令李载阳重修,距今百四十余年矣,兵燹之后,板毁无存,印本亦寥寥无几。大惧文献无征,愈久而愈失坠也,乃集谋赓续。中更事变,屡议屡辍。己未春,邑人士议决实行,推定职员,分途采辑。而余与朱君柱卿、葛君锷生、林君樾亭、王君玉堂。同任编辑之任。寒暑再周而蒇事。盖群幸其成,而不暇论其善否也。余惟县境自六朝以前,壤地交错,变置靡常,仕宦人物隶属亦莫定。修志者考证当从舆地始,而舆地之考证,必以史册为根据,旁及传记,务求确当。前志主持在官,于地理沿革,半多疏舛。今兹略加考订,期于征实而已。
县枕南岳天柱作镇,潜皖二水环绕其旁,盖江淮之限区,吴楚之咽喉,为自昔用兵者所必争。然地势西北多山,东南滨河,山多则缺粮,滨河则苦潦。缺粮则山尽垦辟,水无淳蓄,盛涨挟泥沙俱下,而河患愈烈。是故治潜者,欲澹沈灾,必先讲求树艺,使草木畅茂,涵蓄水源,则积沙之来源渐绝。夫然后疏瀹决排,可次第举也。夫然后旱潦平,而生计裕。时平可渐兴文教,有事可合力守御,事势相因,理有固然。是则重有望于贤长官之关心民瘼,而吾父兄子弟,亦不可不急起图之也。
是编,余任舆地与人物;朱君任选举、秩官,葛君任学校、武备。食货、艺文,则王君所编,列女、杂类,则林君所辑也。余虽被总纂之名,惟相与商榷体例,不敢掠美而徼名,故备著其实云。
民国九年冬月,邑人刘廷凤谨识。
中共潜山县委潜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编修《潜山县志》的决定
志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遗产,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称为“辅治之书”。我们党和国家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地方志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8月,党中央就提出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加以研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每打开一个县城,毛主席总喜欢找当地的县志看看。1958年周总理在整理善本书目时,又提出了整理县志。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号召各地编史修志。目前,全国编史修志的热潮已普遍形成。
潜山,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县城,前人留下的志书就有顺治十年(1653年)十卷刻本;(注1)康熙十四年(1675年)的十二卷刻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二十四卷活字本;民国九年(1920年)的三十卷铅印本。这些宝贵遗产,不仅丰富了我县的历史资料,而且给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借鉴。
辛亥革命后,大半个世纪以来,潜山又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这块土地上充满了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斗争、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解放以后,历次党代会、人代会都有一些代表提出编修县志的建议与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为编修县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应该发扬盛世修史的光荣传统,把这个已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事办好,以填补历史的遗缺,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像样子的精神遗产。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编修《潜山县志》。
一、一定要把县志修好
县志是一部百科全书,它要记载我县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为本县的建设事业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修好县志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加强地方治理,使后之从政者得以正镜旁鉴,鉴览得要,发施得宜,用以指导当前工作。同时可为本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乡土教材;有利于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为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提供翔实的资料。对培养人才,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一定要把修志工作抓紧抓好。
二、新编县志的指导思想
新编县志,一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映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史实,正确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宣扬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恰当地歌颂党领导我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借以教育当代,留传后人。
三、新县志的编写原则与要求
新编县志是一个县百科全书式的历史著述。因此,要体现“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侧重近代,因事而异,略而不断,贯通古今”的原则。总的编写要求是:论从史、史从志、志从实,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切忌主观臆断、“模式”填塞;要存真求实,秉笔直书,要有对当代人和后代人负责的精神。处理好纲与目、分与合、主与次、点与面、繁与简的关系,力争在内容上要繁简得体;排列上要顺理成章;章节上尽可能避免重复交叉。使新编县志具备区域性、连续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
……(注2)
四、新编县志的领导机构
为简化机构,避免重叠,“中共潜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修志小组”同时又是县志编纂委员会,不再另设机构。
五、几个具体问题
党史资料征集和县志的编修,所需活动经费,每年由县财政列入预算,以利开展工作。
史志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按省、地委要求定编。所需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配齐。为解决目前人力不足,可聘请几名离退休干部。
……”(注3)
注:文中“注1”,史实作了改正;“注2”、“注3”,文字作了删减。
1983年4月5日
读新编《潜山县志》评议稿有感
李微
修志编史万世功
扬善贬恶资治同
喜见今日董狐笔
存真求实有遗风
1991年10月24日于
《潜山县志》稿评议会
(二)历代志书编纂概况
建国前历代志书编纂简况
潜山县自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置以来,有史记载共编修了八次县志。明代修四次,清朝修三次,民国九年又编修了一次。顺治《潜山县志》载:潜山县志明初有教谕陈杲所撰十卷,“兵火后失其传”。明万历年间,又三经修辑:万历丙戌年(1586年)由司理王梦阳主修,本县进士金燕纂修;万历辛卯年(1591年),由知县周师道主修,本县贡生陈邦符、金廷杰纂修;万历乙卯年(1615年)由知县衷允元主修,本县选贡王立吾纂修。这些志书,皆“因明季兵燹,旧乘无存”(乾隆《潜山县志》)。现存潜山县志仅有四部:顺治《潜山县志》、康熙《潜山县志》、乾隆《潜山县志》、民国《潜山县志》。
顺治《潜山县志》修于顺治癸巳年(1653年)。由知县郑迂玄主修,本县贡士徐益泰、廪生陈衷赤、庠生汪延造、金承暗纂修。全书分为十卷,由地理志、建置志、职官志、食货志、人物志、灾异志、艺文志组成,约20万字。
康熙《潜山县志》编修于康熙乙卯年(1675年),由知县周克友主修,廪生陈衷赤、庠生金承暗、涂远靖、金梦先纂修。全书共为十二卷,由建置、风俗、城池、田赋、学校、选举、职官、名宦、人物、艺文等部分组成,约22万字左有。
乾隆《潜山县志》修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由知县李载阳主修,本县进士张必刚、四川举人游端友纂修。共有二十四卷,有舆地志、民事志、学校志、武备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杂类志等,约30万字。
民国《潜山县志》修于民国9年(1920年),由知事吴兰生、刘道春、王用霖主修,清末本县经魁刘廷凤总纂,清末本县举人葛南、朱鸿磬和本县贡生林荫棠、王臣纂修。全书共三十卷,由舆地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节孝志、艺文志和杂类志组成,约50万字。
《潜山县志》编纂情况表

全县专业志、区镇志编纂情况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