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清时期,县内设有书院;清末、民国时期,城乡多为私塾。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县内设置官立高等小学堂,开安徽小学教育之先端。宣统三年(1911年),首建潜山县中学堂。民国12年(1923年),创办天柱中学。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县内进步知识分子程千里、王步文、余大化、余良鳌、徐勋、汪旭东、胡绍瑗、王贯之等,先后在县内或办学,或教书,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同时促进了国民教育的发展。此后,由于时局的变化,县内教育时兴时衰。民国34年,全县共有乡、保国民小学218所,学生12440人,教职工587人。潜山解放前夕,乡、保国民小学普遍停办,城乡初等教育,多为私立小学和私塾,此时全县有私塾337所,学生2503人,塾师339人;有各类中学5所,学生800人,教职工80人。
建国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尽管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在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少教师遭受迫害,学校教育损失严重,但在较长的时期内,县内教育事业是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对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调整学校布局,改革教育体制,提高师资质量,县内教育事业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1985年,提前两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1987年,全县有小学668所,在校学生59124人,普及率为97.5%;有普通中学44所,其中高中5所,在校学生19236人,其中高中学生2616人;有中等职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1831人。是年,全县有中、小学教职工4294人,其中中学1449人,小学2845人。1977—1987年,向中专以上学校输送新生达4504人。1982年,参加高等学校和高中专考试的录取比例,由原名列全地区10县中的第四位跃居到第一位。在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幼儿教育、成人业余教育、函授电大教育和自学考试等,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