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图书
(一)图书藏阅
馆室藏书清代县内设有书院及藏书楼。光绪初年,县官方书籍由县财政局珍藏,有经书、史书1385本。民国15年(1926年)县知事王履占筹划募资建立潜山县图书馆。馆址设在城内东大街文昌馆(今图书馆地址),馆藏图书报刊8千余册,后几经迁址。民国27年,日本军侵入潜山,馆内藏书全被焚毁。民国29年后,又开始采购图书。民国36年,因内战紧张,县图书馆交由潜山县农职代管,其时,已是名存实亡。
建国后,1959年3月,在县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重建县图书馆,与文化馆合署办公。当时馆藏图书4千余册。1964—1971年,图书馆闭馆,工作瘫痪。1972年,图书馆恢复工作。1979年,图书馆与文化馆分设。1987年,图书馆有工作人员6人,藏书30250册,其中自然科学类书5176册,占总数17.12%,社会科学类书23980册,占总数的79.78%。馆内设有借书室,报刊阅览室,咨询服务室。
1966年底,全县有基层图书室15个。1987年底,全县有基层图书室42个,机关厂矿图书馆(室)10个,合计52个,有专职图书管理员52人。合计藏书110611册。
图书借阅1979年,县图书馆开始发放借书证。1987年底,已发借书证700多个。1987年统计,县图书馆借书室平均每天接待读者50人次。
县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开放于1950年,原名“图书阅览室”。1987年,室内面积为50平方米,有杂志架4个,阅览台10个,座席60个。每年订全国各地报刊330多种,阅览室除星期一外,每天均按上下班时间开放,每逢星期六晚还开放2小时。平均每天接待读者40多人次,节假日达到100多人次。
(二)图书发行
书店县内建国前仅有邹茂和、周鸿祥两家私营笔店兼售图书,出售的图书大多是私塾课本《四书》、《五经》之类。1949年5月,成立潜山新华书店,地址在原梅城镇四牌楼路口,有瓦房1间,营业面积40平方米,当时有职工4人。1953年,新华书店迁至熊家祠堂旧址,建营业楼二层,面积130平方米。1985年12月,原地撤建新大楼(四层)完工开业,面积260平方米。1987年,有工作人员30人。新华书店的人事、财务、业务,1950年5月至1950年10月,属县政府管理;1950年11月至1957年,属安徽省新华书店管理;1958年开始又属县领导;1962—1983年,业务、财务又改属省店;1984年,人事管理权也收归省店。1987年,县新华书店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县新华书店自创建后,发行图书的品种逐年增多。1951年仅几百种,1987年发展到8千余种,发行量最大的是课本,其余图书发行数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多有少。自1950年起,配合各种运动,社会科学类书发行数量较多,尤其是领袖著作。1967—1976年,《毛泽东选集》发行出现高潮。仅1968年,发行155260册。1978年后,文艺类、教育类图书发行量增大。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教育类图书发行量占同期其它类图书发行量首位。1980年以后,科技类书籍发行量增加,特别是农业多经、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
发行网点1956年开始,图书实行书店、供销社“双轨”发行,各区供销社设专柜常年经营图书。1959—1962年中断。1963年又恢复供销网点,当年供销售书点有22个。1987年,课本由县新华书店统一发行。供销售书点仅存黄泥供销社与王河供销社两处,年销售额占新华书店总销售额的3%。
1984年,县新华书店在源潭区、水吼区,槎水乡建立门市部。1986年底,又在城关北郊农贸市场建立门市部。1987年,下伸门市部销售额占总店销售额的17.3%。
1980年后,县内出现图书个体户。至1987年,每年均有10余家,其中发行图书种类、数量最多的是源潭“潜阳书屋”。该店由回乡知青张晨曦经营,1984年3月开业,至1987年,共经营各类书籍报刊25万册(张),纯收入2万余元。1987年,“潜阳书屋”编入《全国书刊发行网点大全》,与近百家出版发行单位建立固定业务往来关系。
县新华书店部分年份图书发行统计表

二、档案
(一)机构
民国时期,县内无专门档案机构,其档案资料存于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各科室及各个区、乡。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乱和转移,损散一批重要档案、资料。
1951年,县人民政府建立临时档案室。其他各部门的档案由文秘工作人员兼管。1956年7月,县委建立档案室。1958年9月,成立县档案工作委员会,开展档案、资料编研工作。1958年12月,建立县档案馆。此后,全县的两个山区区委机关和畈区的五个大公社以及县直一些单位,共建立25个档案室;山区下属的14个公社及县直一些小的单位都建立了档案专柜。1963年10月,成立县档案管理科,与档案馆合署办公。1980年12月,成立县档案局,为县委、县政府直属机构,与档案馆合署办公。1986年,县档案局列入政府编制序列,档案局与档案馆仍合署办公。
(二)档案资料
50年代,县委档案室、档案馆成立后,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全县乡以上的政党群团机关的档案资料,并负责对各科局、各区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1958年底,县委档案馆接受县委、县人委及群团单位1957年以前的档案7763卷,资料3563册,历年各级党报(包括《潜山报》、《潜山日报》)3630份。1980年,县档案局成立后,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健全,档案的馆藏量逐年增加。到1987年底,档案库房面积为140平方米,档案铁制橱83套,木制架41件。累计接受进馆档案21835卷;保存文书档案41全宗,14786卷;保存科技档案40卷;保存历史档案77卷。1983—1987年,累计接待查档人员9687人次,查阅档案资料20777卷(册),摘抄复印档案资料90693页。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