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内森林病害主要有松树赤枯病、杉树炭疽病、杉木叶枯病、杉木黄化病、油茶煤病、泡桐丛枝病、杉木生理黄化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竹杆煤病、竹叶疹病等。森林虫害在县内发生的有松毛虫、松针介壳虫、毛竹介壳虫、竹小蜂、杉梢小卷蛾、大袋蛾、松梢螟、土栖白蚁、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竹笋夜蛾、竹螟、漆树金花虫、刺槐白襄袋蛾、长条甲壳虫等。病害以松树赤枯病和杉木炭疽病居多,虫害以松毛虫和杉梢小卷蛾为多。
对于病害的防治,县内还没有大规模开展,偶有防治病例,亦仅限于林业科技工作者工作的试验。1980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对县境内30个公社和两个国营林场进行了病虫害的普查,普查面积357553.5亩,占有林地的38.4%。设置标准点448个,标准地550块,标准地面积357.35亩。马尾松调查面积26.28万亩,其中马尾松毛虫危害面积18.84万亩,占71.1%。松梢小卷蛾危害面积15520亩,占5.9%;松针介壳虫危害2790亩,占1.06%;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400亩,占0.74%。湿地松调查面积1亩,松梢螟危害1亩,占100%。杉木调查面积20812亩,其中杉梢小卷蛾危害736亩,占3.5%;土栖白蚁危害475亩,占2.3%;叶枯病感染10830亩,占50%;细菌性叶枯病感染200亩,占0.95%;炭疽病感染5672亩,占27.2%。毛竹调查面积18187亩,其中毛竹介壳虫危害2672亩,占14.7%;竹笋夜蛾危害700亩,占3.8%;竹小蜂危害150亩,占0.8%;未定虫(1)危害430亩,占2.4%;未定虫(2)危害140亩,占0.8%;叶疹病感染630亩,占3.5%;煤病感染400亩,占2.2%。油茶调查面积800亩,其中油茶煤病100亩,占12.5%,细菌性癌肿病100亩,占12.5%。刺槐调查面积10亩,其中白襄袋蛾危害10亩,占100%。漆树调查面积10亩,其中漆木金花虫危害10亩,占100%。泡桐树调查1亩,其中丛枝病感染1亩,占100%。枫杨调查2.5亩,其中大袋蛾危害2.5亩,占总面积100%。榆树调查5.5亩,其中大袋蛾危害5.5亩,占总面积100%。法梧调查4亩,其中大袋蛾危害4亩,占总面积的100%。
通过普查,发现县内有对付病虫害的两色瘦巨蜂、小茧蜂、猎蝽蟓、寄生蜂、蚜蛳瓢虫、白僵菌等自然天敌。
县内防治林木虫害的主要措施是药灭、人工摘虫茧和人工捉虫。建国前,森林病虫害基本上是自发自灭。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在抓好植树造林的同时,抓病虫害的防治。新药品问世之后对大面积的虫害采用了喷雾器喷药灭虫,进入80年代后,还运用飞机撒药灭虫。1952年,林区发生松毛虫5621亩,动员1500多人扑打,消灭幼虫284605公斤。1953年,发生松毛虫18万亩,人工捉幼虫4260公斤,摘茧1558公斤。1954年发生松毛虫31206亩,发动群众摘茧500公斤。1955年,发生松毛虫79500亩,发动人工捉虫228公斤。1956年,发生松毛虫5万亩,共收幼虫和茧9395公斤。1958年,发生松毛虫14100亩,药灭与人工捉幼虫21500公斤。1960年,发生松毛虫6000亩,时因灾害严重,无力防治,被害松树全部死光,共损失木材5000多立方米。1964年,发生松毛虫14260亩,组织500多人扑打40多天,人工摘茧656公斤。1965年,发生松毛虫7万亩,人工捉虫1581公斤,摘茧449.5公斤。1984年,发生松毛虫20万亩,使用敌百虫农药240公斤,白僵菌粉450公斤,开展化防6750亩,生防1800亩。1985年,越冬代松毛虫发生173122亩,使用敌百虫750公斤,敌虫菊酯1095公斤、白僵菌粉1750公斤进行防治。1986年,发生松毛虫34万亩,其中在对第一代松毛虫防治中发动群众摘茧12512.5公斤,捉幼虫3360.5公斤。1987年,越冬代松毛虫发生6.7万亩,第一代发生22.17万亩,第二代发生25.5万亩,在对第二代松毛虫防治中,采用飞机微量喷雾防治。全年使用敌虫菊酯3338.5公斤,灭幼脲113公斤,高胞粉100公斤,敌百虫300公斤;人工捉幼虫3260.5公斤,摘茧12512.5公斤。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