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县内交通闭塞,山区木材运输主要靠肩扛背驮,或运至河边,利用水运。建国后,山区公路建成通车后,运输状况改观,既有水运,也有陆运。水运,主要是依赖潜河、皖河、沙河、长河等四大水系进行木材运输。在黄柏区境,主要是沙河上游的大水河、杏花河;在杜埠是皖河上游的龙潭河;在水吼区境,主要是潜河上游菖蒲河和横中河;在牌楼境内是长河水系的王家牌楼河。1957年以后,县森工部门在塔畈杏花、割肚雷公井、横中高峰等地增设木材收购点,全靠水运。高峰至水吼、杏花至大水、雷公井至龙潭三段河道,落差大,乱石多,拐弯急,流速快,只宜单木流放。这种流放又称“赶羊”。在上游将木段放入洪流中,任其漂流到成排点,河岸只要两三人手持竹杆拨管,一次可运几十立方米乃至数百立方米,毛竹可运数千根;龙潭至乌石堰、大水至沙河铺只能行驶单节排。大栗树、乌石堰、沙河埠三处起运,可连3—7节排,只要两名水运工人便可以将木材直运达石牌、桐城、枞阳等地。单排一次可扎一立方米,连排一次可运10立方米以上。水运成本低,但只限春夏汛期,且易发生冲漂事故。陆运,木材砍伐造材后,从山场至收购点用人力驮运。黄柏的板仓至杏花收购点,林区道路22.5公里;从割肚和平至雷公井收购点,林区道路10公里。1970年后,国家投资修建了林道,改善了运输条件。1957年源岳公路建成。1980年后,龙关至官庄、大桥至彭河、光明至后冲、水吼至五庙、余井至龙潭等公路通车后,陆运量大增。
上一篇:第一节 采伐
下一篇:第三节 经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