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域地处北亚热带——中亚热带过渡区段,原始植被残存无几,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山地草甸、草丛。人工植被有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用材林、栎类阔叶林呈散生状。森林覆盖率为39%。按海拔高度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植被区。
一、800米以上的中山植被区
该区分布于县境西北部的中山区。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山地草甸。现以次生针叶林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灯台树、野漆树、金缕树、山槐、青皮、栎等,仅小面积分布于沟谷地带。针叶树种主要有黄山松。林下间生有藤类植物及灌木丛。千米以上的山地,草甸植被多为龙须草。山地矮林有安徽杜鹃、黄杨等,其中鱼鳞黄杨尤为珍奇。区内大部分山场为国家或集体的封山。林木发育优良,水土保持较好。
二、400—800米之间的低山植被区
该区分布于县境西北部及中部的低山。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的混交林,零星分布,次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树种有檫木、枫香、黄莲木、响叶杨、麻烁、栓皮栎等;常绿阔叶树种有苦楮、香樟、大叶冬青、光叶石楠等,针叶树种有柳杉、马尾松、杉木及竹类等。林下生育为山茶、杜鹃、葛藤、巴茅及灌木草丛。由于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现在成片的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已很少见,仅有零星分布。大片山场都为马尾松、毛竹、人工杉及灌木草丛所代替。村庄、耕地边多为人工栽培的柳、梧桐、泡桐、油桐、乌桕、茶、桑等防护林和经济林。数桐、茶、桑最多,次为人工栽培的桃、梨、枣、杏、栗等果木和自然生长的茅草。该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三、40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圩畈植被区
该区分布于县境中部、东南部的丘陵、岗地、河谷和平原。由于农耕历史久远,被覆地面的多是农作物。如水稻、麦类、山芋、油菜、豆类。原有植被多为农田、旱地侵占。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多见于丘陵岗地。常绿阔叶林树种有香樟、棕榈、枇杷、苦楮等。人工栽培的经济林、防护林主要有茶、油桐、楝树、梧桐、泡桐、柳树、人工杉、果、竹类。丘陵、岗地中的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刺槐、枫香、栎树。圩畈平原上的主要树种有枫杨、泡桐、苦楝、刺槐、椿树、河柳、杨柳及元竹等。农舍四旁主要是人工栽培的柑桔、桃、杏、枣、石榴、桑等果木。此外,还有近几年引进的雪松、火炬松、湿地松、池杉、水杉等。
另外,在水库、塘、堰、河边自然生长的水生植被有散生的红萍、野菱角、野莲、田菁等。人工培育的水生植被有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
上一篇:第一节 土壤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