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水吼区位于县境的西部。东与余井区龙潭乡、梅城区野寨乡、黄铺区痘姆乡毗邻,西与太湖县、岳西县相接,南与黄铺区牌楼乡、太湖县相连,北与黄柏区逆水乡、岳西县接壤。东西宽21.6公里,南北长24.4公里,总面积为280平方公里。区内有水吼、五庙、横中、割肚、雾下、白水6个乡,51个村民委员会,558个村民组,11685户,50418人,其中男26466人,女23952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28%。
区内地势北高,西、南、东依次稍低。全境均为大别山余脉,山峦起伏,沟壑密布。东北部的天柱山,海拔1488.4米。农田多在海拔100—600米之间。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但深山区有不少冷浸田,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境内主要河流有潜水、割肚河、黄龛河等。潜水从岳西县流入,自西向东经水吼、雾下、白水3乡流入梅城区和黄铺区境内;割肚河发源于悬鼓岭西侧,经割肚畈、大关,于水吼入潜水;黄龛河从横中流经水吼入潜水。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气温为15.9℃,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
全区现有耕地24339亩,其中水田20864亩。人均占有耕地0.483亩,居全县7区之第六位。境内有机械灌溉站11座,小(二)型水库8座,小水电站14座。有效灌溉面积13802亩,占水田总面积的66.1%,机灌面积845亩。
全区现有农用汽车2部,拖拉机3台,手扶拖拉机30台,农业加工机械288台,农用灌溉机械26台,总动力为3487千瓦,居7区之第七位。通电的有35个村,353个村民组,占村民组总数的63.3%,居7区之第六位。
建国后,区内交通条件不断改善,50年代就已修筑了潜(山)水(吼)公路。70年代,先后修筑了水吼——横中、横中——五庙公路。潜(山)岳(西)西线公路,穿过该区白水、雾下、水吼、横中、五庙5乡,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目前,尚有一半以上的村未通公路。境内有船渡5处。山区的农、副产品和林产品运往外地,外地的轻工业产品运进山区,不少是经潜水用排运。
该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是全县缺粮少油的主要地区之一。198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8927吨,居7区之第七位;平均亩产277公斤,亩产量居7区之第六位。油料总产量218吨,居7区之第七位。年末存栏生猪19197头,居7区之第七位;平均每个农户1.64头,居7区之第五位。是年,全区有各类专业户154个,新经济联合体24个,均居7区之第六位。区内有生产茶、麻、生漆、板栗、生姜、木粉、蛭石、花岗岩石料、大理石、砖瓦、木材、竹器、棕制品和经营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乡镇企业1489个,其中,乡办42个,村办113个,联户办50个,个体办1284个,从业人员3595人;年产值1174.1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265.98元/人,居7区之第二位。
该区有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中药材资源和矿产资源。森林覆盖率为57%。竹木和薪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占山区人民经济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该区是县内生姜、青麻和生漆的生产基地。区内动植物中药材达293种,占全县中药材总量的70%。所产茯苓被列为安徽4大名药之一。深山自然生长的云雾茶受人殊爱。该区是县内名茶“天柱剑毫”的主要生产基地。五庙、横中等乡蕴藏有丰富的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石英石、蛭石、云母、花岗岩石、白瓷土等资源,现已部分开发利用。
1987年,全区经济总收入1615.99万元,经济纯收入1066.82万元,完成国家税收35.2万元。居民纯收入1011.8万元,人均纯收入为205.53元,居全县7区1镇之第七位。全区年终储畜额为291.34万元,其中,农户年终储蓄额223.33万元。户均191.13元,居7区1镇之第五位。是年,全区处于温饱线以下的有8406户,占农户总数的71.9%,为贫困山区。
该区是历史上梅毒、天花重点流行区,建国前死于此类病毒者众多。建国后,经过多年防治,梅毒病已根除,天花病也已基本灭绝。1987年,全区有区、乡卫生院6个,卫生室60个,医药护人员114人,病床59张。水吼、五庙、白水等乡建有文化站4个(其中水吼区、乡各1个),乡乡都有影剧场和广播站。全区有黑白和彩色电视机373部,平均每百户3.2部。全区有完小40所,初小64所,小学在校学生556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境内有初中6所,中学在校学生1658人。是年,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中毕业生362人,升入高中和中专的117人,占考生总数的32.32%。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天柱山景区,位于该区东北部,“雄、奇、灵、秀”,举步即景,招来无数中外游人。具有攀崖走壁绝技,曾将清军都统李云麟题写的“孤立擎霄”、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张淦题写的“中天一柱”8个大字,镌刻于天柱山主峰悬崖绝顶之上的药农贺氏兄弟良谋、良佐,及其二世后裔来滨、来朝,均系该区白水乡茶庄村人。
该区是革命老苏区,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五庙小组。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0年,爆发了影响较大的八斗农民暴动、梅寨农民暴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第一团,于同年创建于该区割肚。县内党组织创建人程千里和胡绍瑗、余良鳌等革命先烈,均是生长在该区的一代英豪。解放战争时期创建的和平修械所革命遗址,位于该区的割肚乡和平村。
1987年全县各乡(镇)情况表
上一篇:第七节 黄柏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