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历届委员会议
1956年3月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桐城县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政协),至1987年共召开6届、10次全体委员会议(1966至1980年3月,因“文化大革命”县政协停止活动)。县政协委员由各界协商推荐,报请上一届政协常委会讨论、审批后产生。自1981年县政协四届委员会始,历届县政协委员会议均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前一天召开,全体政协委员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3月15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桐城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出席会议委员36名,列席24人。会议听取政治报告、工作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说明及桐城县政协第一次会议筹备工作报告;作出关于团结一切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决议;选举产生由1名主席、3名副主席和6名委员组成的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57年3月5日至7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会议委员51名。会议听取本届常委会政治报告和工作报告,增选副主席1人,常务委员7人。
第二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05名。会议听取县委的政治报告和上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由1名主席、5名副主席和20名委员组成的第二届常务委员会。
第三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62年1月24日至2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12名。会议听取县委政治报告和上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选举产生由1名主席、5名副主席和22名委员组成的第三届常务委员会。
第四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7月16日至24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129名,会议听取和讨论通过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筹备情况的报告、工作报告、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列席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由1名主席、7名副主席和25名委员组成的第四届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3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听取本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审理情况报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政协章程》;列席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增选县政协副主席1人。为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1983年10月6日召开全体政协委员工作会议,学习中央文件,联系实际,讨论落实政协委员如何“知情”、“出力”以及搞好“落实政策”等工作,更好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大任务服务。
第五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5月6日至12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111人。会前举行预备会议,选举产生由21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会议听取讨论上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审查报告;列席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在中共桐城县委领导下,积极主动工作,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等决议;选举产生由1名主席、5名副主席和15名委员组成的第五届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4月15日至18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117名。会议听取本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审查处理情况报告;通过关于为促进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而努力工作的决议;增补政协常委2人。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86年4月9日至14日在县城举行。会议听取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列席县人大八届三次代表会议。委员们为繁荣桐城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尽快实现祖国统一,提出很多积极建议。
第六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4月13日至18日在县城举行。大会主席团29人组成,出席会议的委员149名。会议听取上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办理情况报告;作出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振兴桐城经济建设献计出力等决议;选举产生由1名主席、6名副主席和22名委员组成的第六届常务委员会。
(表一)县政协历届委员会委员构成概况表单位:人

(表二)县政协正、副主席更迭表

二、主要工作
县政协第一届至第三届委员会设有工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等工作组和学习委员会。设秘书长,主持日常会务工作。常委会则根据全会决议精神,组织委员学习,并指导工作组开展各项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协工作瘫痪。1980年县政协恢复工作。第四届委员会设学习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和工商、文教、医卫、科技、民族宗教、文史资料6个工作组及办公室。第五届委员会增设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两个工作组,原文史资料工作组易名文史资料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设提案审查、文史资料、学习、祖国统一、工作组5个委员会,以及办公室。其中工作组委员会辖工经、农经、财金、科技、文体、教育、医卫、妇女8个工作组。
县政协自成立以来,在县内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为:
参政咨询县历届政协委员会均组织委员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针对县内经济建设和统一战线问题进行协商和监督。一至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多数为县委书记、副县长兼任,直接参与政权建设。1981年后,县政协利用人才集中的优势,组织委员参政、议政,为四化建设献智出力。至1984年,共召开全委会、工作会、常委会16次,就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群众生活等问题进行协商。县政协委员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对有关人事任免、社会治安、市场管理、物价调整、文物管理、义务教育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1984至1987年,为了解县情,县政协委员会组织委员开展参观活动4次,进行社会调查、考察、咨询等37次。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还经常征求政协委员对县或部门工作的意见,集思广益,改进工作。1985年,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在县卫生局召开的意见听取会上,提出合理建议30余条,均被采纳。
提案处理县政协委员会在每次会议期间,以提案形式征求委员们意见,会后敦促有关部门落实。1981年第四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收到委员们就县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提出的提案102件,后督促有关部门一一承办。1984年5月至1987年4月,县政协共收到委员提案252件,其中有关落实政策17件,财贸、科技、文教、计划生育121件,工业交通、农业63件,体育、卫生7件,城镇建设4件,机构改革与端正党风10件,政协文史资料9件,其他21件。能办理的及时落实,一时不能办理的,均作出说明。
组织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1980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坚持每周学习日制度,集体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时事政治,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等。同时围绕中国共产党在各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部分非中共党员政协委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有关要求,积极帮助本部门党组织整风。1986年后,教育界县政协委员经常联系亲身经历和感受,向青少年揭露西方国家所谓“民主、自由”的实质,阐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中国才有前途和希望的道理。
文史资料征集和整理1983年县政协委员会根据全国第四次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撰写整理文史资料。至1987年,全县共征集文史资料20余万字,编纂《桐城县文史资料》9集,内容有近现代名人史料,解放前国民党党、政、军及特务机构在桐城活动内幕,桐城社会习俗、教育、文化、体育历史状况等。其中征集的有关吴越、施从云、施剑翘、施中诚等近现代名人史料,为《民国人物传》(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和电视剧《风云女杰》(1987年安徽电视台编导拍摄)等作品的撰写和编导提供了依据和素材。
(附)民国时期议政机构
县临时参议会民国34年(1945)2月,桐城县开始筹建临时参议会,由省政府圈定议长孙闻园,副议长潘赞化;由各界推选、省政府聘任议员18人、候补议员7人。4月,召开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大会审议并通过县政府全年财政预、决算,听取县政府行政报告;提出和商议县内有关政治、教化等问题。闭会后,由5名议员组成驻会委员会,处理日常事务,参加议政、提供咨询、出席各界会议、收集议案等。同年8月,县临时参议会召开一届二次会议,后即解散。
县参议会民国35年春,奉安徽省政府令,县参议会在桐城中学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议长孙闻园、副议长张护棠,议员80余人,会议确定驻会委员5人,秘书1人,干事、录事若干人。议员按区域和从职业团体中选举产生。政界与文化教育界议员竞选尤为激烈。同年下半年,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汪少伦和国民政府中央立法院秘书长史尚宽(汪、史均桐城籍)在桐城选区竞选获胜,分别担任国民政府中央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民国36年秋,县参议会接办原由县干训生联络辅导站与国民党县党部合办的《桐声报》,并将此报易名《民声报》。1949年2月,桐城县解放,县参议会消亡。
上一篇:第二节 政府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