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桐城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由于地形差异和季风活动影响,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物候反映明显。
一、气候
县内春、夏、秋、冬四季的初终时间分别是:春季3月16日至5月20日,历时66天,季平均气温15.3℃,温和多变,时晴时雨,冷暖交替;夏季5月21日至9月20日,历时123天,季平均气温26.8℃,炎热多雨,光照足,气压低,湿度高,多偏南风;秋季9月21日至11月20日,历时61天,季平均气温17.3℃,天高气爽,降雨减少,晴朗干燥;冬季11月21日至翌年3月15日,历时115天,季平均气温4.3℃,寒冷干燥,多偏北大风,雨雪较少。因地形差异,西北山区春季起始日期迟于丘陵圩畈区7至10天,秋季起始日期早于丘陵圩畈区7至10天。
温度桐城县历年平均气温15.9℃,西北山区偏低,年平均气温14.5℃,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11℃。7月份平均气温27.8℃,1月份平均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39.9℃(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5℃(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多年平均值36.5℃,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8.4℃。累计冬季气温小于或等于0℃的天数平均11天,最多28天;夏季日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的天数平均为8.6天,最多38天。1957至1987年,累年平均日较差8.1℃,年较差24.9℃。
地面温度历年平均18.2℃,年平均温度以1月份最低为3.6℃;8月份最高,为32.5℃。极端最高温度69℃(1969年7月26日),极端最低温度-19.7℃(1969年1月31日)。多年平均年较差28.9℃。秋季地面平均温度一般略高于春季,10月份19.8℃,4月份17.5℃。
历年平均各层地中温度,深5厘米处17.3℃,深10厘米处17.2℃,深15至20厘米处17.4℃,深80厘米处17.7℃,逐层递增(夏季逐层递减)。各层月平均地温8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
1957—1987年逐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表


1959—1987年逐月地面、地中(15厘米)平均温度表


降水桐城县历年平均降水量1241.3毫米,东南部略低于西北部。最多年雨量2266.1毫米(1954年),最少年雨量687.6毫米(1978年)。
降水量季、月差异较大。夏季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6.1%;冬季最少,占年降雨量8.2%;春季占29.7%;秋季占16.0%。夏季以7月份降雨最多,平均232.5毫米,占年降雨量18.7%;冬季以12月和1月份最少,仅占年降雨量的2.1%左右。
多年平均降雨日131天,最多年雨日150天(1977年),最少年雨日110天(1978年)。强降水集中于6、7、8三个月,以7月份为最,平均日雨量17.3毫米。历年平均暴雨日4天。最大连续降水量1024.6毫米(1969年7月3日到17日),最长连续降水日17天(1963年8月11日至2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62天(1974年11月9日至1975年1月9日)。
降雪平均初日12月14日,终日3月9日。历年平均降雪日9.5天,最多年降雪日20天(1976至1977年和1984至1985年的冬季),最少年降雪日2天(1958至1959年和1970至1971年的冬季)。最长连续降雪日8天(1964年)。多年平均降雪量34.4毫米,平均日雪量3.6毫米,最大日雪量24.1毫米(1972年2月3日),最大连续降雪量41.5毫米(1957年1月12日至16日)。降雪多集中于2月份,平均降雪日3.5天,平均降雪量13.6毫米。
积雪平均初日1月11日,终日3月11日。历年平均积雪日6.3天,最多积雪日21天(1983至1984年冬季),最少积雪日为零。平地最大积雪深度23厘米(1984年1月17日)。
1957—1987年各月降水日数、降水量(含降雪)以及降雪日数表


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88.4小时,日照百分率45%,最多年日照时数2415.1小时(1978年),最少年日照时数1764.2小时(1961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是8月份,为235.4小时;最少2月份,为121.8小时。月平均日照百分率以8月份最大,为57%;7月份和10月份次之,为50%;3月份最小,为35%。
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3.79千卡/平方厘米。月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在7、8月份,分别为13.6千卡/平方厘米和13.3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在12月和1月份,分别为6千卡/平方厘米和6.1千卡/平方厘米。
蒸发年平均蒸发量1460.8毫米,大于年平均降水量。最大蒸发量是8月份,为201毫米;最小蒸发量是1月份,为57.8毫米。4、5、6、7月份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淋溶占优势,其余月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风累年平均风速2.6米/秒,春季平均风速2.8米/秒,冬季2.7米/秒,夏秋两季2.5米/秒。月平均风速3月份最大,为3米/秒;8月份最小,为2.3米/秒。最大风速在4、10、11月份,均在20米/秒以上,其它月份在15—20米/秒之间。大于八级的大风,24年年平均为13.3天,年最多31天,最少2天。
年平均静风频率20%。春、夏、秋、冬四季的静风频率依次为19%、21%、18%和20%,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各月静风频率以8月份最大,为22%;9、10月份最小,均为16%。
风向多偏北风,频率14%;次为正北风,频率13%;东北风频率12%;西南风频率7—10%;其余不足3%。冬季在冷高压控制下,常有冷空气南下,故以偏北风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春季为冬夏过渡季节,偏南风与偏北风频率相当,风向紊乱多变。
累年各月偏北风与偏南风频率表(%)

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88.4小时,日照百分率45%,最多年日照时数2415.1小时(1978年),最少年日照时数1764.2小时(1961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是8月份,为235.4小时;最少2月份,为121.8小时。月平均日照百分率以8月份最大,为57%;7月份和10月份次之,为50%;3月份最小,为35%。
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3.79千卡/平方厘米。月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在7、8月份,分别为13.6千卡/平方厘米和13.3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在12月和1月份,分别为6千卡/平方厘米和6.1千卡/平方厘米。
蒸发年平均蒸发量1460.8毫米,大于年平均降水量。最大蒸发量是8月份,为201毫米;最小蒸发量是1月份,为57.8毫米。4、5、6、7月份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淋溶占优势,其余月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风累年平均风速2.6米/秒,春季平均风速2.8米/秒,冬季2.7米/秒,夏秋两季2.5米/秒。月平均风速3月份最大,为3米/秒;8月份最小,为2.3米/秒。最大风速在4、10、11月份,均在20米/秒以上,其它月份在15—20米/秒之间。大于八级的大风,24年年平均为13.3天,年最多31天,最少2天。
年平均静风频率20%。春、夏、秋、冬四季的静风频率依次为19%、21%、18%和20%,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各月静风频率以8月份最大,为22%;9、10月份最小,均为16%。
风向多偏北风,频率14%;次为正北风,频率13%;东北风频率12%;西南风频率7—10%;其余不足3%。冬季在冷高压控制下,常有冷空气南下,故以偏北风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春季为冬夏过渡季节,偏南风与偏北风频率相当,风向紊乱多变。
累年各月偏北风与偏南风频率表(%)
上一篇:第三节 水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