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报刊】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境内出现过《安徽俗话报》、《均报》、《通俗教育报》等进步报刊。民国10年(1921)后,出现过《平议报》、《黎明周报》、《新建设日报》、《寸铁》、《长江晚报》、《大同报》等革命报刊和进步报刊。在安庆报人中,有一批民主革命的宣传者、组织者,如陈独秀、蔡晓舟、王步文、高语罕、宋豫林、易白沙、柯庆施、朱蕴山、黄梦飞、操竹友、薛卓汉、陈贯一等。其代表人物还有为民主革命献身的烈士韩衍和为办报殉难的共产党人刘文若。在大量的民营报纸中,以《民岩报》、《皖铎报》(后改名《新皖铎》)和《安徽商报》发行时间最长,被称为三大民报。国民党主办的报纸有《民国日报》、《皖报》、《江淮日报》等,作为官方舆论工具,发行期较长。沦陷时期,安庆报人多迁立煌(今金寨)坚持办报,宣传抗日。城内有汪伪《安庆新报》发行。解放战争时期,安庆报业衰落。安徽大学学生报刊异军突起,代表者有《北星学报》和《安大新闻》。
《阁钞汇编》
安庆最早的报刊。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已见出版,三十年八月初一(1904年9月10日)改为日刊。由安徽正谊书局编印,报馆设于藏书楼(今行署广播电视局址)。采用册装期刊形式,毛太纸聚珍版排印,版面略大于《京报》。分门钞、上谕、奏摺三部分,自称“是编长印内阁发钞摺片于政务最有关系者”。
《安徽官报》
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1905年4月)创刊,由安徽抚院主办,系官方报刊。采用期刊形式,32开本,5日刊。三十四年二月(1908年3月)期数另起,宣统二年四月(1910年5月)期数再次另起,翌年期数又再另起。三年(1911)停刊。
《安徽通俗公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刊,宣统二年十月(1910年11月)停刊。采用期刊形式。主笔韩衍,编辑陈白虚、孙养月翟、高超(高语罕),发行朱蕴山,通联宋豫林、毕少珊。该报以通俗的语体文抨击时弊,鼓吹革命,特别是揭露清廷向英帝国主义出卖铜官山矿权,支持和声援铜陵民众驱逐英国工程师麦奎的斗争。报馆设在革命党人地下活动机关萃萍楼客栈。
《安徽学务杂志》
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1908年1月)创刊,安徽学务公所出版。以传递清廷法令、报道各地新闻为主,也登载一些译著。采用册装形式,印行3年,共出30余期。
《安徽实业报》
清宣统元年八月初十(1909年9月23日)创刊。报馆开设于北门万安局北首,由同文印书馆出版。采用32开本期刊形式,每期27~30页,旬刊,逢十出版。设论说、谕旨、宫门钞、实业新闻、实业专论等栏目,以报道各地经济新闻、介绍实业知识、实业理论为宗旨,为安庆最早的实业报。
《安庆日报》
创刊于辛亥革命安徽宣告“独立”之际。是安徽革命党人创办的省报。总经理李公宀采,总编辑夏印农,编辑鲍际唐、丘龙元等,以宣传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为宗旨。日出对开八版。自该报开始,安庆报纸废弃册装期刊形式。
《安徽船》
民国元年(1912)初创刊。主笔韩衍,助理主笔易月沙(白沙)。报馆设于怀宁驿(今系马桩)。为对开八版日报。时值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安徽船》预言“辛亥革命为议和所误,留下帝王余毒,必为后患。”宣称不承认袁世凯为大总统,大声疾呼将革命进行到底。该报在当时具有全国性影响,亦自称“可代表神州五色国旗,匪仅为吾皖一隅说法者。”同年夏,韩衍遇刺身亡,《安徽船》于次年合并于《均报》。
《民岩报》
民国元年(1912)6月1日创刊。程滨遗(小苏)、韦格六创办,2年后由吴霭航(哑吭)接办。社址天台里,后迁府前街。对开八版日报,辟有本地、省内、国内新闻版,国际新闻版,副刊版等。“民岩”取自《尚书》“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岩”之句。它以人民喉舌自许,能直笔揭露社会黑暗,多次遭军阀和国民党政府迫害。该报自设印刷厂,日销5000份。是安徽有影响的民营报纸之一。27年秋被日本侵略者掠收停刊。
《均报》
民国2年(1913)6月1日创刊。创办人(经理)袁家声,主笔包道平、方仁山。对开八版日报。社址在怀宁驿。该报由《民极报》与《安徽船》报合并而成,系讨袁的舆论工具。同年冬,讨袁军失败,停刊。
《唤花魂》
民国2年(1913)6月5日创刊。四开四版日报,用五号字排文。社址在大关帝庙西首。该报以花界(妓女)和伶界(演员)为专门内容。
《皖铎报》
民国3年(1914)创刊。对开八版日报,用四号字排文。创办人晋恒履,聘张耀宣任主笔。9年底,张耀宣接办该报,易名《新皖铎》,期数另起,仍为对开八版,发行量达4000份。安庆沦陷时停刊。35年,《新皖铎》承接停刊时期数继续出刊,版面缩为四开四版,用五号字排文,报馆设于孝肃路。张耀宣仍任主笔,其婿杨孝农任社长。安庆解放,报社由市军管会接收。《皖铎报》、《新皖铎》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副刊的趣味性,是安徽影响较大的民营报纸之一。
《安徽通俗教育报》
安徽省教育会主办,民国7年(1918)创刊。报社设于省教育会内。四开四版,周六刊,五号字排文。10年,孙希文任经理,聘黄梦飞任主笔。为五四运动后“科学与民主”思潮在安徽的主要宣传阵地。12年,开始宣传马列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刊登李大钊的《由平民政治到工人政治》。王步文、蔡晓舟等为该报撰稿。同年11月,因报道学生反曹锟贿选和捣毁“猪仔议员”住宅真相,被当局勒令停办。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社址成为国民党左派活动中心。15年底,报社被军阀陈调元查封,停刊。
《安徽商报》
民国8年(1919)创刊。对开四至八版日报。发行人苏绍贤,主笔吴传绮。报馆设于大洪家巷。该报系安庆商界舆论工具,发行量最高达3000份,为安庆三大民营报纸之一。安庆沦陷时停刊。
《黎明周报》
民国8年(1919)6月创刊,由蔡晓舟、王步文主办,宣传新思想和马列主义。12月10月被当局查封停刊。
《平议报》
一作《评议报》。民国8年(1919)6月(一说民国10年7月)创刊。宋仁荪任经理,朱蕴山任主笔,蔡晓舟、刘希平任编辑。四开四版日报。该报揭露社会黑暗,宣传新思想,11年5月1日曾出版宣传马列主义的《劳动纪念节特刊》。
《民治报》
民国10年(1921)创刊。四开四版日报。由管鹏等部分国民党人创办,黄梦飞任主笔。报馆设于玉带街。发表过大量宣传新思想和介绍马列主义的文章。14年停刊。
《新建设日报》
民国12年(1923)3月创刊。四开四版日报。由袁家声等部分国民党人创办。报馆设于法政街。该报聘柯庆施主编副刊和国内新闻,经常转载《新青年》、《向导》的文章。13年春,因军阀马联甲的干涉而停刊。
《寸铁》
民国15年(1926)创刊。八开铅印日报。黄梦飞、薛卓汉等主编。社址在《安徽通俗教育报》社内,随《安徽通俗教育报》发行。系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共产党人创办的宣传三大政策、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报刊。(“寸铁”系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响导》一个栏目名)
《安庆晚报》
民国16年(1927)创刊。四开四版日报。社址在西门外湖广会馆,后几度搬迁。创办人李鹏。19年由国民党省党部官员唐少澜接办,以该报作为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工具,对黑暗内幕时有披露。安庆沦陷时停刊。
《安徽省民国日报》(《皖报》)
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机关报,民国17年(1928)创刊。对开十版日报。创办时由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宣传部长熊文煦任社长,总编辑先后为翟字涛、涂克超、易君左等。21年易名《皖报》,版面缩为对开八版,社长先后为张德流、范春阳,总编辑先后为易君左、汤启仁。该报发行量最高达5000份,25年减至2000份。27年9月报社迁立煌。
《民众导报》
民国17年(1928)创办,四开四版,刊期不详。报馆设于任家坡。创办人郝文波及其弟郝忠玉。郝文波还任朱雁秋《大同报》广告部主任。22年朱雁秋被害,郝文波被捕,停刊。
《血光报》
中共地下党组织发行的油印报刊,民国17年(1928)9月创刊。由中共怀宁县委书记陈贯一(化名胡梦萍)主编,在三祖寺潘氏试馆编印。该报每周一期,秘密分送、张贴。内容是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国民党政府黑暗。18年春,中共县委机关遭破坏,停刊。
《安徽大学校刊》
民国18年(1929)创刊,沦陷期间停刊。36年复刊,发行至解放前夕。由安徽大学出版组编印,四开四版周刊。报道安徽大学各系动态及各地教育界新闻。
《安徽大学周刊》
民国18年(1929)创刊,27年停刊。四开四版周刊,安徽大学出版组编印。报道各系动态、校友消息及学界新闻。
《长江晚报》
民国18年(1929)3月1日创刊,中共地下党掌握的铅印日报。社长由左派人士许习庸担任,总编辑系中共党员刘文若。发行量达数千份。18年秋,方振武密谋在安徽武装反蒋,商请配合,该报连载反蒋文字引起轰动。10月1日蒋介石拘禁方振武,查封该报,许、刘被捕。4日,刘文若被害。
《安庆中学校刊》
民国20年(1931)5月创刊,时断时续,27年停刊。安庆中学(即今一中)编印,四开四版,不定期发行。刊登该校大事、校友消息、教育界动态等。
《教育新刊》
民国20年(1931)创刊,中共党员曹祥华(觉生)在王步文领导下创办的公开报刊。始利用《皖报》副刊版面出《教育新刊》2期,又以小册子形式出新刊10期,每期印800份,旨在揭露教育界黑暗,鼓动学生运动。21年曹祥华遭通缉出走,停刊。
《大同报》
民国20年(1931)创刊。对开四版日报,发行数千份。发行人朱雁秋,总编辑胡啸宇。报馆设于石家塘朱雁秋家中。该报致力于宣传抗日、揭露黑暗。22年因朱雁秋被军阀所杀而停刊。
《长江日报》
民国27年(1938)3月创刊。四开四版日报。社长费力夫,编辑蔡叔和。社址在北门东丁家巷。该报宣传抗日救亡,报道过八路军战绩。安庆沦陷后,迁石牌(今怀宁县城)油印发行。
《皖报》(安庆)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省党部机关报《皖报》迁合肥。国民党省党部委员范春阳在安庆另行“复刊”《皖报》。民国34年(1945)秋开始发行,1949年4月停刊。始为四开四版日报,后改为对开两版,发行量2000份。社长范春阳,总编辑杨思震,报社始在龙门口,后迁庆云里。
《建国日报》
民国34年(1945)10月创刊。社长郝中玉。始为石印报,发行数百份。后为怀宁县县报,四开四版铅印发行。社址在天台里街,后迁孝肃路。1949年停刊。
《北星学报》
民国36年(1947)5月4日创刊,安徽大学学生团体北星学社主办。四开四版。负责人张樾、钱汉精(千)、汤代华(涛),总编朱陈。该报积极报道当时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要求改革课程,聘请进步教师,保证学生人身自由与安全。由于进步倾向明显,出2期后被迫停刊。
《安大新闻》
民国37年(1948)6月3日创刊,安徽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办。四开四版。该报继《北星学报》后,继续报道并响应全国的学生运动,执笔多为原《北星学报》同人。11月因学生自治会秘书长纪增辉被“中统”特务秘密杀害,自治会被迫停止活动而停刊。
附:《安庆新报》
安庆沦陷期间的日伪报纸。民国27年(1938)7月,安庆维持会成立后,创办《振兴报》,每3日出四开四版报纸一张。28年2月,伪怀宁县政府成立后,改名《安庆新报》,为四开四版日报,印行千份左右。社址在育才街,后迁龙门口。社长先后为李公迹、江植卿、杨文选。34年2月易名《安庆日报》,抗战胜利后停刊。
(表58—2)其他报纸简况

【通讯社】
安徽正谊通讯社
民国9年(1920)10月创设。经理人文质夫。社址在县门口。自办日刊《正谊通讯》,21年被编入《全国报刊一览表》。
大同电讯社
为《大同报》社所附设。经理人朱雁秋。社址在石家塘。刊名《大同电讯》,载《大同报》社所收电讯稿。22年,朱雁秋被害,《大同报》被封,《大同电讯》亦停刊。
皖光新闻社
民国36年(1947)初创设。社长冯力生(怀宁县警察局长),主笔詹寿祯。所出《皖光新闻》系油印16开,每期4~6张,不定期出版。该新闻社以“CC”系为背景,对安徽桂系丑闻有所揭露,曾率先报道五九米潮。同年8月停办。
(表58—3)其他通讯社简况

【《安徽俗话报》专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是安徽省第一张宣传民主思想的新报。为发起人陈独秀(仲甫)与房秩五、吴守一(受益)3人共同主办的同人刊物。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二十日(1903年5月17日),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发表爱国演说,发起组织爱国会,同时决定创办《爱国新报》为会报,当场签名的有126人。声明“拟与上海爱国学社通成一气,并联络东南各省志士,创一国民同盟会”。不久,爱国会事被清廷察觉,皖抚令安庆府知府桂英往藏书楼晓谕查禁,并密令通缉为首者。陈独秀出走上海,与章士钊等主编《国民日日报》。是年(1903)公历12月《国民日日报》停刊,陈独秀返回安庆,几乎每日都去桐城学堂(时校址在安庆)与该校教员房秩五、吴守一等评论时政,重议办报。后决定将原计划的《爱国新报》改名为《安徽俗话报》,并将稿件寄至芜湖科学图书馆印行。其创刊号于光绪三十年二月十五日(1904年3月31日)出版。据房秩五记:“暑假时,桐城学堂改名桐城中学,移回县城,余赴日本学师范,守一亦回桐城授课,仲甫乃将俗话报全部迁至芜湖。”
《安徽俗话报》系半月刊,每期朔望发行。期刊形式,每期1册,32开本,40页左右,白报纸,铅印。栏目设置分为13个门类,即论说、要紧新闻、本省新闻、历史、地理、教育、实业、小说、诗词、闲谈、行情、要件、来文。后增加格致、博物(后改调查)栏。论说、历史栏多由陈独秀撰稿,其笔名常为“三爱”、“由己”,教育栏由房秩五篇写,吴守一写小说,宣传科学知识的格致栏由章谷士撰稿,汪孟邹也参加新闻的编写。主编陈独秀。编辑机构在安庆筹建后,不久迁往芜湖,由上海大陆印刷局印刷,芜湖科学图书馆发行。共出23期,光绪三十一年八月(1905年9月)停刊。开始印刷量为1000份,后有再版乃至重印三版的。半年后增至3000份,省内发行量1300余份,安庆为400份。在上海、南京、武昌、长沙、南昌、镇江、扬州等城市设有代派所,在省内各府、州、县有代派处。该报第十二期的“本社广告”公告:“本报发行以来,仅及半载,每期由一千份增至三千份,销路之广,为海内各白话(报)冠。”
《安徽俗话报》的办报宗旨是批评时事,“开通民智”。其内容新鲜活泼,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语言通俗,附有插图,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倾向。在第一期的社论中就惊呼中国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亡国的危险在旦夕之间。它从土地、利权(铁路、矿产、货物)、主权(审判、国防、收税、航路、设官、货币)等多方面评述并分析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矛头直指封建主义。它猛烈抨击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从婚姻习俗、女子地位方面论证封建主义伦理的荒谬性。它否定求神拜佛能有灵验之说,公开为“戏子”正名,触及到封建社会根本的秩序。它提倡文学改革,提出“暗对时事”的现实主义方向,认为“开通风气”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所在。它主张改良国民教育,提出女子也要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提倡普及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和德、智、体全面教育,尤认为忽视体育是导致“国促种弱的一个原因”。它鼓吹富国强兵之术,呼吁发展实业,兴办工业、矿业、商业和农业,掌握自己国家的经济命脉,达到自新自强。它鼓吹尚武精神,欲藉此振作中华民族精神,抗击外侮,救亡图存。

上一篇:广播电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