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古遗址】
张四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1976年发现。位于郊区白泽湖乡三义村境内,由4个台形地连接组成,北临石塘湖,距大龙山约2公里,西南距城区约8公里。遗址高出河滩1.5~5米,呈不规则长方形,总面积2.1万平方米。1978年怀宁县文管所试掘。198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工作队正式发掘,开6×6米的探方2个,揭露面积72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分为5层。出土器物主要是石器、陶器。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石球、石镰、石璜、石网坠等,多通体磨光,棱角分明,造型规整。陶器有鼎、鬲、釜、规鬲、尊、罐、盆、杯、网坠、纺轮等。陶质有夹砂陶、细泥陶、泥质陶、白陶4种。陶色以红、灰陶居多,黑陶较少。陶器多有纹饰,有绳纹、弦纹、篮纹、乳丁纹、附加堆纹等,其中以绳纹居多。距今约7000年。1981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堡子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1985年发现。位于皖河农场中联大队龙口小队的堡子城(一作夫子城)墩上,东距城区19公里,南临长江,北面环绕金潭河。为台形地,高出周围地面2~4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87年在遗址西端试掘4×1米探沟1条。文化堆积层分为秦汉至宋、元、明、清代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新石器中晚期文化层。出土有完整的陶器、石器以及陶片、鼎足、鬲足等。陶器有夹砂红陶鼎2件,泥质黑陶豆3件,陶壶3件,红陶纺轮1件,陶钵1件。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砺石等。还有宋代执壶和铜镜各1件以及大量的商、周印纹陶和秦汉至宋、元、明、清代的瓷片。距今5000年左右。(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墩头遗址
1985年发现。位于皖河农场练城大队红升小队的墩头上,东距城区19公里,南距长江3公里,北距皖河3.5公里,面积6.5万平方米。呈倒扣的锅底形,最高点约2米。遗址的商文化层被推土机破坏,推去1.5米左右,现存的文化堆积层大致可分为上、下2层。在被揭露的文化层中,大量的陶片和零星的完整器物暴露在耕土层中。采集到的标本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陶器有纺轮、网坠及鼎、豆、壶、规鬲、鬲等残片,还发现彩绘陶片。石器有斧、钺、铲、凿、镞、砺石及多孔石刀残片。玉器有璜、管、锛等和1件石雕人面像。石器中除少数大件制作较为粗糙外,大部分磨制精细,棱角规整,通体磨光,钻孔采用一面钻和对钻2种方法。玉器中的玉璜,制作精良,通体磨光,又经抛光处理,十分光洁。石雕人面像质地为白石,雕凿的眼、耳、鼻、嘴和头发,古朴生动。该遗址出土器物与潜山薛家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三期文化出土器物有许多共同点,被认为属薛家岗文化类型。(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店神墩商周遗址
1985年发现。位于郊区白泽湖乡沈店村的神墩上,距城区13.3公里,东临长枫港河。由大神墩、小神墩2个台形地组成小遗址群。大神墩长160米,宽100米,高2~4米;小神墩长75米,宽40米,高2~3米。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大神墩有五分之二面积被破坏,小神墩保存完好。遗址文化堆积层分为4层,厚2.5米,主要为商、周文化层。在遗存的断面上先发现有大量红烧土、鼎足、鬲足和各类陶片。1986年探查出土大量器物。陶器有夹砂灰陶鼎、陶豆、灰陶碗、灰陶钵、陶等。石器有石斧、石耜、石锛、石钻、石凿、石镰、砺石、石镞等。另有战国青铜戈1件。陶中还发现有谷物标本。陶片纹饰以绳纹居多。(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城寺墩商周时期遗址
1985年发现发掘。位于郊区十里铺乡苏岗村的三城寺墩上,距城区6.3公里,东距石塘河3.5公里,南距安合公路1公里。由大寺墩、三城寺墩和小寺墩3个台形地呈弧形分布组成小遗址群。大寺墩东西长47.6米,南北宽43.2米,高2~3米,上建农舍和机站;三城寺墩为圆形台地,直径74米,高2~3米;小寺墩南北长45米,东西宽30米,高4米,上为耕地。遗址采集的标本有鼎足、鬲足及各类陶片。另有完整石斧1件,制作较为粗糙。陶片纹饰有附加堆纹、绳纹、弦纹。(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
圣埠战国墓群
位于郊区肖坑乡圣埠村南部,距城区4公里。墓群东、南、西三面濒临大湖和地势低洼的沙洲地,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相对高度约20米。已发现墓葬10余处,先后出土的文物有战国时期青铜剑、戈、矛、铜镜和陶罐、壶等器物。墓区内因建有窑厂、花木公司和大量民房,致使墓地受到严重破坏。
老峰汉代墓群
1985年被发现。位于郊区老峰乡石子山东南坡上,距城区15公里。呈长方形,东、西、南三面是农田,北面是树林,面积约7500平方米。局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墓葬区多次发现汉代墓室券顶和陶壶、罐、瓶等器物。
王家山战国墓
1987年发掘。位于迎江寺东侧的王家山,南面濒临长江。墓葬的封土层3~4米,在建筑施工中被揭去,墓葬遭较严重的破坏。墓葬形式为单棺土坑墓,南北向,长3.1米,宽2.4米。楠木棺板,腐烂严重,骨骸无存。棺木四周填塞白膏泥,厚约0.5米。出土随葬品13件。其中陶器有鼎、敦、钫等残件,铜器有鼎、剑、矛、铎等。另有一柄极为珍贵的越王丌北古剑。
范文虎墓
位于东门外棋盘山。1956年4月发掘。据出土的墓志记载,为元尚书右丞范文虎(?—1301)与妻陈氏的合葬墓。范葬于大德五年(1301),陈葬于九年(1305)。墓室为砖筑,券顶,长4.5米,宽5米,双室并列,中间有隔墙。墓为南北向,范棺在东,陈棺在西。范文虎殓以朱漆棺,棺底以大木垫托,四角置铁牛、铁猪。棺椁之间和椁外墓室中均用松香浇灌,椁前立墓碑一方。陈氏有棺无椁,棺下以桐油拌石灰铺底,棺四周用石灰米汁灌浆,极坚固。棺前亦立墓碑一方。范椁外木柜中随葬金银钱和饰物,棺内有玉带、玉印、玉圭、木笏和小铜佛像、丝绸衣袍、漆纱幞头等。陈棺内有金冠、金花、金饰和银钏等。两墓共出土金、银、铜、铁、瓷、陶、木等器物40余种500余件,均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余阙墓
位于西门外大观亭旧址,即今大观亭小学内。由于历经兵燹,墓冢遭受严重破坏。墓前旧有墓碑,高约2米,上刻“元余忠宣公阙之墓”隶书大字,墓东侧旧有余阙祠。今均不存。余阙(1303—1358),元末淮南行省左丞。
马大用墓
位于郊区肖坑乡舒巷村舒巷小学校园内,距城区约4公里。墓冢石砌,坐东朝西,墓前有神道,两侧立有石人、石马、墓表等。1958年被毁坏,今仅存墓冢。马大用(1697—1759),回族,清怀宁县城(今安庆市城区)人,福建水师提督。
陈独秀墓
位于郊区十里铺乡林业村,距城区约8公里。民国36年(1947)由四川江津迁葬于此。1981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市政府拨款重修。建墓园,四周护以白石栏杆,墓前有通道。墓冢用白色块石砌成,前立墓碑,上刻“陈独秀之墓”。陈独秀(1879—1942),怀宁渌水乡(今属安庆市)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严凤英墓
位于菱湖公园黄梅阁。1986年建。1987年将严凤英骨灰安放在基座内。墓由黑色大理石基座和汉白玉石雕严凤英立体像两部分组成,正面刻“天上人间”4字。通高3.3米,立像高2.3米。严凤英(1930—1968),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古建筑】
古城垣
南宋嘉定年间建。《怀宁县志·城池》:“城周九里十三步”。共5个城门。东为枞阳门,又称东门;南为盛唐门,后改称镇海门,又称大南门;东南为康济门,又称小南门;西为正观门,又称八卦门、西门;北为集贤门,又称北门。城垣屡经修葺。元末将城垣加高6尺。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清初,城楼毁于兵燹,后重建。顺治七年(1650)夏,因淫雨,城坍百余丈,后重修。咸丰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加高城垣5尺,添筑1条“子城”。同治元年(1862),曾国藩从集贤门(北门)向南直抵正观门(西门)外江岸增筑1道月城,辟金保门、玉虹门2城门,并拆除太平天国时期的子城。光绪二十年(1894),在金保门之南增辟同安门。解放后,古城垣陆续被拆除。今关岳庙街中段(即省第二监狱处)尚存45米残垣,顶部已被毁。玉虹街10—75号间尚存城墙残垣长230.5米,倚土丘而筑,高低起伏,墙体及顶面遭破坏严重。
振风塔
一名镇风塔,又名万佛塔。坐落于迎江寺内。明隆庆二年(1568)建,四年(1570)建成。由北京张文彩研模白云观天字寺塔结构设计。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呈圆锥体形,双筒体砖石结构,塔海拔高82.74米,净高60.86米,每层均采用腰檐平座,置二跳斗拱,转角处挑起枋头,瓦当勾滴。塔基直径19.3米,底层塔身直径12.7米,塔心室直径4.85米,地面为青条石铺地。向上各层依次递减,内采用螺旋式石梯168级。二层出口、三层入口采用脱节螺旋,五层至六层作逆时针螺旋,各层石梯口变化多端。塔基内室中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二层供弥勒佛,三层供五方五佛。塔身嵌有砖雕佛像600余尊及碑刻52块。塔内设假门、假窗及160个亮孔。一层辟8门,仅一门供登临,一门通内室,余6门均镶嵌碑刻,室外有回廊。二至六层塔室各开有4门,门外设回廓,以白石栏杆环绕。六层室内地面正中横一巨形枕木,在枕木上竖一直径为0.45米的樟木刹杆,向上直通塔刹。塔的最上一层仅有内室,无廓无门,南面开一高位拱窗,供凭眺。塔顶为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形覆钵和5个铁球相轮及葫芦宝瓶,用铜轴串起,构成塔刹。塔的每层飞檐下端以兽吻衔铁钩,悬挂风铎。清顺治七年(1650),康熙二年(1663),同治九年(1870),光绪十九年(1893)、二十四年以及民国7年(1918)多次维修。1949、1953年市政府2次拨款维修。195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污损严重。1978年市政府拨款重修。1981年再次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江寺
原名护国永昌禅寺。坐落于沿江东路,面临长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建。相传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4部分组成,面积1万多平方米。大雄宝殿和毗卢殿间矗立振风塔。第一进为天王殿,面对大江,前有花岗岩踏跺13级平台,两侧为八字形山门墙。中开拱券石门,嵌“迎江寺”额,门两侧立有抱鼓石。大门平台前端左右方各置铁锚1只,意指迎江寺是神话中的“陆地方舟”。殿阔3间14.9米,通进深13.5米,高10.04米,砖木结构,双层屋顶。殿内供奉弥勒佛及四大天王和韦驮神像,弥勒佛前有一联:“张开口吞江心月,不动神游海角天”。经天王殿拾级而上是大雄宝殿,殿阔5间23.55米,通进深16.2米,高11.72米,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山墙。殿内供3尊大佛,东、北、西三面环立十八罗汉塑像。第三进为毗卢殿,殿阔5间28.4米,通进深19.65米,高17.7米,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堂正中八金柱直径0.54米,圆形花岗岩柱顶石高0.8米,古镜高0.55米,古镜石直径0.61米,古镜下石直径达0.83米,堪称全市柱顶石之最。殿内供奉毗卢舍那大佛和大梵天王、帝释天王立体塑像。后面中堂为“海岛”,系四海龙王朝观音。最后一进为藏经楼,楼阔22.7米,通进深15.95米,高3层16.2米,砖木结构歇山顶。楼上庋藏经书。其中有明宣德七年(1432)泥金书、画《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楼下辟为“法堂”,堂内供玉佛和铜佛。楼东因势布局建一平台,护以玉石栏杆。主体建筑之外,还有迎江茶楼、接待室、客堂、文物陈列室、宜园、宿舍等。宜园位于寺内西北角,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内有假山、放生池、小亭、回廊、林木花卉、小溪流水等。迎江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破坏,佛像及经书大多被毁。1978年市政府拨款按原貌修复。1956年和1981年两次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伦堂
坐落于市第四中学内,为怀宁县学宫古建筑群中仅存的最后一进。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经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同治五年(1866)重修,仍保留明代建筑风貌。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抬梁式构架。坐北朝南,面阔5间18.6米,通进深12.9米,面积265平方米。大堂为前后廊格局,前廊轩顶,后廊三步梁,建筑精湛,造型考究。明、清时期,明伦堂是安庆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民国时期,一些学校相继在此开办,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地方组织在此召开筹备会议。(1990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谯楼
一名鼓楼,位于司下坡与龙门口街交界处。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一年(1351)已存,毁于元末。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清初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修葺扩充。同治六年(1867)重修。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分上下2层。上层望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14.9米,进深10.65米,面积211平方米。下层基座为长方形砖石夯土城门式结构,长54米,深18米,高4.2米,周面均以青砖砌成护墙,墙基为褐色砾石;正中为拱券门洞,宽4.25米,净高3.1米,内壁用青砖垒砌。基座左侧后墙开一砖券门洞,高约2.2米,宽2米,有花岗岩石踏跺22级上基座平台。楼前左右各置一石雕坐狮。坐狮为白石雕成,一雌一雄。雄狮通高290厘米,狮身前部宽为72厘米,前爪盘球嬉戏,爪与落座相连;雌狮通高295厘米,狮身前部宽75厘米,前爪搂抱幼狮,爪与落座亦相连。坐狮座长132厘米,宽68厘米,落地底座高81厘米,长142厘米,宽75厘米。其造型浑穆、轩昂,形态生动,头颈部鬣毛呈涡卷状,背部鬣毛作束状披纷,挺胸缩腹,肌肉隆起,前足斜伸嬉逗,后腿蹲地,头眼斜顾。雕凿者运用装饰性表现手法,狮座均刻绘包袱巾,前后巾角处刻画祥云图案。(1990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
原名清真堂,一名南关清真寺。坐落于清真寺街11号,与马大用探花第毗邻。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五年建成。清康熙年间重修。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全寺占地面积1829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主要建筑为无像宝殿。寺门南北向,由大门入,经拱门、垂花门西折进入大殿。大殿东西向,高15.4米,重檐斗拱出四挑,歇山做法是在硬山山墙之外加一道短檐。大殿采用彻上明造做法,梁架上刻有多种纹饰。殿内中立高约10米、可2人合抱的圆木金柱36根。殿阔5间外带围廊,面积574平方米,前檐廊柱间配以制作规整的落地木格窗,既可采光,又起装饰作用。殿前有跳跺4级,中御路嵌1.5平方米汉白玉石深浮雕云龙图案。大殿前左右厢房及外院的客厅,暗为3小间,明为1大间。寺的办公、水房、阿訇住宅等全部置在大殿左侧的山坡地上,由花岗岩石铺砌成的踏跺拾级而上。全寺整个建筑群布局巧妙而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面空间,别具一格。寺内有楹联、横额、碑记50余幅。“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1981年按原貌修复。(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若宰读书处
坐落于双莲寺小学后。砖木结构,系宋元基础,明末重修,清末改修。为双莲寺建筑群的一小部分,有门楼、回廊、门框,两边为抱框,安有腰枋余塞板。门框总高的五分之三有中槛,中槛有3片大走马板,门柱上各有2个斗拱,黑色披麻漆大门。两边青石门墩刻有图案,大门内有屏风、明间廊等。刘若宰,字胤平,明怀宁人,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一甲一名进士。
钱牌楼石牌坊
坐落于钱牌楼街105—107号,东西面向,当街而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为四柱三门牌楼式汉白玉石坊。中门仅存石柱,高4.45米,两柱东侧抱鼓石高2.1米,最宽处0.8米,厚0.17米。南北两次门保存基本完好,额枋上的雕刻运用高、浅浮雕和透雕等多种技法,雕有如意、旋涡、莲瓣、瑞兽、花草、菱形、三角形、云形等纹饰,图案布局虚实相间,繁简对比,反映出明代精湛的石雕工艺水平。此坊旧名“大司徒坊”,系嘉靖刑部尚书桐城人钱如京建。
倒扒狮石牌坊
坐落于倒扒狮步行街61—63号,东西面向,当街而立。建于明万历(1573—1619)年间。原为四柱三门牌楼式汉白玉石建筑,坊额正面镌刻“黄门司谏”,背面镌刻“青锁纳言”。牌坊上有历史人物故事浮雕图案,周围饰以云龙纹。中柱上部镂雕有窗棂纹;基座上雕有4只倒扒石狮,卷发圆眼,张吻施爪,形象生动。清咸丰三年(1853)石雕人物头像被毁。“文化大革命”中,石雕倒扒狮被砸,牌坊大部分被拆除。今仅残存南端部分坊柱,高5.4米,宽2.35米,额枋上有镂雕的窗棂纹、云龙及人物等。1986年,在倒扒狮西段街口仿建1座水泥牌坊。
大观亭旧址
坐落于大观亭小学内山坡上,面临长江。今仅存亭台和部分石阶遗迹。大观亭建于明嘉靖四至六年(1525—1527)。后因年久失修塌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咸丰三年(1853)遭兵燹,同治六年(1867)重建。民国27年(1938),日军侵占安庆时被毁。
广嗣殿
位于沿江东路熊范二烈士专祠内。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为慈云阁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在市内古建筑中最具特色,保存基本完好。殿高11.6米,面阔5间16.3米,通进深14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重檐歇山顶式古建筑。大殿为彻上明造,殿内望砖铺排规整。柱础高0.5米,前后廊深均为3米,廊与廊间的中跨深为8.2米。前廊在两边山墙处开有拱券砖门,与殿侧附属建筑相通,构成整体。殿前六柱上端装配木雕抱柱倒爬狮,长约1.2米,起斜撑作用。两边角柱础下的台基高出殿内中间四柱础下的台基0.15米。殿上檐承托老檐桁为九踩斗拱,而柱头斜坐斗上承瓜柱,拱相间穿柱而过,四面重檐间共装36朵斗拱。(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石如读书处
位于观音街53号后进,为天花庵(痘神庵)群体建筑的一部分。邓石如,清著名书法、篆刻家,怀宁人。生前与天花庵主悟本和尚过从甚密,庵主专辟此屋供其读书、挥翰之用。李兆洛所题“完白山人读书处”石额,已佚失。又名完白山人旧馆。读书处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高5.7米,进深9.8米,通面阔4间(正房3间,配房1间)13.8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前廊深1.8米,为二步梁,廊前有天井庭院,与大观亭故址的山阜接壤,倚山筑石垒墙。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应邀为读书处题额。(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
位于北郊小龙山上,距城区25公里。始建于明代初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建。咸丰三年(1853)遭兵燹,光绪年间修复。“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1987年重修。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面积320平方米,3开间,中间为佛殿,两侧是厢房。大门上嵌“龙泉禅寺”石额,佛殿正中供奉观音大士佛像,左厢房供一菩萨,右厢房是僧人卧室。四周环境幽雅,奇峰怪石林立,山涧流水淙淙。寺前有一泉,名龙泉,味甘美。
三城寺
位于郊区十里铺乡苏岗村。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元至正十八年(1358)重建,规模较大。民国重修。安庆沦陷中遭破坏,仅存砖瓦结构平房数间,成为尼庵。1987年重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2进,前为门厅,后为佛殿。门厅内供佛像一尊,中为天井,两侧建有厢房及客堂。佛殿内供奉观音等佛像。(1990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坐落于城北南庄岭(一说在德宽路市印染色织总厂内)。清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设,是中国官办新式军事工业的开始。同治三年(1864),安庆内军械所迁南京。
江西会馆旧址
位于依泽小学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光绪时重修。坐北朝南,现存建筑面积约3520平方米,分为2进3路,中路为主殿,前殿两侧建楼房,后殿两侧为偏殿。城区旧有会馆近20处,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已难寻觅,唯江西会馆至今保存尚好。
敬敷书院旧址
清顺治九年(1652)建于龙门口(今市一中内),初名培原书院。乾隆初更名为敬敷书院。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初移建于孝肃路姚家口。光绪二十四年(1898)移建柏子桥今安庆师范学院内。1983年拆除讲堂改建为宿舍。今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东西长70.7米,南北宽50米,以东西向长廊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各筑书斋5组,保存完好。
拦江矶炮台旧址
位于郊区长风乡营盘村江堤外,面对长江凤凰洲洲头。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建成时驻军500多人。民国初年,驻军300多人。炮台营垒呈西北、东南向,长约100米,宽约3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四周用三合土和鹅卵石筑成。炮台高约4米,宽4.5米。营垒东、西、南三面装有火炮,对准江面。炮位分明、暗2种,共设大火炮2门、小火炮11门。大火炮重1000多公斤,小火炮重500多公斤。皆属前装旧式永固炮。民国27年(1938)初,炮台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院内营房设施被毁。今仅存少量营垒断垣和炮台基座。
叶氏宗祠
坐落于郊区白泽湖乡叶祠村,距城区6公里。建于晚清时期。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积约800平方米。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前殿、后殿,后殿两侧有厢房,门前两侧置抱鼓石。今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天主堂
坐落于锡麟街52号。清同治八年(1869)安庆教案发生后,教会以《南京协定》要挟,强制安庆地方官购地给教会建教堂。十年(1871)破土动工,后陆续扩建,光绪十九年(1893)完工,原名耶稣圣心堂,后改称天主堂。“文化大革命”中天主堂遭破坏,1981年修复。教堂为砖、石、木混合结构,中西合璧型建筑,原占地3323平方米,今为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门厅、庭院、圣心堂及神父楼组成。门厅面西临街,门楣有“天主堂”楷书额。大门两侧嵌有清廷为保护外国传教士活动的“圣旨”碑文。大门两侧是八字形山墙,进门厅为十字形院落,南面有一小花园,环境幽雅。迎门而立的站台壁龛里供圣父塑像,北面为天主堂主体建筑圣心教堂。教堂坐北朝南,建筑呈十字形,宫殿样式,面阔3间11.7米,高19.75米,面积581平方米。正面开有3个拱券门,正门上嵌竖刻“万有真原”石额,两侧边门分别竖刻“仁基远奠”、“圣域洪开”石额。教堂分前堂、中堂、后堂3部分。前堂是钟楼,高4层,顶层内装铜钟,二层是唱经楼;中堂是会堂;后堂有圣心、方济阁、依拉爵、若瑟、圣母5个祭台。还有14处苦路像,介绍“耶稣受难”的过程。圣心祭台背后有一门通更衣室。
基督教堂
又称礼拜堂,坐落于健康路15号。建于民国元年(1912)。“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1981年修复。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屋顶翼角起翘,面阔6间21.7米(不含祭台深3.5米),高7.5米,总面积251平方米。整个建筑呈十字形布局,祭台设在堂内最南端,台宽5.9米、高0.6米,十字两旁面阔2开间,东西两向各伸出3.35米,为抱厦样式。大门置于两膀处,最北端西后门出口处为四角攒尖门半亭。
墨子巷邮电局大楼
坐落于墨子巷街68号。建于民国15年(1926),为安徽邮务管理局办公房。坐北朝南,西洋古典式双层建筑,高12米,面积2076平方米。大门外原建铁栅栏,后被拆除。1985年市邮电局在楼顶上面加盖1层。今建筑保存完好。
【名人故居】
马大用探花第
坐落于清真寺街10号,西邻清真寺。原为5进,今存3进。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通面阔均为16米,3进总面积697平方米(门楼与后进已拆)。原大门门楣上悬挂楷书“探花及第”匾。第一进中堂悬挂“孝妇”2字,大门正前方有照壁墙,两侧各置一对旗鼓石。探花第系明代旧屋改建,建筑格式基本没有变动。第一进为彻上明造,高6.15米,通进深11米,梁枋用材考究。第二进高6米,通进深8米,剖面为九檩前后廊建筑结构,原貌基本完好。第三进为2层阁楼,上下通高6.6米,通进深8米,剖面与第二进相同。大门两侧的旗鼓石状如鼓形,高52厘米,鼓石上下面均素地,无饰纹,直径70.1厘米。自顶面正中至底开凿一孔,直径36厘米,供插放旗杆用。腰围最宽处直径为285厘米,通面浮雕,主体纹饰为一行龙戏珠,余皆饰以祥云,上下端沿边各饰一周乳钉纹。整个画面构图虚实有致,形态生动,线条圆润流畅,石雕手法精湛。该石今在迎江区政府大院内。
世太史第
坐落于天台里北巷44号。世太史第为清翰林赵田匀(太湖人)的旧居,因其父赵文楷(一甲一名进士)、子赵继元及孙赵曾重均系翰林,故名“世太史第”,又称“四代翰林第。”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刘尚志、阮自华旧居,刘尚志子刘若宰中状元后建状元府,将此屋出卖。清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曾国藩设外江粮台于此。同治三年(1864)为赵田匀购置重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原有5进,今存4进。每进通面阔为20米,面积756平方米,每进之间采用天井做法,两侧山墙为有起伏而高出屋顶的马头墙。大门上有砖刻“世太史第”额。门两侧有砖刻对联“江山如画,物我同春”。第内李鹤章题写的“四代翰林”金字匾,为日本侵略军劫走。第五进后花园“如意斋”毁于安庆沦陷期间。第一进两侧有回廊,后进为2层楼阁式建筑。光绪三十三年(1907),赵田匀曾孙,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就出生在这座宅第。与世太史第西边共一山墙的一组建筑,共4进,有3门相通。其建筑格式、平面布局大体与世太史第类似,面积大致相等。两组建筑连为一体,总面积1500平方米,今保存完好。
萧孙心故居
位于郊区杨桥镇龙山村,背倚大龙山,面临石塘湖,距城区12公里。共3进,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前厅、后厅,两侧建有厢房,飞檐翘角,砖雕、石雕一应俱全,为仿清庭院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建于民国12年(1923),今仅存2厢房。门前有株约300余年历史的罗汉松。萧孙心(1883—1944),字谦中,别号大龙山樵,著名画家。
张恨水故居
位于近圣街元宁巷5号。坐南朝北,砖木结构,2进,两边有厢房,面积约235平方米。1983年遭火焚,今仅存厢房90余平方米。民国24年(1935)张恨水购置。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潜山县人,著名作家。
【革命遗址与纪念建筑物】
太平天国王府
位于任家坡45—59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分3组,以正中一组为中心,筑正殿并附后殿,两侧各筑偏殿。进深均为4进,并围以住宅、更楼、花园和附属建筑等,连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群。占地约14275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东殿尚存“飞凤舞狮”、“瓜瓞绵绵”、“飞凤奔马”、“暗八仙”4幅壁画。王府系利用清任塾第宅加以修葺和改造而成。太平军失败后,府屋为李鸿章所有。后为李鸿章从子李丹崖的太史第。1982年,王府壁画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王府遗址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军望楼
坐落于南门蒿儿岭,即今大南门街53号后进。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临大江,背倚坡岭,砖石、木混合结构。原建一楼一底,占地108.12平方米(长20.4米、宽5.3米),台座高2.35米,四周堆砌麻石,四壁设有很多望孔。台座壁墙坚固厚实,靠台座北面筑有石阶。太平军失败后,住户拆除台座四周麻石墙,改建为楼房。安庆沦陷时,日本侵略军将望楼东端的台座(41.34平方米)拆毁。今望楼西端台座及石阶基本保存完好。
太平军杨家嘴营垒
位于菱湖北岸。高出湖面2~4米,总面积16200平方米。据当地农民介绍,原来整个高地周围有战壕,今仅存南面临湖一段战壕遗迹。1985年,在营垒北端出土S形护手刀、刀形矛、剑、月牙铲等18件太平军铁质兵器,分别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和市博物馆收藏陈列。
太平军高塘营垒
1985年发现。位于郊区大枫乡高塘村,距城区约15公里。坐落在高塘村神墩,呈不规则椭圆形,外掘深壕,四面环水,西边有小道与营垒相连。垒高3~5米,东西长52米,南北长120米,总面积6240平方米。炮台虽毁,旧貌尚存。高塘营垒是太平军安庆保卫战期间扼守枞阳至安庆交通咽喉的重要军事布防之一。
徐锡麟起义旧址
位于城东百花亭畔,即今市第二中学内(清末安徽巡警学堂所在地)。为纪念烈士壮举,民国元年(1912)安徽都督府在此建徐公祠,并立“徐锡麟刺恩铭处”碑刻。祠与刻石今已不存。
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旧址
亦称炮马营起义会议旧址,位于三祖寺街20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2进,占地12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厢房、天井组成。原大门已拆改,西侧原有屋与旧址相连,也已拆改。建于晚清,为怀宁白麟畈杨氏世族公产,专供家族孺童来安庆参加县府试住宿,时称“杨氏试馆”。
另说起义会议旧址为杨家塘26号“叶氏试馆”,并先后于1960、1981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误。
中共安庆支部成立会议旧址
位于北门万安局1号,即今万安局二巷3号。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共3进。建于晚清,人称濮家老屋。民国12年(1923)12月,中共安庆支部(直属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成立会议。中共安徽地委旧址
位于市第一中学校园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3开间。建于清同治初年。民国15年(1926)5月,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设此。
中共怀宁县临委旧址
位于太平寺街19号。坐东朝西,砖木结构,3进,系一般民居。民国16年(1927)10月,中共怀宁县临委机关设于此。1982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党(左派)安徽省党部旧址
位于孝肃路168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3层楼建筑。弧形门窗,壁柱用砖砌成椭圆形券或平券,券旁砌有柱礅,二、三楼四周均置有宽广的内廊,顶上立花篮装饰。建于民国8年(1919)。15年2月至16年4月,国民党(左派)安徽临时省党部、省党部机关驻此。今保存完好。(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范二烈士专祠
位于沿江东路150号。原建筑为4进3殿,今存3进3殿。专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单檐坡顶式建筑,面积约1945平方米。前殿1楼1底,辟有3门,正门镶嵌着汉白玉石门额,上刻楷书“熊范二烈士专祠”,石额边缘浮雕云纹。左右侧门额分别楷书“铭勋”、“建绩”。面阔20米,进深11米,殿后东西上下两侧筑长廊。经前殿穿过天井拾级而上,可至后殿广嗣殿。专祠前身系慈云阁,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建为英果敏公(英翰)祠。民国元年(1912),安徽省都督府将英翰祠改建为熊成基、范传甲二烈士专祠。1980年,安徽省文物局拨款按原貌修复。今为市博物馆址。(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高琦、周肇基墓
位于菱湖公园东北隅。姜高琦衣冠冢和周肇基墓旁原建纪念堂和血衣亭。纪念堂的墙壁上镌刻姜高琦、周肇基石像,悬挂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吊唁挽联。沦陷时期毁于炮火,墓尚存。1987年清明节前,市政府按原貌重修墓冢和血衣亭。墓周筑以短垣,树立墓碑及铭文。
王步文烈士殉难处
位于德宽路175号,立有纪念标志。民国20年(1931)5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在此处英勇就义。(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长柏烈士墓
坐落于郊区花山乡医院内的山坡上。墓前石碑正中刻“烈士姚长柏墓”;后侧刻两行小字:“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六月廿日为抗敌牺牲,系江西省上饶县人”;左侧刻“桐怀边区全体民众敬立”。姚长柏是花山抗日根据地的战士。
纪增辉烈士殉难处
位于迎江寺大门前江畔。民国37年(1948)11月3日夜,国立安徽大学学生纪增辉因从事进步活动被国民党“中统”特务密捕,投入迎江寺前长江中。1986年10月,市政府在烈士殉难处立碑纪念。
革命烈士纪念馆
坐落于南庄岭街31号市殡仪馆内。坐西朝东,占地217平方米。1979年底筹建。1982年3月开放。内陈列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安放着180多名烈士的骨灰盒。其中有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有解放战争时期为解放安庆和配合渡江作战而牺牲的103名烈士,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保卫祖国和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而牺牲的烈士。
徐锡麟纪念台
位于人民路新光电影院西首。1984年市政府建造,以纪念民主革命先烈徐锡麟。纪念台坐南朝北,呈正方形,占地259平方米,护以白石栏杆。台前两侧各筑9级石阶,正中立汉白玉石雕徐锡麟坐像,像高1.3米。大理石像座,座面上刻“徐锡麟”3字,为同盟会员、书法家孙墨佛书。台前沿壁大理石上镌刻烈士生平简介。
焚烟亭
位于沿江西路江畔。民国元年(1912)秋,柏文蔚在安庆焚毁英国商船挟带的鸦片,这次禁烟之举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1987年,市政府建造此亭以示纪念。亭为四角攒尖顶,类清代北方建筑风格,平台四周筑白石栏杆。亭南、北皆悬挂黄琦所书的“焚烟亭”匾额,亭外置假山、碑刻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文物藏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