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影剧院】
电影院
华中电影院安庆第一家电影院,建于30年代中期,地处天后宫福建会馆,座位300多个。
民教电影院省议会于民国25年(1936)6月在任家坡第一专区民众教育馆内开设,为阶梯座位,容纳观众500余人。27年日军侵占安庆后停业。次年上半年日军将其改为兴亚剧场。
安庆剧场民国28年(1939)日军改皖钟大舞台为安庆剧场,电影、戏剧兼营,每周六为日本人放映,对外不售票。
东南电影院原名昌明大戏院,30年代由奉直会馆(今双莲寺小学西隔壁)改建。民国35年(1946)3月改名东南电影院。容纳观众600余人。37年春夏之交关闭。
新光电影院1949年底,安庆专员公署文教、财政科等9个单位与镇江商人等共同集资,改建东南电影院。1950年4月开业,改名新光电影院。1953年改公私合营为国营。同年由市人委拨款10万余元,在人民路建成占地4050平方米的新影院,仍名新光电影院。1954年元旦正式开业。“文化大革命”初期易名红卫兵电影院,1969年恢复原名。1980年利用人防道通风,自行设计安装降温设备,率先使用空调。1985年起,在市财政和省、市电影公司支持下,贷款近百万元,新建高19.6米的4层嵌茶色玻璃的门厅,并将原舞台部分向后改造为具有徽派风格的两层临街商业用房。
解放电影院前身为坐落在吴越街的民众剧院。70年代初,市革委会将民众剧院与坐落在玉琳路的安庆地区百货站调换。1971年在玉琳路今址建新院,因资金等原因,延至1978年秋始建成,10月1日开业。该院主体建筑1200平方米,座位1200个。
胜利影剧院1959年9月在湖心路与华中路交会处建成宜光电影院,为简易棚屋式的二轮专业放映场所。1964年初迁至人民路,改为首轮供片单位。1966年易名立新电影院。1972年迁至钱牌楼胜利剧院经营。1980年与胜利剧院合并,定名胜利影剧院,以放映电影为主。
工人之家电影院前身为市工人之家礼堂。1980年市总工会拨款25万元在原址重建占地1364平方米影院,座位1042个,隶属工人俱乐部。1981年7月正式开业。
长江影剧院1981年9月,市光泰实业总公司投资230万元,在集贤南路动工兴建。1984年5月建成,10月1日开业。总建筑面积5794平方米,座位1483个,配有机械空调设备。
石化俱乐部为石化总厂投资299.9万元兴建的大型影剧院。1979年动工,1982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5035平方米,座位1836个。配有高级音响及机械空调设备。
龙狮电影院市农药厂投资12万元将厂礼堂改建而成,座位933个。1982年元旦开业。
湖滨电影院位于菱湖南路。市电影公司与长江航道第二工程处组织待业青年联营开办的电影院,座位697个。
迎江电影院前身为市搬运公司电影队。1980年将搬运公司礼堂改建而定名,座位845个。1985年10月停业,改为兴运百货商场。
人民剧院位于人民路中段。1957年拆除大中华浴室扩大面积建成,定名人民大会堂。1965年改名人民剧院。1980年起兼映电影,更名人民影剧院。1982年6月改造扩建,次年10月竣工开业,仍名人民剧院,以上映电影为主。建筑面积3268平方米,软座1300个,置有机械空调设备。
皖江影院剧地处人民路东,为安庆地区所属。
剧场
大观剧场坐落在今大观亭街,原系旧大观亭内一座建筑。解放后,由詹伯华等23家股东(每股2担米)集资改建成700余座的砖木结构剧场。1951年初将群乐剧场并入。后因地点偏僻,市文化主管部门于1952年2月将该剧场迁到钱牌楼剧协剧场,易名胜利黄梅戏剧院。
皖钟大舞台民国20年(1931)由曹老二等7人集资在吴越街建造,专演京戏。29年改为皖江电影院,以放映电影为主。抗战胜利后,由柴有为接收,仍名皖钟大舞台。36年下半年易名大众剧场。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文教部接收改建。1950年1月4日开业,首次放映国产影片《百万雄师下江南》。1954年初改名民众黄梅戏剧院,实行场团合一。1956年改国营后,场团分开,更名民众剧院,归市黄梅戏剧团管理。1968年,为调整剧院布局,与安庆百货站交换场地,迁到玉琳路。
胜利影剧院位于钱牌楼街,原址为湖南会馆,始建年月不详。30年代中期由孙奎等人集资改建,名华林大戏院。抗战胜利后更名胜利剧团。民国36年(1947)底易名联胜大戏院。1949年12月成立市戏剧工作者协会后,取名剧协剧场。1950年1月,各界响应救灾号召,成立义演委员会,主委胡子穆,在此负责管理演出,又名安庆剧团。1952年大观剧场的共和班并入该剧团,更名胜利黄梅戏剧院,场团合一。1956年2月转为国营,场团分开,易名胜利剧院,隶属市黄梅戏剧团。1969年进行局部修理,原宜光电影院的放映设备、人员与该院合并,以演戏为主,兼放电影,挂宜光电影院、胜利剧院两块牌子。1980年更名胜利影剧院。原为砖木结构,台口向前伸出,观众可三面看戏,场内约容800人。院内有60多平方米的化妆室和100多平方米的大堂。
解放前其他演剧场所解放前安庆的演剧场所较多,但大多仅留有场所名称,如警世大舞台、省办大舞台、醒世大舞台、群醒大舞台等;有的亦只有概略资料。其中:姚家口大屋,清咸丰年间建,堂屋为剧场,户主李昭寿;天仙天乐茶园,清光绪年间建,观众席分上下两层;露台,清末建,木垒成露天场所;醒民茶园,民国初年建,池内可摆40张茶桌;大舞台,民国初年建,可容观众800人左右,是安庆较早的正规剧场,民国20年(1931)改为新舞台;麒麟阁,民国18年(1929)建,可容观众300人左右;万寿宫,民国19年(1930)建,可容观众500人左右;国民大戏院,民国23年(1934)建,可容观众600人左右;昌民大戏院,30年代中期建,可容观众700人左右;江西会馆舞台,建造年代不详;爱伦大戏院,20年代初建,可容观众400人左右;新生剧场,民国33年(1944)建,可容观众700人左右;社会剧场,民国34年(1945)建,可容观众600多人,后易名群乐剧场。
(表55—8)市郊乡(场)、村电影院

【其他文化娱乐场所】
1954年5月,市总工会在人民路兴建工人俱乐部,次年5月1日开放。1963年又在孝肃路工会礼堂的基础上兴建工人之家礼堂。1980年8月再度扩建,更名为工人俱乐部工人之家电影院,另辟有室外灯光球场和活动大楼。1987年,工人俱乐部更名为市工人文化宫。5月1日在人民路新建的文化宫正式对外开放,年接待活动人员100万人次。
1981年筹建市青少年宫,1984年主楼竣工,1985年元旦对外开放。
1988年,全市有书刊业25户、电子游戏室3户,还有百乐园、红高粱、海魂、地下世界、三星酒家、工人文化宫等12家舞厅。
【文化市场管理】
解放初至80年代,市内文化市场均由文化部门依照国务院或文化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1982年1月,成立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简称市文管会),由文化局、公安局、工商局、新华书店、市图书馆共同抽调人员,定期到市场检查。2月,市政府《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规定》经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作为地方法规公布。80年代中期,文化市场管理一度松弛,市场上出现明令禁止的黄色书刊、录音带,未经批准的民间文艺团体竟公开演唱低级下流的戏曲等,还出现算命占卜、装神弄鬼和擅自印制、出售封建迷信物品等。
1987年8月,市文管会由市委副书记兼任主任,宣传部、文教办和公安、文化、广播、工商等部门负责人均为成员。下设音像管理办公室和社会文化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市广播电视局和文化局内。市文管会和有关单位还联合颁布《关于安庆市书刊经销网点管理办法》、《安庆市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营业性桌球管理的通告》,加强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上一篇:群众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