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妇女运动】
民国8年(1919)5月,省立、私立各学校进步女学生与其他师生一道,组织学生联合会,参加罢课、游行、演说等活动,声援五四运动。7月,一女师、女子职业学校、培媛女中、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等校女生将手工制作的用品以极低廉的价格在省学联开设的国货贩卖部出售,籍以吸引市民使用国货,抵制日货。14年6月初,省立女子模范小学等校女生积极参加五卅惨案安徽后援会发起的声援上海工人的各项活动。至6月19日,各校女生共募捐5000元转汇上海。各女子中学学生还参加日货检查、演剧、游行、演讲、发传单等活动。培媛女中、圣保罗中学部分女生参加非基督教运动,退出原校,进入由五卅惨案安徽后援会创办的建华中学。
16年(1927)2月,在国民党临时省党部(左派)领导下,由郭诚淑、程异、何宝霞、张耘野、邵德贞、顾纯等发起成立市妇女协会筹备委员会。3月2日,市妇女协会筹备会在女子职业学校召开会议,拟订市妇女协会章程草案。确定以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反对封建束缚、谋求妇女解放为目的,规定年满18岁的女学生、女教师、女职员、女工人、农妇、家庭妇女等都可参加,经费由会员资助和募捐解决。8日,召开市妇女协会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女子职业学校、女师等校师生及女职员、家庭妇女等共200多人。市妇女协会聘请私立女子中学校长饶广贞为名誉主席,顾纯任主席。会后,即组队欢迎北伐军,并与北伐军举行联欢大会。
市妇女协会成立后,派同志串门访问,与家庭妇女谈心,启发妇女的觉悟,并在上层妇女中提出不吸食鸦片的口号。与此同时,西山会议派夏纯等人亦成立省妇女协会,与市妇协相抗衡。三二三事件发生后,市妇协等群众团体被捣毁,邵德贞等人转移至武汉,郭诚淑、程异等人继续向妇女群众秘密宣传中共主张,妇女运动进入低潮。
19年五一节前夕,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学生为反对该校训导主任侮辱女生举行罢课,遭当局镇压,被捕4人。20年,安庆妇女开展声援马占山抗日运动。省立安庆女子中学学生节省早餐钱捐献前线将士,晚上参加军训。同年9月30日安庆女子中学成立抗日会。10月,由教员汪珊英、朱炳衡、刘琴子、沈善艺等率领,分东、西两路,步行至十里铺、集贤关、和尚桥一带,沿途宣传抗日主张。
26年(1937)卢沟桥事变后,各校女生100多人参加为期1个月的妇女救护训练班。8月,成立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安庆分会,从事对伤病员及死难人员家属的慰问工作。9月9日,分会宣传部举行会演和化装演讲,纪念九一八事变6周年,并决定每星期六在娱乐场举行演讲活动。10月,分会发起征募棉背心,送给前方将士及后方伤病员御寒。
27年5月16日,在市妇女界丁凤楷、王惠英、张克琴等倡议下,成立安徽妇女救亡工作团筹备会,关肇贞任主任委员。18日在《长江日报》发表《告全省妇女书》,并组织街头宣传,唱救亡歌曲,贴标语,散传单,搞家访,引导妇女参加抗日工作。日军侵占安庆后,团体解散。女知识青年王榕、刘芳(中共党员)等人离开城区,奔赴抗日救亡前线。32年9月中共海口洲支部成立后,其水壕子党小组女党员钱光照、杨义华、李文华、汪金英、彭桂花、吴秀珍等人秘密给新四军送饭、送情报,动员妇女以各种方式支援新四军,女游击队分队长刘风兰就是其中的一位。同时在百子山阮家冲成立交通联络站,联络员为中共女党员阮学桂(绰号“二八盒子”)及其妹阮学志(绰号“德国炮”),从怀宁县洪镇到花山,传送新四军来往信件和护送新兵。
36年(1947),中共游击队相继设立联络站。农妇施小五娘家设立的联络站位于花山乡海潮庵,她以开柴行为掩护,为游击队员做饭、站岗放哨、送情报,后被叛徒告密被捕,遭严刑拷打,始终未吐真情。37年3月下旬,农妇刘桂珍为花山区干队送信,在返回途中被捕入狱,虽经酷刑,拒不透露游击队作战计划,直至遭杀害,年仅21岁。同年,海潮庵的6位尼姑一次掩护100多名游击队员脱险。在城区,女学生投身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学生运动。5月初,安徽大学成立女同学会,出特刊、办讲座,抗议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恐怖行径。
【组织】
妇女代表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
1949年8月,成立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崔波任主任。1950年11月,恢复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崔波任主任兼福利委员,另设组织、宣传、生产委员各1人。
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1年3月2—4日在工人之家召开。大会代表345人。宫之琳作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单独对日本媾和及重新武装日本”为主要内容的报告。会议制订《妇女爱国公约》。成立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确定其工作任务为:继续深入地发动妇女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选举产生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17人,宫之琳任主任。
市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2年11月25—27日在工会礼堂召开。大会代表337人。宫之琳作《关于两年来妇女工作总结及今后妇女工作任务》的报告,号召全市妇女团结起来,与全市人民一道,为迎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努力,并为迎接1953年宣传《婚姻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会议通过《安庆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二届执委会,执委25人,其中常委15人;候补执委8人。李景堂任党组书记,宫之琳任主任。内设组织、宣传、生产、福利部。
市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1月3—6日在工会礼堂召开。大会代表350人。市长林燃、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子恒分别作《关于安庆市远景规划》、《新旧社会中妇女所处不同情况的对比》的讲话。会议提出妇女工作意见及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贯彻执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建议。市民主妇联改由杨杏珍任党组书记,杨淑宜任主任。1955年4月改为阎小平任主任。1956年12月阎小平任党组书记。
市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7年2月16—18日在工会礼堂召开会议(仍称第一次会议)。大会代表348人。阎小平作《四年来安庆市妇女工作总结及今后妇女工作任务》的报告。会议修改通过《安庆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三届执委会,执委中常委15人,阎小平任主任。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生产福利部。
市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57年11月4日在工会礼堂召开。会议作出废除《安庆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章程》、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将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改为市妇女联合会(简称市妇联)等项决议。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是:带动广大妇女姐妹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实现全国妇联章程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原市民主妇女联合会选出的第三届执委会继续行使职权。
市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60年2月1—3日在市第六中学召开。大会代表682人,列席代表8人,特邀代表10人。市委副书记杨杏珍、组织部长周培三、省妇联城市工作部部长宫之琳分别讲话。杨安菊作《更高地举起总路线的光辉旗帜,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千百万红旗手、巧姑娘运动》的报告。选举产生第四届执委会,执委45人,其中常委15人;候补执委7人。杨安菊任副主任(主任缺)。内设办公室、城市工作部、农村工作部。1960年6月杨安菊任党组书记。
市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3月8—11日在工人之家召开。大会代表365人,特邀代表及列席人员15人。杨安菊作《全市妇女团结起来,继续鼓足干劲,争取新的更大胜利》的报告。选举产生第五届执委会,执委43人,候补执委7人。杨安菊任党组书记、副主任(主任缺)。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生产福利部。
市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64年3月18—20日在工人之家召开。市委书记齐世钦作《为做一个毛泽东革命女战士而努力》的讲话。杨安菊作《全市妇女动员起来,实现革命化,争取新胜利》的报告。会议号召全市妇女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油田革命精神,为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大会选举出席省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8人。1965年8—9月,阎小平任党组书记、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1973年,市妇联各级组织未开展活动。
市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3年6月15—18日在人民剧院召开。大会代表616人,特邀代表12人。管秀珍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三大革命斗争中的作用》的报告。选举产生第六届执委会,执委44人,其中常委13人。杨翠兰任主任。
市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9年1月10—12日在人民剧院召开。大会代表600人,列席代表20人,特邀代表10人。徐渊作《团结起来,为实现新时期妇女运动的崇高任务而奋斗》的报告。选举产生第七届执委会,执委47人,其中常委10人。徐渊任主任。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生产福利部。选举出席省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9人。
市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5年9月12—14日在人民剧院召开。大会代表400人,特邀代表20人。郭化兰作《奋发自强,投身改革,为“振兴中华、建设安庆”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的报告。选举产生第八届执委会,执委43人,其中常委15人。郭化兰任主任。内设办公室、宣传教育部、妇女儿童权益部、少年儿童工作部。1986年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宣传部、妇女儿童权益部、少年儿童工作部、法律顾问小组。
基层妇联组织
迎江区妇联1951年7月成立枞阳区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1952年5月改称城东区民主妇联。1955年9月易名东市区民主妇联。1957年底改称东市区妇联。1960年11月改称迎江区妇联。1955年9月10—12日召开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民主妇联执行委员会,执委21人。1973年5月21—23日召开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执委23人。1979年12月26—27日召开区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执委23人。1988年,全区5个街道办事处各设妇联主任1人,42个居民委员会均设妇联基层组织,各配专职干部1人。
大观区妇联1951年8月成立大观区民主妇联筹委会。1952年5月更名城西区民主妇联。1955年9月易名西市区民主妇联。1957年底改称西市区妇联。1960年11月改称大观区妇联。1958年5月14日召开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修订工作规划。1973年在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建立妇联组织。同年5月8—10日召开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执委12人。1979年5月16日召开区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执委25人。1987年10月22日召开区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执委21人,其中常委9人。1988年,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54个居民委员会均建立妇联基层组织,配备妇女干部61人。
郊区妇联1955年底成立郊区民主妇联。1957年11月改称郊区妇女联合会。1959年6月撤销。1973年6月19—20日,召开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执委21人,其中常委7人。1987年12月27—30日,召开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执委19人,其中常委7人。1988年,全区乡镇均成立妇联组织,各村设妇代会组织,并在区属65个企业建立妇女组织。
【主要活动】
权益维护
解放初期,市内存在着童养媳、等郎媳、寡妇不能改嫁,以及抢婚、买卖婚姻等旧风俗。1951年11月,市民主妇联参加市婚姻法宣传研究小组。至1952年6月,全市裁定离婚案358件,登记自由结婚466件,寡妇自主改嫁122件,摆脱童养媳地位、脱离非法姘居关系各19件。1953年,市民主妇联与市政府民政科配合,组织婚姻情况调查小组;与市文化馆合作,成立婚姻法咨询处;与市中心医院等单位联合召开每次有400余人参加的妇女座谈会6次。是年,成立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下设工作大队,东区、西区、郊区各成立中队,37个居委会、4个乡共成立41个基层小组。全市抽调干部182人,分小组开展宣传活动,批判“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反对买卖、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受教育群众达17万人次。1954年,配合市妇幼保健所,对部分妇女产前检查中存在的思想顾虑作说服教育工作。1956年前,市民主妇联还配合民政、司法等部门,在健全各基层调解组织、完善婚姻登记手续的过程中,继续宣传婚姻法,教育妇女群众树立新型夫妻关系和正确的恋爱观。1962年,市妇联会同有关部门,调查郊区十里铺公社、城区和平公社等7个单位妇女的婚姻状况,解决存在问题。1963年发动基层单位宣传婚姻法,并对妇女及民政干部进行短期培训。
1980年11月市妇联提出《关于宣传、贯彻婚姻法意见》。在12月全市“婚姻法宣传月”中,编印婚姻法问答材料,翻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宣传要点》,发至基层;举办有关区、公社、街道妇女干部及部分厂矿企业女工委员参加的培训班;组织农村生产大队、城市居民委员会妇代会主任听取专题辅导报告。还派人到郊区老峰大队蹲点,举办4期骨干学习班,妇女受教育面占当地妇女总数的80%左右。
1980—1981年,市妇联调查女工劳保福利情况,就改善女工劳动环境、减轻女工劳动强度、妇科病普查及治疗等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1982年,市妇联建立来信来访登记、接待、办理、结案制度,形成市、区、乡妇联三级信访网,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件信访案件。
1983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开展第一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市妇联与报社、广播电台、文化馆、影剧院等单位配合,宣传以婚姻法、继承法和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与市委宣传部、政法委员会联合举办有各级党组织分管领导及各级妇女干部850人参加的骨干培训班。27个区、局层层举办培训班,培训骨干2374人。妇联机关干部分成3组,到郊区罗塘等3个公社演讲。与司法局合编学习材料发给各级党组织及妇联组织,并召开演讲会,受教育人数达33500多人。12月20日至1984年1月20日为第二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市妇联配合公安部门着重揭露打击残害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召开千人宣传月动员大会,与司法局合编《严惩残害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彩色图片等宣传材料。同时,培训宣传骨干700余人;举办法制宣讲会,受教育群众4500多人。同年,市妇联与市卫生局联合作出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1985年7月,召开法制报告会。1986年春节前后,与市广播电台联合举办3期婚姻家庭知识问答专题节目;与司法局联合举办骨干培训班,培训686人。同年,市妇联成立法律顾问小组,定于每月15日、25日为法律咨询接待日,11月开展街头咨询活动。1987年提出“到1990年,农村70%以上、城市90%以上的妇女要接受法律常识教育”的规划目标。确定郊区肖坑乡圣埠村为普法学习试办点。在城区,由市妇联法律顾问小组授课,受教育妇女300余人。通过宣传,有92对未婚同居者补办结婚登记手续。1988年,各级妇联对法制宣传工作实行分级包干,形成层层有法律骨干、以骨干带群众的普及法律常识宣传网。
妇女教育
1956年,市民主妇联向全市职工家庭和街道妇女发出开展以“日子计划好、鼓励职工生产学习好、家庭邻里团结互助好、教育子女好、自己学习好”为内容的“五好”家庭评选活动。1958年2月,召开市“五好”妇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与会代表350人,表彰“五好”积极分子248人,其中职工家属占70%,街道妇女占20%,妇女干部占10%。是年,把“勤俭持家好”列为“五好”家庭评选中心内容,倡导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开展竞赛,全市评选勤俭持家积极分子480人。1962年召开市勤俭持家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工农业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勤俭持家能手和妇女干部300人出席。会议发出“十好”倡议(响应党号召、遵守政府政策、法令好,爱国、爱厂、爱社、爱家好,集体生产好,支援农业生产好,家庭副业开展好,节约开支、计划用粮、安排生活好,努力学习好,家庭邻居团结互助好,教育子女好,清洁卫生好),得到各界积极响应。1980年,市妇联以迎江区国货居委会为试点,总结开展“五好”家庭活动的经验。是年,全市评选“五好”家庭300户,和睦大院及“五好”社队50个。1981年,把“五讲四美”列入“五好”评选内容,并在市第一轻工业局、第一制药厂召开试点现场会。1982年,市妇联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五好”家庭巡回报告团,到街道、工厂、机关、学校作报告12场,听众1万多人次。是年,全市评选“五好”家庭1120户,有14户受省级表彰,7户受国家级表彰。1985年以后,“五好”活动侧重于提高妇女及家庭其他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当年全市评选“五好”家庭1342户。1987年,将“五好”家庭活动列为创建文明城市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全年新增“五好”家庭6077户,文明楼院发展到81个。1988年,全市评选“五好”家庭281户,有18户受省级表彰。截止同年10月,全市累计评出“五好”家庭14178户,占总户数的14.1%。
1984年,市妇联开展“四自”(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建国35周年之际,与市政协妇女工作组联合举办各界妇女颂祖国歌咏会。1985年,与市总工会女工部、染织厂、东风袜厂、郊区妇联、大观区德宽路、菱湖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联合召开“四自”、“四有”报告会,巾帼英雄演讲会。1986年3月,组织妇女典型人物报告团,到各基层单位巡回报告14场,听众达5000余人次。各级妇联共树立72个典型,组织24场报告会,听众1.3万余人次。与市委宣传部合作拍摄《把爱情献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对越作战中负伤的退伍军人》电视报道剧。1987年,召开“为了共同的理想”先进人物座谈会,39名妇女代表即兴演讲。其后,此项教育纳入“五好”家庭及三八红旗手宣传评比活动之中。
劳动竞赛与服务
1960年1月,市妇联号召全市劳动妇女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巧姑娘和争创三八红旗集体竞赛活动。当年参赛妇女达1.6万多人,革新工具7500件,有2400多名农村妇女掌握插秧等农作技术。各级妇联评选三八红旗手、巧姑娘4737人,其中受市级表彰者761人;红旗集体39个。1961年6月,参赛妇女增至6万余人,革新技术1万多项,评选三八红旗手5744人、红旗集体119个。1978年,评选改为自下而上,与评选“五好”家庭活动交叉进行,基本上每2年评选1次。1979年,评选红旗手496人、红旗集体54个,其中省级表彰11人、集体1个,国家级表彰黄秀南、汪玉英、李希琳3人和纺织厂细纱车间乙班第七生产组集体1个。1982年,市妇联在东风袜厂试点,组织技术表演赛,参赛女工500人,有27人获奖。此后,各系统女职工分别开展岗位劳动竞赛。1983年,评选红旗手526人、红旗集体47个,其中省级表彰28人、集体3个,国家级表彰牛桂青、张婉平、方爱清等11人。1986年,评选红旗手493人、红旗集体39个,其中省级表彰6人。1987年,结合开展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活动,评选红旗手92人、红旗集体8个。同时,对全市1983、1986年评选出的人员和集体进行全面考察。1988年,结合开展“远学粤闽,近学江浙”活动,评选红旗手191人、红旗集体10个,其中省级表彰18人,国家级表彰李秀珍、方秀英、王桂兰、陈庆儿、马自娟5人。
1979年,市妇联根据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精神,为妇女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在郊区农村,把联系专业户、扶贫户列入工作议程,开展以帮志向、帮技术、帮信息、帮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为内容的“四帮”活动。在城区发展手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1985年,开办4期种养殖业培训班,共培训215人。帮助开办无线电修理部、饮食部、托儿所、缝纫组等17个服务网点,安排待业青年38人,其中女青年34人。同年9月,市妇联主办的妇女儿童服装店开业,其收入上缴市儿童少年基金会。1986年,郊区妇联以《妇工动态》等刊物交流各地致富信息。白泽湖乡永安村妇女除家务外,兼糊火柴盒,全村220户年纯收入总计在10万元左右。新洲乡妇女利用棉籽壳生产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1986年,209户专业户有83户评为文明户,96户扶贫户有36户脱贫。同年召开“女能人献计献策”座谈会,交流发展第三产业的经验,加强横向经济联系。1988年,汇编印发《致富信息专辑》,举办4期技术培训班,共培训400人,使郊区基本实现“60%左右的女青年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目标。
儿童保育
1955年,市民主妇联在郊区农村组织7个托儿小组,入托儿童26人,解脱妇女劳力46人,安置老年妇女34人担任保育员。同时,在城西区手工业者聚居区建立1个街道托儿站,入托儿童11人。1956年,在郊区9个高级社建立农忙托儿组织12个,入托儿童345人,安置老年妇女254人担任保育员。在市食品加工厂、新生窑厂各建哺乳室1个。1957年,郊区农忙托儿组织发展到66个,入托儿童达400多人。城区街道妇代会共建立幼儿班12个,入托儿童210人。还成立由街道居委会(大队)、托儿园(所)负责人、保育员、儿童家长组成的托管委员会。1958—1960年,在“生活集体化”口号下,城市和郊区托儿组织大量发展,但保教质量不高。1961年,郊区托幼组织陆续解散。“文化大革命”初,城区托幼组织亦逐渐停办。
1973年市妇联恢复活动后,托幼工作重新发展。到1978年,城区15个街道居委会办幼儿园(班)28个,入托儿童802人。1979年,举办2期幼儿教师培训班,培训277人。全市托幼组织220个,入托儿童5209人,保教人员640人。同年11月,检查79个基层单位的托幼工作。1980年,开展幼师普通话故事比赛和“热爱孩子赛妈妈”保育人员岗位比赛,92人获先进保教工作者称号。1981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举办全市少儿文艺汇演,同时表彰340名“好孩子”。同年11月,举办首届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展览会,展出教玩具和幼儿作品316套2090件,参观人数达3000余人。12月召开市第一次保教工作先进代表会议,表彰先进个人160人,先进集体20个。1984年,举办1期木偶表演短训班和2期统编教材教法短训班,101名幼儿教师参加学习。委托市职业中学幼师班代培39人。1985年更新保教人员队伍,调进180人,其中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者71人;调出92人,其中文盲65人。为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开展“争做好家长”活动,举办“科学育儿”讲座。1986年,在大观区德宽路幼儿园开设首届家长学校,并继续开展“热爱孩子赛妈妈”及创文明园所活动,全市表彰213名个人、29个园(所),有23人、2个集体分别被评为省级少儿工作先进个人、集体。“六一”前,举办第六届幼儿运动会,1700多名儿童参赛。1987年“六一”期间,举办蓓蕾文艺汇演,2000多名儿童参加演出。是年,郊区有63个村开办幼儿班(园)。全市共开办托幼园(所)336个,在园(所)幼儿13987人,保教人员1219人。1988年,开展观摩教学、职业道德演讲等活动,举办木偶、体操、音乐等比赛,144人参加省妇联举办的女子职业教育培训,3万名儿童参加“六一”庆祝活动,182名幼儿师范毕业生分配到工厂、学校办幼儿园(所)工作。
上一篇:安庆市总工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