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机构】
1950年10月市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1952年6月建立正式工作机构,内设办公室(1953年改设检查室)。1955年3月,改为中共安庆市监察委员会(简称市监委)。1956年5月,市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市监委,内设检查室。历任书记李景堂、杨杏珍,副书记齐世钦、周培三、帅夺、韩杰。
1951年8月市政府设立监察委员会,1955年4月改称市监察局。1953—1958年,市监委与市监察局合署办公,内设办公室,实行党政双轨监察制度。1958年10月地、市监委合并,市监察局亦与专署监察处合并。1959年3月均分开。4月,市监委改称中共安庆市委监察委员会(简称市委监委),与市监察局合并。9月,撤销市监察局,党政监察工作均由市委监委办理。
1960年2月市第二次党代会重新选举产生市委监委,设常务委员5人,内设机构未变。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后,全市监察机构的力量有所加强。1963年,全市应成立监委的17个党组织有11个成立监委,共配备专职干部8人,兼职干部4人。郊区5个公社有4个公社配备专兼职监察干部。1965年底,应成立监委的单位基本上成立了监察机构。历任书记杨杏珍、齐世钦、帅夺,历任副书记周培三、帅夺、任树林、陈皓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委监委停止工作,市内各级监察机构也随之撤销。
1977年9月,市委组织部成立纪律检查科,负责办理全市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979年3月,成立中共安庆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小组。8月,成立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内设办公室、纪律检查科、案件审理科。1980年11月,市第四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的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内设机构未变。历任书记张立一、李朴,副书记王开浒、杨梓松、毕东奎。
1983年9月,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不再作为市委的工作机构,改为中共安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市纪委)。1984年1月,市纪委增设信访科。同时,市委建立打击经济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1987年撤销),由市纪委代管。1985年12月,市第五次党代会重新选举产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纪委第一次委员会议选举产生由5人组成的常委会,内设机构未变。1987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已建立纪检机构的84个单位,配备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组长、副组长)115人,基层总支和支部也大部分配备专职或兼职纪检委员。市纪委历任书记邓子文、段宗恺,副书记李季肃、蔡庆中,常务委员朱光炳、李华、曹玲、黄作虎。1988年9月安庆区划调整后,成立新的市纪委,书记殷成贤,副书记方济仁、李季肃、陈金中,常务委员朱光炳、郭自强、钱晏清、吴兆裕、黄作虎。
【纪律检查】
案件查处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展以后,市纪委配合市委“三反”办公室重点查处党员中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以及丧失阶级立场方面的案件。运动中全市共揭发犯有以上错误的党员33人,处分党员18人,其中开除党籍3人,留党察看5人,警告9人,劝告(建国初期党纪处分的一种形式)1人。
1955、1956年开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群众运动,全市共处分有政治历史问题或违法乱纪的党员17人,其中6人被开除党籍。1957年夏到1958年夏的反右派斗争中,市监委对被定为右派分子、坏分子以及严重右倾思想等问题的党员62人作出党纪处理,其中开除党籍50人,留党察看12人。
1959年反右倾整风运动中,全市处理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严重右倾思想和严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党员51人,其中开除党籍4人,留党察看15人,撤销党内职务6人,严重警告16人,警告10人。
1960年下半年到1962年初,城乡开展整风整社运动,全市揭发有问题的党员561人,给予党纪处分的118人,其中开除党籍6人,留党察看19人,撤销党内职务12人。
1964、1965年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涉及需要作出结论、进行组织处理的党员103人,其中开除党籍7人,留党察看7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
在1957—1966年的10年间,全市各级监察机关查处一批党员违纪案件,清除少数混进党内的阶级敌对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并对广大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但由于党在这一时期指导方针发生“左”的偏差,纪检工作也受到影响。在1957年反右派、1959年反右倾和1963—1965年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都错误地处理了一批党员和干部。
市纪委重建后,从1979年始,围绕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规党纪、端正党风这个中心开展查处党内违法违纪案件。10年中,全市共查处党员各类违纪案件420余件,处分党员424人,其中开除党籍56人,留党察看102人,撤销党内职务16人,严重警告93人,警告157人。违纪案件的性质大体可分为8类:违反中纪委《必须坚决制止党员、干部在建房分房中的歪风——致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开信》(简称《公开信》),侵占公款公物和乱占土地建私房、利用职权多占房;利用职权违反政策为子女家属办理招工和“农转非”户口;用公款大搞吃喝、乱发钱物,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给国家和集体造成重大损失;贪污受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腐化堕落;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多育;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重点是纠正严重以权谋私和严重官僚主义。
同时,市纪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协助市委建立由市纪委代管的市委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查处经济领域里的违法乱纪案件。1982—1986年,全市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650件,查结633件;受到各种处理的有296人,其中依法判刑80人,受党纪处分52人;追缴赃款赃物总值100余万元。在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过程中,市纪委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全市财经纪律大检查工作,至1984年共查出各种违纪金额761万元,收回并上交345万元,还收回职工挪欠公款128万元。
1952—1988年,全市共受理党员各类违纪案件2230件(不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数字),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1235人,其中开除党籍260人,留党察看262人,撤销党内职务80人,严重警告239人,警告385人,劝告9人。
案件复查
甄别平反1961年10月,市委在全市开始甄别平反工作。1962年5月成立甄别平反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属各口、各公社党委也都建立起相应的组织。全市共抽调100多名干部参加甄别工作。到1962年底,对1957年以来全市受到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5352人(其中党员受党纪处分235人,行政处分132人,刑事处分6人,只批判未受处分634人,共1007人)全部进行甄别。甄别结果:原处分或批判错的和基本错的有3304人(其中党员579人),原处分或批判部分错的有769人(其中党员179人),原处分或批判正确和基本正确的有1279人(其中党员249人)。对被定为右派的案件,经甄别确实错误予以平反改正的有104人。平反改正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得到适当安排。
老案复查1979年后,根据市委关于拨乱反正、解决历史上的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的部署,全市各级纪检部门开展党内案件复查工作,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复查处理“文化大革命”中以及历史遗留的案件,平反党内冤假错案。据统计,解放后到1965年底,共处分党员811人,复查处理340人,占处分党员总数的41.8%,其中全错全平和部分错部分平的265人,维持原处分的75人。1966—1978年,共处分党员269人,复查处理98人,占处分党员总数的36.4%,其中全错全平和部分错部分平的49人,维持原处分的49人。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重建后直接复查处理的各种历史遗留案件共133件,其中全错全平的51人(其中恢复党籍的20人),部分错部分平的24人(其中开除党籍改留党察看处分的16人,开除党籍改严重警告处分的2人),维持原处分不变的58人。通过复查改正工作,为蒙受冤屈被错误处理以及党纪处分过重的党员干部落实政策,恢复名誉,改正对他们的错误处分。
申诉与举报
1952—1957年,受理来信来访349件次,其中1952—1953年264件次,占总数的75.6%。其内容多数是“三反”和“新三反”运动中的检举控告材料,也有因受党纪处分不服而提出申诉的问题。后来,由于不断地搞政治运动,信访量日渐增多。1962年信访580件次,比1961年123件次增加近3倍,主要是党员的申诉和检举控告增多,申诉占的比例大。申诉内容主要是对在反右派、反右倾等政治运动中受处分不服,要求甄别改正。这类申诉信件,一般都提交市委甄别办公室和有关单位进行甄别。检举控告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党员干部贪污盗窃、生活腐化、打击报复、违法乱纪等问题。这类案件交由监察部门负责查处。被错误处理的人员得到平反纠正后,申诉信访明显下降。1965年受理信访105件次,信访内容也由申诉转到检举控告党员干部违法乱纪等问题。
1979年下半年到1988年底,市纪委接待处理来信来访5713件次,其中群众来信4364件,来访1349人次。市纪委直接查处的来信来访651件次,其余转下级纪委和其他部门办理。1982年开始,申诉信访下降,检举控告信访大幅度上升。是年市纪委受理检举控告信访269件次,占全年信访总数的86.7%。检举控告内容主要是反映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在住房、招工、招干、招生、“农转非”、转干等方面搞不正之风以及经济上违法违纪等问题。1986年,纪检系统信访量和涉及党纪问题的申诉所占比例下降,检举控告党员违法乱纪的信访和反映县以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问题的信访比例上升。检举控告党员违纪的信访,1985年以前每年占信访总数的55%以下,1986—1988年每年占信访总数的70%以上。反映县以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问题的,1984年26件,1987年72件。市纪委揭露和查处的违纪案件和严重不正之风案件,有80%以上来自信访提供的线索。
党风党纪教育
1979年后,纪检工作的指导方针从单纯查处违纪案件转移到着重抓端正党风、严肃党纪上来。当年,市纪委配合组织部门成立2个党风调查小组,对6个区局、3个工厂、1个公司的党风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正确估价党风,搞好党风建设准备第一手资料。
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简称《准则》)公布后,根据省、市委的部署,市纪委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学习贯彻《准则》办公室,组织全市各级举办学习《准则》读书班,并针对当时某些党员干部在“房子、孩子、票子”等方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违反《准则》的错误行为,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学《准则》见行动”、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的自我教育活动。市纪委还协助市委、市政府制订《关于区、局领导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印发中纪委和省纪委有关杜绝不正之风的文件材料,编写《搞好党风,严肃党纪》的辅导材料,同时组织力量重点调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队学习贯彻《准则》的情况。
1981年,在贯彻《准则》的基础上,针对在党政干部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建房分房上的不正之风,揭露出一批党员干部违法违纪建私房和多占住房的案件。198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制订《纠正干部住房不正之风的暂行办法》。1983年,中纪委《公开信》发布后,市委要求全市县以上单位党组织对本单位建房分房方面的问题进行对照检查,凡发现有违背《公开信》的问题都要予以纠正。通过检查对照和组织调查核实,查明全市党员干部住房超过标准的共853户,超标总面积13922.7平方米,其中县以上干部204户,超面积5242.4平方米。按规定应退出多占住房的93户,其中县以上干部38户,经教育退出多占住房的83户,其中县以上干部34户,退房面积共3787平方米。住房超过标准加收房租的287户。因情节严重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9人。处理情况予以公布。在此期间,还对招工招干“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进行整顿,从制度改革入手,突出文化考核标准,改进招收人员录取办法。
1982—1983年,开展清理“农转非”户口工作。发现1978—1981年全市所办理的1519户3215人“农转非”户口中,不符合政策规定迁入的有19户32人,均对照政策,区别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1984年,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市纪委采取分段负责、分片包干的方法,有组织有分工地在全市开展党风调查。
1984年冬至1987年上半年,全市开展整党。各级纪委协助党委抓思想、作风整顿和核查“三种人”工作,围绕防止和克服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用公款请客送礼、乱发奖金服装等新的不正之风,结合整党进行整顿教育,严肃处理极少数错误严重的党员。对确定为核查对象在“文化大革命”中犯错误的党员115人,已查清结案110人,其中定为“三种人”1人,定为严重错误6人,开除党籍2人,留党察看4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1984年后全市党政机关共兴办27个公司。经过清理,到1986年7月有18个停办,3个转办,6个与机关脱钩。在企业兼职的党政干部23人,有22人回原机关工作不再兼职,1人留企业帮助工作(不享受任何经济待遇)。通过财经纪律大检查,纠正一些单位滥发钱物、用公款大吃大喝、动用罚没款买小汽车、盖宿舍等问题,收回滥发服装款93万余元,职工归还挪欠公款64.5万余元。此外还对传看、复制淫秽录像和书刊者进行查处。
1987年7—10月,市委组织开展全市性党风大检查,检查重点是县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政治纪律、严重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自由主义和违反财经纪律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11月,市纪委又组织力量检查各单位整改情况,共处理以权谋私和整党中遗留问题110件,处理重要来信来访54件次。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下达后,各级纪委把保持党政机关廉洁作为集中力量管好党纪,协助党委管好党风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保持党政机关清正廉洁的宣传教育,强化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廉洁意识,协助党委和政府制订廉政工作的具体规定。市纪委制订《关于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在公务交往中保持廉洁的暂行规定》、《关于纪检机关保持清正廉洁的若干规定》等。同时,建立由市纪委书记牵头,市纪委、检察院、监察局、工商局、审计局、物价局等参加的协调办公制度,通过办公会议的形式,协调处理党纪、政纪、法纪的交叉案件,发挥监督部门整体的作用。市纪委还配合工商等部门清理1987年下半年以后党政机关兴办的42个公司,纠正64名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的问题。其结果是注销21个,与机关脱钩、移交其他经济部门经营的21个;辞去企业职务的57人,办理与机关脱离手续的7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