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2年(1923)冬,中共安庆支部成立。次年春,安庆局势恶化,党员被迫转往外地活动。15年1月中共安庆特别支部成立,5月扩大为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因遭北洋军阀镇压,安庆党组织于9月转移到武汉。16年3月,北伐军进抵安庆,部分党员陆续返回。4月,安徽的国民党(右派)在安庆实行“清党”,中共安徽地委的大部分党员撤离安庆。8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从武汉派一些党员来安庆,恢复和发展组织。9月,成立中共安庆市临时委员会(随即改为安庆特别区委)。10月,成立中共怀宁县临时委员会,撤销安庆特别区委。次年3月,在怀宁县临委遭到破坏后,成立中共怀宁县委。18年5月,撤销怀宁县委,6月成立安庆中心县委。次年8月,安庆中心县委改为皖北特委。20年2月复设安庆中心县委。4月,由于叛徒出卖,安庆中心县委遭到破坏。26年11月成立中共安庆临时支部。安庆沦陷期间,城区未建立党组织,党组织活跃在城郊广圩、杨桥、花山以及怀宁县百子山、东流县大渡口等地,并建立起小块抗日游击根据地。30年10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成立,驻地花山。同时建立花山区委,开辟桐怀边区根据地。32年3月,在花山成立中共桐怀潜县委。9月,重建桐怀潜中心县委,并建立桐怀边区区委和广圩区委。次年4月,复设桐怀潜县委。34年9月,随着新四军北撤,桐怀潜县委停止工作。37年2月中共沿江工委成立,同年夏撤往大别山区。1949年2月中共怀宁县委成立,下设广圩区委。同时在桐城成立中共安庆市委。4月23日安庆解放,市委进驻安庆。
【中共安庆支部】
民国12年(1923)春,柯庆施受陈独秀的派遣到安庆做党、团工作。6月13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冬,一部分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在此基础上,由柯庆施主持在北门万安局1号濮家老屋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安庆支部。安庆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党员8人,书记柯庆施。因遭马联甲的通缉搜捕,柯庆施等于次年春被迫离开安庆。安庆支部组织活动随之停止。
【中共安庆特别支部】
民国15年(1926)1月,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执行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关于20岁以上的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的指示,将团员20余人转为党员,成立中共安庆特别支部。安庆特别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市第一中学),书记杨兆成。下设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第一中学、法政专门学校3个支部。5月,安庆特别支部扩大为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
【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
民国15年(1926)5月,中共安庆特别支部扩大为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隶属中共中央领导,主要活动在安庆,机关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年6月党员33人。历任书记李竹声、郭士杰。下设省立第一师范、省立第一中学、安庆高中、建华中学及流动5个支部。次年5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武汉成立,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结束活动。
【中共安庆特别区委】
民国16年(1927)8月,中共安徽省临委派姚佐元、查文浩、程先进、王乔英等人到安庆,重建安庆特别支部。9月,到安庆的党员增至20多人,安庆特别支部改组为安庆市临时委员会。9月18日,中共中央致省临委的指示信指出:“安庆、芜湖均不必设市委”。安庆市临委遂改为中共安庆特别区委,书记姚佐元。10月,撤销安庆特别区委,成立怀宁县临委。
【中共怀宁县临时委员会】
民国16年(1927)10月下旬,根据省临委的决定,王步文到安庆召开党员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怀宁县临时委员会,撤销安庆特别区委。怀宁县临委初属省临委,省临委在12月暂时解散后,直属中共中央,并接受中共驻皖巡视员尹宽指导。活动范围以安庆为主,兼及桐城(包括今枞阳)、潜山、庐江等县。机关设在西门外太平寺玉液池附近的一幢民房内,后迁北门三官塘。党员30人,书记王步文。下设潜山、庐江2个特支,在桐城驻有通讯员;直属党组织有四方城支部、西门外支部、学校支部、海口洲党小组和广济圩党小组。办有油印刊物《新生活》。年底,王步文去潜山,县临委由葛文宗负责。次年1月底,县临委机关被当局查抄,葛文宗被捕,党组织陷于停顿。
【中共怀宁县委员会】
民国17年(1928)3月,恢复后的中共安徽省临委派刘俊尘到安庆,成立中共怀宁县委员会。怀宁县委属省临委领导。活动以安庆为中心,兼及邻县地区。机关初设司下坡,6月迁往百花亭,9月迁至三祖寺。18年4月,三祖寺机关遭破坏,部分党员被捕。党员人数:17年8月110人,10月130人;18年1月273人,5月132人。历任书记刘俊尘、张经武(又作张静吾)、陈贯一(化名胡梦萍)、赵凫。下设桐城支部、太湖特支(后改为太湖特区委)、贵池特支、庐江特区委和高河区委;城区设立安徽大学、东南中学、省立一中、街道及狱中5个支部。一度办有地下周刊《血光》。18年6月,成立安庆中心县委,同时撤销怀宁县委。
【中共安庆中心县委】
民国18年(1929)5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安徽省临委,同时决定在安庆成立中心县委。6月1日,中共安庆中心县委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设在安庆。11月,中心县委及其领导下的党组织有党员575人(缺贵池县党员数字)。次年2月,中心县委遭破坏;3月,在中央指导下恢复。历任书记赵凫、刘淠西(化名楼伯希)、汪有晋(又名汪崇西、汪仲熙)。中心县委在城区的直属支部最多时达11个,党员最多时为55人。其领导的各县党组织有桐城县委、潜山县委、太湖特区委(后改为太湖县委)、庐江县委、高河区委、贵池特支(后改为贵池县委)。8月,安庆中心县委改为皖北特委。20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将皖北特委改为安庆中心县委。其领导的各县党组织有新桐县委、旧桐县委、太湖县委、贵池县委、庐江县委、宿松特区委和青阳区委。这时,安庆城区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有组织联系的党员只有四五人。负责人先后为张照明、刘浚波(一作刘俊波、刘竣波)。4月,安庆党组织又受到破坏。6月,安庆划为巡视区。以安庆为中心,与巡视区发生组织关系的有桐城、怀宁、庐江、太湖等县党组织。安庆巡视区属中共芜湖中心县委领导。安庆中心县委至此已不存在。
【中共皖北特委】
民国19年(1930)8月,受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安庆党团组织准备武装起义,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特别行动委员会,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即改为中共皖北特委。皖北特委属江南省委领导,机关驻安庆,历任书记汪有晋、张国威(又名张照明)。在城区设有工人、士兵、近郊、街道、机关5个支部及狱中支部,成立时党员30人左右;所属周围各县党组织有新桐、潜山、太湖、贵池、庐江5个县委和旧桐区委、望江特区委、宿松特支、舒城支部。次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决定撤销皖北特委,复设安庆中心县委。
【中共安庆临时支部】
民国26年(1937)11月,中共党员方琦德受中共南京市委派遣到安庆工作,成立中共安庆临时支部,并任书记。12月,安庆临时支部随同各县抗日流动工作队分赴高河、桐城、舒城、霍山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
民国30年(1941)9月,中共鄂皖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桐(城)怀(宁)潜(山)中心县委。主要活动在桐怀、桐潜边区。机关先驻桐东水圩(今属枞阳县),10月迁花山地区。书记林立。下属组织有桐西中心区委(在今桐城县境)、花山区委和团山凸党支部(在今怀宁县境)。12月,日、伪军队合击花山地区,桐怀潜中心县委被迫撤往无为抗日根据地。32年9月,沿江地委决定在桐怀潜县委的基础上重新设立桐怀潜中心县委。活动区域在桐东(今属枞阳县)、桐南、桐西北山区和桐怀潜边区,机关设在花山,历任书记胡继亭、黄瑛。所属广济圩党支部扩建为广圩区委,大龙山党支部扩建为桐怀边区区委(又称花山区委)。次年3月,桐怀潜中心县委复改为桐怀潜县委。
【中共桐怀潜县委】
民国32年(1943)3月,中共皖江区委和沿江地委决定成立桐(城)怀(宁)潜(山)县委。黄瑛奉命经花山抵桐城县黄甲山区,向当地党组织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宣布桐怀潜县委成立。桐怀潜县委属沿江地委领导,活动区域在以黄甲、黄柏为中心的桐潜边区和以花山为中心的桐怀边区。机关初设黄甲山区,3月底迁至花山。书记黄瑛。先后设枧山、猫儿尖、张楼、叶湾、蒋潭、官庄、晓天7个区委,在安庆城郊设螺山、大龙山、广济圩3个支部。9月,桐怀潜县委改为桐怀潜中心县委。33年4月,沿江地委决定撤销桐怀潜中心县委,重新设立桐怀潜县委;同时成立沿江中心县委。桐怀潜县委属沿江中心县委领导,机关驻花山,书记黄瑛。下属党组织,除广济圩区委被撤销及增设百子山区委外,其他未作变动。次年9月新四军北撤,桐怀潜县委停止工作。
【中共广济圩区委】
民国33年(1944)春,广圩区委书记马守一带领一部分党员、干部过江,到贵池县西部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中共贵西临时工委,广圩区委同时撤销。贵西临时工委后又扩大为贵桐县委。10月,贵桐县委在桐南铁板洲重建广济圩区委。活动区域在今枞阳县西部和怀宁县东部的沿江一带。区委机关驻广济圩柘山,历任书记储克生、叶树生。次年9月,撤销广济圩区委。
【中共安大支部】
民国35年(1946)下半年,南京大学一部分学生转入国立安徽大学读书。这部分学生中有共产党员5人。10月底,经中共南京市委批准,中共安徽大学支部在安庆成立。安大支部直属南京市委,书记李昭定,副书记刘玉浦。安大支部在校内组织一些进步学生团体,开展反蒋爱国民主运动。37年底,党员先后撤离安庆,安大支部停止活动。
【中共沿江工委】
民国37年(1948)2月,中共皖西二地委决定成立沿江工作委员会。活动区域在今郊区、桐城县南部和怀宁县东南部一带,机关无固定驻地,书记谢竹峰。下辖沿江大队和花山区、罗岭区、广济圩特别行政区。主要任务是发动青年参军,为部队筹集粮饷。同年夏,沿江工委及其领导下的军事武装转移到大别山区,从而停止工作。
【中共广圩区委】
1949年2月,怀宁县大部分地区解放,中共怀宁县委成立。怀宁县委设立广圩区委。区委机关先驻五里庙,后迁老峰头。书记周厚民。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