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管理机构】
1949年4月,市政府设财粮科。1950年4月成立中国粮食公司安庆支公司。1952年7月,成立中国粮食公司安庆市门市部,隶属市政府工商局,下辖6个粮食营业组、1个批发部、2个仓库和3个加工厂。1953年1月,中粮安庆市门市部与粮食仓库合并成立市粮食公司,下辖3个门市部、5个国营加工厂、11个私营米厂、52个街道粮食代销店。1954年1月改建为市政府粮食管理局,张明和、董光远先后任局长,下辖3个门市部、2个仓库、5个国营加工厂、11个私营米厂和城东、城西、城中3个交易所(翌年3月撤销)。粮食销售点扩大到65个。
1954年4月成立市油脂公司,隶属市工商局,下辖1个门市部、1个仓库。1955年1月,供销社代销食油业务划归市油脂公司所属的食油代销店经营。4月,市油脂公司划归市粮食管理局。5月,市粮食管理局改称市粮食局,下辖城东、城西、城中、郊区粮油管理站和2个国营米厂、6个私营米厂、1个粮食仓库。6月,粮、油代销业务合并经营。同年撤销城中区粮油销售网点,全市粮油代销店合并为37个。1956年6月,粮油代销店全部转为国营,有23个粮油供应分站。1958年粮油分站合并为19个,其中东市区11个,西市区8个。10月,设立杂品门市部。
1958年10月,市粮食局与专署粮食局合并。1959年3月分开。市粮食局下辖4个直属仓库、4个粮食管理站、6个加工厂、4个合作总店。其中加工厂为:市碾米厂、大渡口米厂、油粉厂、糠酒厂、杂品厂、食品厂;合作总店为:豆腐、机面、炒坊、粉糠合作总店。1960年,杂品门市部改为直属粮站,专门负责供应全市机关单位定量口粮、驻军口粮和工商行业用粮。1964年11月与东区粮油管理站合并。1965年,粮食局下属单位有:市碾米厂、油粉厂、东区、西区、郊区粮油管理站、粮食仓库、粮油制品商店、粮油副产品商店。先后担任局长或局党委书记的还有薛常进、钱福祥、许振波、陈勇等。
1968年10月,市粮食局改名市粮油棉管理站,宫铁柱(军代表)、焦忠义(军代表)先后任领导小组组长和革委会主任。下辖单位增加棉花堆场。1970年9月,粮油棉管理站改为粮棉局。12月易名为粮食局。主要负责人先后有谢春旭、陆香池(军代表)、奚惠江、任孝美等。1977年9月撤销革委会名称,局长先后有陈明、丁绍昌等。1983年12月,市粮食局改称市粮油食品局,局长胡来文,党委书记何谦。下属单位有:市米厂、面粉厂、植物油厂、粮油杂品厂、迎江区粮站、大观区粮站、直属粮站、粮油储运公司、饲料公司、粮油议价公司及郊区粮食分局、粮食职工学校等。
1988年8月,市粮油食品局下属加工企业有:市米厂、植物油厂、制面厂、粮油食品厂;商业企业有:市饲料公司、储运公司、议价公司和迎江区、大观区、直属、龙狮、老峰、杨桥、双河粮油食品管理站。其中迎江区粮站下属华中、炮营山、朱家坡、高井头、锡麟、孝肃、吴越、龙山、大南门9个粮店;大观区粮站下属玉琳、龙门口、广济、德宽、马山、集贤、石化、北正、花亭、宜纺、大湖11个粮店;直属站下属青山、人民路2个粮店;龙狮管理站下属龙狮、十里、肖坑、余桥4个粮店;老峰管理站下属老峰、新洲、长风、马窝、白泽5个粮店;杨桥管理站下属杨桥、梅林、大枫3个粮店;双河管理站下属双河、马场2个粮店。此外,有市粮食职工学校、诊所、中心化验室3个事业单位。9月安庆区划调整后成立新的市粮油食品局,局长胡来文,党委书记何谦。
【厂、店选介】
安庆市植物油厂
前身为五洲公司榨油场。1953年从国营市食粮厂中划出,成立国营市油粉厂,同时进行面粉加工。1957年1月其榨油车间单独成立市植物油厂。1959年与市面粉厂合并为市油粉厂。1976年再度分开,仍称市植物油厂。国营企业。
1950年以前,使用木榨生产,日产菜油500多公斤。1950年5月改用水压榨,产量提高3~4倍。到60年代初,实现机械化生产。1983年,兴建1座日处理饼料50吨的平转浸出车间,采用浸出法工艺。1985年实现预榨与浸出生产能力配套。主要产品为二级菜籽油。1988年,食油年产量7700吨,工业总产值1520万元,实现利润158.4万元,职工215人,固定资产原值372.6万元。全厂占地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93万平方米,厂址在人民路46号。
安庆市粮油食品厂
1962年6月,原公私合营市炒坊业商店和市机面合作商店合并为市机面炒坊合作总店;1966年改名市粮油制品生产合作总店;1973年7月改名市粮油制品厂;1980年8月与市粮食局淀粉厂、粮油杂品厂合并为国营市粮油杂品厂;1984年1月定名市粮油食品厂。国营企业。
60年代,产品主要为炒货、面条和小磨麻油。1972年全部产品产量1693吨,产值87万元。1980年发展食品糕点和调味品生产。1983年各类产品品种有72个。1984年面条、麻油等代市粮食局加工,其余产品自产自销,当年批发1200多吨,批发额近100万元,订货180余吨。1988年,面条、麻油、杂品产量共2556吨,工业总产值220万元,实现利润24.1万元,职工216人,固定资产原值89.42万元。全厂占地面积5422平方米,其中食品车间大楼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厂址在沿江中路81号(厂部及食品车间)、东门杨家山105号(杂品车间)和北门蔡山路17号(麻油车间)。
安庆市人民路粮油食品商店
建于1958年,原为市粮食局杂品门市部,1960年改为直属粮站,1984年定名为人民路粮油食品商店。内设行业、粮油、食品3个专柜,担负市区2300户、6887人的口粮(油)及全市饮食糕点、机关团体、部队、侨汇的粮油供应。品种有米、面粉、食油、豆类、芝麻、麻油等,共5类15个品种,此外还兼营烟酒、糖、酱杂等商品,并义务为五保户、军烈属送粮上门,年均送粮约2.5万公斤。1982、1983年连续被评为“全省六好粮店”。1988年,销售粮油225万公斤,销售额1386万元,职工20人,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店址在人民路127号。
附:安庆五洲公司
民国31年(1942)3月,日商花村、山口、马庭等人与日本侵略军驻安庆师部签订合约,成立安庆五洲公司株式会社,负责侵华日军用粮加工。是年底工程竣工并投产。公司办公室(即总部)设在玉琳路里仁巷对面,生产区分布在四眼井至同安门沿江一带,有大米、面粉、食油、酱油、浆和木桶6个制造场,其中米、面粉、食油3个场在同安门11号,酱油、浆场在同安门55号,木桶场在今渔业社卫生院对面。职工共100多人,其中日本人二三十人,大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中国员工基本就地招雇,部分技术人员从无锡等地聘请;后又补充十几名被俘中国军人。工人工资按月支付。各场生产为一班制,每天工作10小时左右。粮油加工实行半机械化生产,有18英寸橡胶砻谷机1台、压锤式米机2台、762毫米单式磨粉机3台,以及十几台木榨机。部分原料通过日军野战仓库用食盐、火柴、肥皂和糖交换而来。日加工大米约5000公斤。产品只供军需。34年日军投降后,公司由安徽省建设厅接管,开始对外经营。后生产日渐萎缩,面粉班产量下降到40包(每包20公斤),大米、酱油等停止生产,油场租赁给私人经营,工人一再裁减。37年,与各县学校及怀宁县田粮处挂钩,进行来料加工,恢复大米、食油生产,并开办公司合作社代卖粮油,生产一度恢复生机。解放前夕停产。1949年4月24日,公司由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时,仅剩停薪留职人员14人。5月23日成立国营安庆裕民公司,原五洲公司改为其下属厂(一厂),为独立核算企业。
上一篇:加工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