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管理体制】
1952年冬,成立安庆化学工业同业公会。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化工行业归市手工业局管理,同业公会自然消失。
1958年9月,成立市重工业局,局长朱光德。10月,并入安庆专区冶金局。1959年,恢复市重工业局(1960年8月至1962年5月一度并入专署化工局),时有向阳化工厂、糠醛厂、塑料厂、纯碱厂4个国营化工企业。1964年5月,重、轻工业局合并为工业局。历任主要负责人还有宇旭南、谢春旭、孙德成、金亚民、朱振权、李植、傅亿楼等。
1969年撤销重工业局,成立工业站。1970年6月,工业站分为第一工业站(管理国营企业)、第二工业站(管理集体企业)。8月,撤销两个工业站,恢复重工业局,主管全市化工、机械、电子、煤炭、医药等行业23个国营厂矿企业。时有化工企业4个:农药厂、氮肥厂、向阳化工厂、长江化工厂。1977年7月,机械、电子工业划出单独建局。重工业局管理化工、冶金、医药3个行业13个企业,其中化工企业9个:农药厂、氮肥厂、向阳化工厂、长江化工厂、糠醛厂、燎原化工厂以及由二轻局划入的化工原料厂、曙光化工厂、东风化工厂。1980年1月,造漆厂由二轻局划入。7月,关停长江化工厂。1981年6月,第三制药厂划归医药局管理。10月,迎江化工厂和橡胶制品厂归口重工业局。此时,有化工企业11个,职工2884人。1982年,关停糠醛厂。历任主要负责人为林保昌(军代表)、徐金林(军代表)、刘广太、赵德民、谈仁辅、张凤德、杨力为、高文玺等。
1984年1月,市重工业局改名市化学工业公司,将轧钢厂划归机械冶金工业公司,初步形成专业化管理。曹兆安任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时有化工企业10个,职工3253人。5月,公司试行经济责任制,与企业签订为期1年的承包合同,指标主要有产值、利税、质量、安全生产等,年终一次性考核,对完成任务的企业领导班子,视完成情况,每人给予200~600元的奖励。1985年,农药厂作为市试点单位,实行厂长负责制,制订厂长任期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至1987年,全系统企业均形成以厂长(经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1987年,曙光化工厂作为市12家试点单位之一,与市经委签订为期4年的承包合同,并设立厂长承包风险基金。6月,曙光化工厂兼并迎江化工厂。11月,电化厂由造纸包装印刷工业公司划入化学工业公司。
1988年9月安庆区划调整,11月成立新的市化工局,局长曹兆安。
【生产经营管理】
生产经营管理分为生产、计划、质量、销售、物资、设备、技术、安全、劳动人事、财务、生活等项,由主管局(公司)各职能科室具体负责执行。
计划管理
包括目标管理、计划编制、指标分解、计划实施、跟踪检查、经济分析和工业统计。计划编制分年、季、月计划,包括产品产量、产值、能源以及综合经济指标。各化工企业在编制计划时,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产品质量、资金使用、产品销售、技术改造、安全生产、劳动工资、职业教育等内容。年度生产计划由各企业编制,化工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报上级部门。
质量管理
1979年以前,企业只是按产品的工艺规程组织生产。1979年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QC活动和产品创优活动,质量管理手段、管理程序和管理素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1980年,糠醛、50%对硫磷乳剂、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3个产品首次获省优产品称号;1981年,农药厂对硫磷车间QC小组获化工部优秀QC小组称号。1983年5月,重工业局首次召开QC成果发表会,发表成果13项。1986—1988年,推行质量管理达标活动,实行生产、质管、质监分流,提高了产品质量。1986年,燎原化工厂、氮肥厂、农药厂、造漆厂、向阳化工厂、曙光化工厂、有机化工厂全面质量管理达标验收合格,曙光化工厂合成车间QC小组获国家优秀QC小组称号。1987年,向阳化工厂的2号岩石粉状铵梯炸药、有机化工厂的307号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获省优,曙光化工厂合成车间QC小组获化工部金牌。1988年,曙光化工厂获省质量管理奖。到1988年,全系统登记注册的基层QC小组共350个,发布成果150余项,获市级以上优秀QC小组称号的45个;省优质产品14个,其中部优2个。
设备管理
1983年,开展创建“化工无泄漏工厂”活动,推动化工设备管理工作。1985年,市造漆厂、曙光化工厂被评为省化工系统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当年,市属化工企业共有化工设备2014台(套),其中70%为60—70年代设备,5%为80年代设备。1988年,全系统设备完好率达98.4%,其中主要设备完好率为98.2%。
(表12—2)市化工系统设备技术状况

能源管理
1985年以前主要任务是煤、电、油计划编制、指标分配、消耗定额考核以及节能技改项目的审查上报。1986年实施国家《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细则,开展电平衡测试。氮肥厂作为市4家试点单位之一,于1986年底验收合格。1987年,造漆厂、曙光化工厂、农药厂、化工原料厂、有机化工厂也先后通过电平衡测试,淘汰一批高能耗机电设备。同年,市能源办公室在有机化工厂试办小联片供热。1988年,燎原化工厂、曙光化工厂通过考核,被命名为省级节能管理企业。是年,化工系统能耗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耗电5300万千瓦时,耗煤实物量6万吨,耗油2100吨,总耗能量7.2万吨标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7吨标煤,处于全省化工系统先进水平。
【职工】
市属化工企业1957年有职工230人。1958年增至844人。1962年降至187人。此后职工人数稳步上升,1968年1292人,1971年1977人,1976年2227人,1980年3442人,1985年5127人。1988年,职工增加到7496人,其中干部964人。按性质划分,全民固定工3726人,全民合同制工人725人,老集体工人1176人,新集体工人900人,计划外用工969人。按专业技术等级分,在干部总数中,各类专业管理干部938人;在工人总数中,工人技师5人,高级工540人,中级工2477人,初级工以下3510人。按学历分,大专以上355人,中专(中技、高中)1680人,初中以下5461人。按年龄划分,56周岁以上314人,36~55周岁3607人,35周岁以下3575人。职工技术等级与其实际技术水平不尽相符。
(表12—3)1988年市化工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分布


上一篇:其他化工
下一篇:企业选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