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产品】
高分子合成材料
1965年,市有机玻璃厂自行设计安装年产50吨复制有机玻璃装置。1983年,东风化工厂建成年产300吨不饱和聚酯树脂装置,列入化工部核留外汇建设项目。1986年,泡沫塑料厂引进意大利和联邦德国成套设备,生产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年生产能力1500吨(见卷十八·轻手工业·家具工业)。1988年,市内有曙光化工厂、有机化工厂、泡沫塑料厂3个合成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有有机玻璃、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脂软质泡沫塑料3种,年综合生产能力5500吨。
聚甲基丙烯甲酯分工业级和珠光级2种。市有机玻璃厂1966年5月生产复制有机玻璃36吨。1969年,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确定市曙光化工厂为航空有机玻璃座舱罩制作单位。1971年9月,该厂合成有机玻璃生产线投产,生产出合成有机玻璃板材,颜色增加到十几种。1976年,日产量增加到0.8吨,年产值235万元。1978年生产140吨,产销平衡。1980年产品滞销,每吨价格下降25~30%,而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20%,当年生产124吨。同时,试制成功有机玻璃金银丝片。1981年销售回升,产品甲级率为79%,比1979年提高25%。1981、1982年全国同行业评比中,产品分别获第二、第三名。1983年,珠光有机玻璃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生产250吨,销售246吨。是年,工业有机玻璃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5年产量520吨,销售474吨。1986年工业有机玻璃被评为化工部优质产品;同年研制的瓷色有机玻璃新工艺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988年共生产667吨。主要原料氰化钠1981年以前由省化轻公司计划供应,1982年以后自产自供;丙酮先后由芜湖日新化工厂、北京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公司以及华北制药厂供应;甲醇由淮南化工总厂供应;硫酸先后由池州铅锌冶炼厂、马鞍山硫酸厂、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供应。1988年,每吨有机玻璃消耗氰化钠747千克,丙酮826千克,甲醇517千克,硫酸2880千克。工业有机玻璃执行国家GB7134—86标准。珠光有机玻璃执行国家GB7135—86标准。工业有机玻璃用板条箱包装;珠光有机玻璃用塑料打包带包装。注册商标为龙山牌(1982年)。
不饱和聚酯树脂1983年,东风化工厂聚酯车间生产191号聚酯110吨。1984年,试制196号和189号聚酯,质量达到省优标准。1987年,试制出307号和191—0号聚酯,投入批量生产。1988年产量670吨。主要原料顺酐自产;苯酐由铜陵市有机化工厂、蚌埠江淮化工厂供应;丙二醇从国外进口;苯乙烯由燕山石化公司、上海高桥石化总厂、常州石化总厂供应。1988年,每吨不饱和聚酯树脂消耗顺酐160千克、苯酐250千克、丙二醇288千克、苯乙烯350千克。产品执行国家工业级GB7134—87标准。用专用镀锌铁桶包装,桶口密封,每桶净重200千克。注册商标为白凌牌(1986年)。
泡沫天花板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无机填料,采用模压发泡法生产。1983年,化工原料厂生产0.43万平方米。1984年扩大生产能力。1985年生产14万平方米。1987年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停产。1983—1987年累计生产32万平方米。
火药
清咸丰十一年(1861),安庆内军械所手工制造火药、子弹等。同治五年(1866),在东门内新塘设火药局。光绪元年(1875),火药局迁至马山,并于南庄岭建火药库。民国初停产。
1953年,在玉虹街建立花炮鞭香生产合作社,生产火药、鞭炮和烟花。1958年,爆破器材需要量剧增,遂将生产合作社改为炸药厂,生产黄色炸药。次年,厂址迁集贤关外(怀宁县总铺公社),更名集贤化工厂。1961年生产基本停顿。1962年生产炸药58吨,产值2.6万元,亏损0.4万元。1963年停止鞭炮生产,专门生产铵梯炸药。1964年列为全国火工产品定点生产厂,纳入国家计划。“文化大革命”初期,集贤化工厂改名向阳化工厂,1968年安庆发生武斗,工厂半停产,仅生产846吨。1970年生产逐步恢复正常,1971年产量3005吨,产值331万元,利税95万元。1980年产量1150吨,产值126万元,利税9万元。1982年产量1796吨,产值195万元,利税18万元。1983年后,先后试制成功二号岩石抗水炸药和乳化炸药。1988年产品有粉状铵梯炸药和乳化炸药2类,其中粉状铵梯有3个品种、4种型号。当年共完成产值415万元,实现利税95万元。
二号岩石粉状铵梯炸药1958年炸药厂开始仿制,9月小批量生产。1959年生产331吨。1964年,产品在华东地区6厂巡回检查中被评为第三名。1966年产量1780吨。1976年产量3198吨,产值400万元。1987年,产品一次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优质品率占74.6%。1988年产量3640吨。主要原料硝酸铵1968年以前由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供应,1968年后由南化公司和淮南化肥厂供应。梯恩梯由国家物资部储备局供应。1988年每吨炸药消耗硝酸铵850千克,梯恩梯110千克。产品执行五机部WJ299—73工业铵梯炸药技术标准及WJ300—65铵梯炸药试验方法、技术标准,WJ301—65炸药爆力测定法技术标准,WJ302—65炸药猛度测定法技术标准。铵梯炸药外包装1980年前一直采用木箱包装,1980年开始改为纸箱包装。注册商标为集贤关牌(1988年)。
二号岩石抗水粉状铵梯炸药1983年7月,根据安庆铜矿需要,向阳化工厂试制成功,达到五机部质量标准。当年产13吨,销售7吨。1987年产量159吨。1983—1988年共生产663吨。注册商标为集贤关牌(1988年)。
乳化炸药有RJ型2个系列产品。1986年,向阳化工厂由兵器工业部第五设计院转让RJ—2型乳化炸药技术,自制乳化机。1987年10月试制成功,当年试产0.4吨,质量达到技术要求。
橡胶制品
1956年个体车胎修补店联合组成灯车社,从事灯具修理和力车胎烘补。1959年,民政部门创办西市区光荣橡胶厂,生产平胶带以及翻新轮胎。60年代初试产布胶劳动鞋,因技术不过关,1962年停产。60年代末,在生产自救基础上创办东区橡胶厂,从事力车翻新、制造和轮胎翻新。1975年,东区橡胶厂开始加工一般橡胶通用杂件,效益不佳。1982年从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引进2名技术人员,开发硅、氟特种橡胶制品。1984年,先后研制氟胶布和丁腈胶布以及硅空心密封环、密封袋等。1987年实现产值253万元。1988年,市属橡胶制品生产企业有4个,工业总产值455万元。其中市化工局系统企业2个:市特种橡胶制品厂,以生产硅、氟橡胶制品为主;市振华橡胶厂,以轮胎烘补为主。此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二厂橡胶分厂生产橡胶制品,该分厂为海军橡胶产品重点生产单位,主要为海军舰船维修生产各种形状的耐热、耐寒、耐磨、耐油、耐酸碱、绝缘、导电、抗辐射、抗老化等橡胶密封件、减震器等配件,有各类橡胶模具4300套,可年产橡胶模压件100万件,胶丝350吨,并具备橡胶模具设计制造能力。
胶管胶带1983年,特种橡胶制品厂研制成硅橡胶混炼胶,生产小儿头皮针管和各种输液管,产品经医疗部门应用效果良好,质量达到部颁要求,当年生产各种规格胶管380千克。1987年,为浙江省余杭舟枕电器厂生产双芯电加热带,至1988年共生产5万余米。1988年末,有各种规格的医用胶管、工业用红、白、本色胶管、薄壁胶管、硅胶绳、条、带和各种几何形状的型料。1983—1988年共生产胶管、胶带类产品538万米,计23吨,其中硅、氟胶产品13吨。
橡胶杂品包括胶板及密封件、胶布等。1983年以前东区橡胶厂使用通用工业橡胶加工零星产品。1983年后,市特种橡胶制品厂开发生产硅、氟橡胶板。1985年研制成功硅橡胶空心密封环,经武汉钢铁公司试用,质量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2.5万美元。1975—1988年,累计为用户加工各种规格胶板及密封件100余种。胶布采用延压贴胶定型硫化法生产。品种有氟胶布和丁腈胶布。1985年试制成功贮罐内浮顶橡胶密封袋。到1988年底,共为全国20多家企业生产胶布3123米。
力车胎1970年,东区橡胶厂购置1套力车胎模具和1台小锅驼机进行力车胎翻新,当年翻新力车胎150条,实现营业额8万元。1972年,该厂与省、市农资部门挂钩,试制26×21/2力车胎获得成功。由于技术落后,每条胎亏损1.5元。共制造625条,1973年停产。1974年,省石化厅确定东区橡胶厂从事轮胎翻新,并将原材料生胶、配合剂列入计划供应。1976年初,轮胎翻新生产装置投产,当年翻新轮胎200条。1981年,在省物资局举办的全省翻新轮胎里程比赛中,东区橡胶厂翻新的轮胎质量被评为第二名。1982年底,因经济效益差而停产。1976—1982年累计翻新各种规格的轮胎4185条。
塑料制品
1956年初,苏州嘉美克纽扣厂在安庆设制坯分厂,手工操作,生产以蚌壳为原料的纽扣。1957年底由市接管。60年代中期转产有机玻璃纽扣,因原料无计划指标,生产不正常。随着地方有机玻璃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工品种和深度相应拓宽。1968年试制航空有机玻璃舱罩,投入小批量生产。有机玻璃纽扣多次为出口服装配套销往美国、苏联、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75年,在长江化工厂氯纶车间(后改为燎原化工厂)建设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项目,1977年6月联动试车成功,当年实现产值490万元,亏损27万元。1981年转产聚丙烯编织袋。1984年,燎原化工厂首次从日本引进设备,形成年产1200万条编织袋的生产能力,当年实现产值1620万元,利税210万元。1985、1987年又2次引进其他配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00万条,除满足供应石化总厂化肥包装外,产品还销往省内各小化肥企业及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并部分出口。1988年,市属塑料制品企业分属化工局和二轻局(见卷十八·轻手工业)。市化工局所属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有4个:燎原化工厂、曙光化工厂、有机玻璃制品厂、长青化工厂,产品分包装袋和有机玻璃2大类。当年实现产值3199万元,占全市同行业的43%,利税434.6万元。
聚丙烯复合编织袋1981年11月,市燎原化工厂编织袋生产线试生产。1982年生产编织袋72万条。1984年在国内率先完成大化肥包装袋改革,生产编织袋995万条,创产值1620万元,产品合格率97%。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53万元,利润181万元,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7年,四梭和六梭圆织机产量分别超过设计能力的7%和28%,产品合格率达99%。1988年生产编织袋2497万条,产值3014万元。主要原料聚丙烯和聚乙烯,为石化总厂化肥包装配套部分由国家专项计划供应,其余主要靠市场调节。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向阳化工厂、南京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和上海金山石化总厂提供的原材料占50%。1988年,每吨袋消耗聚丙烯1014千克,聚乙烯1010千克。产品执行国家GB8946—88B型标准。规格为950×560毫米。注册商标为长江牌(1985年)。
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1975年,市燎原化工厂为石化总厂化肥提供配套包装,兴建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生产线。1977年6月,挤出、制袋、印刷联动试车并投产。时石化总厂化肥生产尚未达到设计能力,包装袋供求基本平衡。198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47万元,产量1345万条。是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3年转产聚丙烯复合编织袋,重包装袋12月停产。当年生产846万条。
有机玻璃制品1964年7月,有机玻璃厂利用生产螺甸扣的设备,采取车削加工和热成型方法,生产珠光有机玻璃纽扣。1967年为第三机械工业部三二○厂协作加工军用航空有机玻璃配件。1968年12月试制出初教六明胶座舱,并转入小批量生产。随着有机玻璃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工的制品逐渐增多,包括飞机座舱罩、离子交换柱、标牌、油杯盖等100多个品种。其中摩托车风挡畅销沿海、内地,仅1985年就加工7500套,产品供不应求。
【工艺设备】
有机玻璃设备
1965年,市有机玻璃厂从上海新光化工厂取得复制有机玻璃技术,从上海珊瑚化工厂选购废弃的精馏塔、蒸馏锅等设备,以裂解法生产复制有机玻璃。1970年,曙光化工厂投资48万元(含三机部5万元)兴建年产300吨合成有机玻璃生产线,并扩建氰化、酯化工序,改建精馏、预聚工序,1971年投产。1979年,化工部核留处投资80万元、省石化厅解决88万元,兴建年产1000吨固体氰化钠装置,为有机玻璃生产提供配套原料。1984年底,改造氰化工段的丙酮氰醇反应釜,增加1台丙酮氰醇贮槽,提高了原有设备利用率。1985年5月,企业自筹资金56万元,增添4吨锅炉和33万大卡冰机各1台,有机玻璃年生产能力扩大到1000吨。1986年又投资128万元,改氰化法为直接法生产有机玻璃中间体丙酮氰醇,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500吨。
聚脂设备
1982年5月,东风化工厂投资13万元,利用旧厂房和部分闲置设备改装配套,建成年产300吨聚脂装置,1983年2月试车投产。1987年生产能力扩大到1000吨。1988年6月,有机化工厂投资45万元扩建,达到年产3000吨规模,成为省内最大的聚酯生产厂。
泡沫天花板设备
1983年,化工原料厂利用钙塑板生产线的部分设备,投资5000元,购置成型模具4套,试制泡沫天花板,并形成批量生产。1984年,天花板生产线从钙塑混炼生产线分离,并新增SK—400A开炼机1台、160吨快速升降硫化机2台、成型模具8套,形成年产5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1985年扩建,生产能力达到20万平方米。1987年停产。
火药设备
1958年,炸药厂用驴拉石磨粉碎硝铵、明火烘烤的办法生产二号岩石粉状铵梯炸药。1964年,集贤化工厂购进1台旧轮碾机,将人工操作改为半机械化,采用高温重砣热混法生产工艺。1965年,新建包装工房310平方米,梯恩梯粉碎工房120平方米,车间连接走廊370平方米,安装破碎机1部(单头),轮碾机1台,改装包装机6台,完成厂内10千伏供电线路改造,革新凉药机、提升输送机、破碎机,各道工序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每小时破碎能力由几千克增加到50多千克。1966年,向阳化工厂增加2台轮碾机、1台齿式破碎机,主要设备15台(套),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1970年,又购进1台轮碾机,年生产能力扩大到3600吨。1984年,将齿式破碎机改为锤式破碎机,改进硝酸铵粒度指标,降低铜套耗损。1987年,通过三级计量和“无泄漏工厂”验收。1988年,自行设计、制作并安装木粉烘干机,更新二号、四号轮碾机,完成配电房35千伏线路升压改造工程和特种装药机调试任务,新建五号轮碾机工房及走廊、木粉库、沥青工房、木粉烘干房和四号轮碾机走廊的改造,总建筑面积717平方米。当年共有固定资产原值281万元,净值165万元。火药年综合生产能力达4000吨。
橡胶制品设备
1975年,东区橡胶厂投资2.3万元,购置2台翻新模具、1台8寸炼胶机,建成年产1500条轮胎的模压法翻新生产装置,1976年初投产。1977年,为增加轮胎翻新品种,筹资3万元,添置14寸旧炼胶机和100马力锅驼机各1台,并自行设计制造6.00—16、6.50—16拖拉机轮胎翻新模具。1983年,市特种橡胶制品厂投资47万元,增置炼胶机、平板机、挤出机16台,配套安装2吨快装锅炉及物理测试器材,先后投产4条生产线,采用模压、挤出、压延硫化法加工各种规格的胶管、胶带、胶板及密封件。1988年,市属橡胶制品工业有固定资产原值97万元,净值71万元。
塑料包装袋设备
1975年,市燎原化工厂购置SJ—90—25型挤出机10台、印刷机组2台、制袋机组2台,兴建年产800万条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生产线,采用吹膜法生产。至1980年,共安装设备76台,基本达到设计能力。1981年初,该厂投资130万元,兴建年产400万条编织袋生产线,购置1台拉丝机、6台圆织机,11月试生产。1982年又购进经过改进的1台KP711型拉丝机和24台SJ—FY50型圆织机,次年3月投入生产,年生产能力扩大到1000万条。1983年4月,以33.5万美元从日本吉村纺织株式会社购进20台TS—CL750型四梭圆织机,1984年2月投产,形成年产1200万条规模,达到与石化总厂52万吨化肥包装配套的水平。1985年9月,从日本荻原工业株式会社引进15台HS—110型六梭圆织机、1台HPA90—900—180S型拉丝机以及X414—2(203—4501)型熔融指数仪、电子秤等质量检测设备,计75万美元。1986年6月以14.36万美元从日本吉村纺织株式会社购进彩色印刷机1台、TS—CL750—H型防滑圆织机2台。3次引进国外设备后,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条。1988年还清全部贷款。在引进的同时,先后对国产拉丝机边丝破碎回收装置、自动换网装置和圆织机传动部件进行技术改造,并自制裁割机、印刷机与进口设备配套。到1988年,引进设备机械部分的100%、电气部分的95%以上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当年,有固定资产原值1457万元,净值931万元。
上一篇:涂料
下一篇:管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