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管理体制】
1950年起,陆续建立各项全市性专业统计报表制度。1951年10月,市政府财经委员会内设统计组。1953年8月,市政府设立统计科。1962年12月成立市统计局。统计业务范围逐步扩大。“文化大革命”中,市统计局被撤销。
1979年7月恢复市统计局,有职工8人。同年,开展以统计年报为重点,以提高统计数字质量为中心的统计工作竞赛活动。1983年,对全市15个主管部门、56个国营工业企业和所有执行社会商品零售额月报起报单位的统计数字组织质量检查;举办2期100多名基层工业统计人员参加的培训班。1985年,全市有统计人员1580人,其中专业统计人员700余人。1986年8—10月,全市开展统计法实施情况大检查,共查处违反统计法案44件。1987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市统计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情况的报告。
市统计部门长期靠手工汇总统计报表。1984年首先对工业报表使用电子计算机汇总。1988年添置M24微型电子计算机3台和调制解调器1台,在全省率先建立计算机统计网络系统。同时,石化总厂、市粮食部门等单位也以计算机统计报表。
1988年,市统计局内设综合、工交、农财、社会4科和办公室、咨询服务部、农村抽样调查队,职工共29人。历任局长谢志恒、孙传玺等。全市统计人员中被评聘为高级统计师的2人、统计师的70人、助理统计师的323人。同年安庆区划调整后,成立新的市统计局,局长王法汉,党组书记孙传玺。
【统计报表】
解放初的统计报表内容较简单、零乱,以后逐步复杂、系统,按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另有少量统计报表制度属于临时性或专项统计调查。市统计部门承担全市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统计,市有关主管部门承担社会统计。均由基层单位填报,经主管部门审核或汇总后,分别报送市统计局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大多数同时报送市统计局一份)。1988年,全市定期统计报表有月报40种、季报和半年报37种、年报247种。
工业统计报表
1952年工业统计报表有26种。1963年增加5种。1966年后,对工业总产值按所有制、重工业、轻工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工业部门分类统计,按月上报。1978年增加对社办企业指标的统计。1985年,郊区村及村以下联户、个体生产纳入工业统计范围。1988年,工业统计报表分工业统计综合报表和工业企业基层统计报表两大项。工业统计综合报表分年报综合表、定期综合报表和综合目录。年报综合表的内容,以电子计算机汇总的有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其他经济类型、全部独立核算、独立核算乡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数、总产值、净产值和主要财务成本指标,非独立核算工业生产单位数和总产值,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总产值分组主要指标、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指标、按利润总额分组指标、按职工人数分组指标,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总产值分组主要指标、固定资产原值分组主要指标、利税总额分组主要指标、职工人数分组主要指标;以手工汇总的有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和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村办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城乡合作经营工业、城乡个体工业主要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主要工业产品单位成本,主要专业生产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及锻压设备拥有量,动力设备。定期综合报表的内容有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分行业工业总产值,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净产值,市重点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农村乡村办工业企业总产值,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农业统计报表
1951年设有农业基本情况、天气变化情况等报表17种。1958年取消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计,设立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情况等内容。1963—1965年,增加自然灾害统计。1966—1970年,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等表。1977—1978年,将社、队群众性科研组织基本情况列入统计。1985年后又增加多种统计报表。1988年定期统计季度报表分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产量,牲畜数量;年报表分农村基层组织情况,耕地面积,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农业机械、用电、化肥、水利情况,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蚕桑、茶叶、水果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牧业生产情况,渔业生产情况,农作物受灾面积,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商品产值,农业净产值,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效益,农村专业户、新经济联合体基本情况。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
1953年开始实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设报表4种,统计范围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分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交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科学、文教、卫生事业,金融,国家机关及人民团体9大部门。1979年,科学研究列为单独部门,以10大部门为统计对象。1988年,设劳动工资统计综合表月报3种、季报5种和年报27种,劳动工资统计基层表月报3种、季报5种和年报15种。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
1984年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列为基本建设统计。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始于1952年,时设表8种。1988年,报表分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全民所有制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情况等,设月报7种、季报5种和年报8种。建筑业统计1966年以前一直由统计部门负责,“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2年改由市建设主管部门统计。1983年,市统计局接管建筑业统计。1984年,分全民所有制建安企业和自营施工单位报表、集体所有制建安企业报表,设季报4种、半年报4种和年报14种。
物资统计报表
1954年始设生产企业主要物资消费与库存表。1976年以后增加全部企业和地方企业分类统计表,另设全民所有制单位生产用主要物资使用方向表。1978年,物资统计表扩充至7种。1982—1985年,增加机电设备库存与使用情况表。1988年,报表分产品销售与库存、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单位物资消费与库存等,设月报1种、季报4种、半年报1种和年报13种。能源统计报表设季报1种、年报2种。
商业、物价统计报表
1949—1953年,商业统计先后建有10种报表。1958—1962年增加3种。1963年,增加集市贸易基本情况和粮食市场交易情况表。1979年,增加外贸出口产品收购情况表。1988年,报表分社会商业商品购、销、存总额和数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及附表,社会消费品分类零售额及主要消费品零售量,社会商品购买力总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非农业居民和农业居民),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收购量,集体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总额和数量,工业部门产品销售和库存,工业部门商品分类零售额,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主要指标,主要农副产品收购和工业品零售价格,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机构、人员,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横向经济联合组织主要指标;设月报12种、季报2种和年报18种。物价统计报表制度始于1958年。1966—1971年中断。1972年恢复。1981年,报表内容有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和国营商业零售物价指数。
外经、旅游统计报表
1987年1月开始实行报表制度,由外贸、银行、外事、旅游等部门承担。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报表分利用国外资金,商品信贷,我国在外国和港澳地区直接投资,进出口情况,客商直接投资项目建设(经营)情况,地方外汇和留成外汇额度收、支、余,中央外汇和国拨专项外汇额度收、支、余,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设月报6种、季报1种、半年报1种和年报1种。旅游统计报表分涉外饭店(宾馆)和其他单位接待来华旅游者人数及外国人数,旅行社接待国际旅游者工作量及按国别分组工作量,旅游企业外汇收入,旅行社经营情况,国内旅游情况等;设月报7种、季报2种和年报3种。市统计局负责上报的旅游统计表有重点城市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月报,接待过夜旅游者外国人分国别、地区月报和旅游外汇收入月报。
交通、邮电统计报表
1950年建。由交通、邮电部门统计,以年报为主。1988年交通统计报表内容有运输,公路、航道,交通工业,交通基本建设,交通更新改造措施和交通物资等;设年报34种。邮电统计报表内容有邮电业务量,邮路长度,邮政局、所及主要设备,电信局、所,长途报话电路,长途报话线路主要设备,市内、农村电话主要设备,电报电话交换量,报刊发行量,邮政收入和年末职工数。
财政、金融统计报表
1952年设。由财政、金融部门统计,直接上报省主管部门,并按月定期向市统计部门提供有关统计数字。1988年,财政、金融定期统计报表分财政收支进度,分地区财政收入,银行综合信贷和现金投放、回笼情况等;设月报4种。
文化统计报表
解放初期即建立反映文化艺术事业情况的文化统计报表制度。1988年设统计综合表18种和文化事业基层表11种,由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并以文综快报方式向市统计部门报送主要文化事业机构数。
教育统计报表
解放后,即设教育事业方面的统计报表。1968—1970年,特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表。定期报表以学年度为统计报告期,1988年分基层报表64种和综合表34种。另设教育统计分析表23种。由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并每年定期向市统计部门报送学校、教师、学生等统计数字。
卫生统计报表
1950年设。1978年,增加爱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表。1988年,报表内容有医疗卫生基本情况、人民健康状况、预防与防疫和计划生育等,设年报12种。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并每年定期向市统计部门报送卫生事业基本情况统计数字。
科技统计报表
1978年建立科学技术统计报表制度,设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按部门、专业、现任技术职称分类)情况、集体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情况和主要科技成果3种表。并在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范围内实行技术开发统计报表制度,内容有企业概况、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企业从事技术开发人员构成、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总额和技术开发项目;设年报6种。
农村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1985年开始农产量简易抽样调查,报表内容有全年农作物和秋冬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安排调查,夏收粮食预计产量,早稻预计、实际产量,全年粮食预计和实际产量。1986年实行农村住户简易抽样调查,报表分农村住户基本情况,粮食收支平衡,种植、林业、动物饲养生产情况,出售产品情况,购买商品情况,主要耐用物品拥有量和按人均纯收入分组;设季报3种、年报10种。全市抽中69户农户为调查点。
综合、平衡统计报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综合、平衡报表以年报为主。1949—1965年,统计内容有户数、人口、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及行政区划、人口年龄情况、人口变动情况、城市公用事业概况。1966—1970年,增设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像发行情况、气象情况。1971—1977年,增加长江水位情况。1981年,增加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1985年,设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统计报表。1988年,综合、平衡报表设有城市基本情况年报表、国民收入统计报表和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报表。城市基本情况年报表分人口和土地面积,农业,工业,交通、邮电、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市政公用事业,社会治安,商业,外贸与外经,教育、科技、文化,劳动工资,财政、金融,行政区划等项内容。国民收入统计报表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生产、消费及积累平衡,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消费,居民消费水平,国民收入积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总产值、净产值,独立核算集体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农民消费,非农业居民消费,社会消费等内容。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报表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构成项目,前者又分为按当年价格和1980年价格计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后者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统计资料】
市统计部门整理编印的统计资料,主要有年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资料(精装本和简要本)、统计资料专辑等,并定期发布统计公报。1984年后,每年发行的各种统计资料近百期。
统计资料精装本收集综合、工业、农业、商业、物价、固定资产投资、交通邮电、物资能源、劳动工资、文教卫生、财政金融等主要部门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统计数据。精装本长期属机密级统计资料,按规定范围发行。80年代中期后,在不违背保密原则下,发行范围有所扩大。印行的23种精装本分为:1949—1957年、1958—1962年、1966—1970年合订本3种;1963—1965年和1971—1987年各年度的20种。
统计资料简要本于50年代开始编印。按季度发行,后也有按半年度或年度发行的。80年代,简要本规范化,收集范围与精装本相似,只是统计资料指标设置较为简单,未细分类,发行时间早于精装本。全市编印的简要本资料主要内容有:1952年各种基础数字统计表;1953年上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统计资料和全年农作物统计表;1954年公私营经济比重统计年报表;1955年第二季度国民经济财政、金融、贸易、计划执行简要报告,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公私营经济比重,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各部门计划执行情况简要报告;1980——1987年各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简明统计资料。
全市发行的统计资料专辑有:1979—1980年编印的《安庆市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81年编印的《1976—1978年工业生产发展情况对比资料》、《安庆市三十一年来国民经济发展成就统计资料》,1982年编印的《我市1982年国民经济收入形成情况统计资料》,1984年编印的《建国三十五周年》和《奋进中的安庆》图片资料等。
1980年建立统计公报制度。1985年以前,通过市统计局主办的《统计简报》或《送阅资料》,定期公布过去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资料。1985年起,每年3月前后在《安庆日报》(原名《安庆新闻报》)上发布统计公报。此外,还建立国民经济综合月卡制度,按月向市党政领导和经济主管部门提供统计资料,对全市重点企业及主要产品建立定期公布效益指标制度。1982年4月起,增加市属24个重点工业、交通企业的能源进、销、存月报资料,并从5月起按月列报全市优质产品产值统计数字。
【统计调查】
市统计部门以承担国家、省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及部分专项统计调查任务为主,同时开展一些地方性统计调查活动。
全面调查
全市于1950年对工商业、1953年对手工业、1954年对社会购买力分别组织调查。1975年,由市革委会计划小组与物资、财政部门和银行组成全市机电设备库存普查办公室,按国家统一规定于6月1日零时对全市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包括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单位和街道企业)和事业单位未安装的全部机电设备进行普查。1980年,配合市城建局普查施工企业情况,调查统计全市知青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1987和1988年,调查全市非交通系统民用汽车的拥有量、载货量和油耗量,配合物资部门开展钢材普查。
抽样调查
职工家庭生活调查1980年第二季度,恢复职工家庭生活调查工作。市作为全省5个调查城市之一,成立市职工家庭生活一次性调查领导小组。全市704户职工家庭被列为调查对象,主要了解和掌握不同收入水平职工家庭的就业情况、货币收支、消费构成和主要商品消费品量等。1984年7月,市被列入国家183个调查重点城市,开展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基本情况一次性调查。调查户扩至1000户。此次调查后公布人口、就业及收支情况,居民家庭贵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居民住房情况,1985年居民家庭耐用品需求预测等资料。
农村抽样调查1982年7—8月,对郊区早稻产量进行抽样调查。1983年,对十里铺、长风、杨桥公社150户农户作简易抽样调查。1984年,抽样调查郊区农民收支、耕地、生产资料拥有数量。1985年调查农户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同年,市统计局建立农村农产量抽样调查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制度。1987年2月设立农村抽样调查队。
人口抽样调查1984年起,每年进行一次人口变动情况调查,主要内容为人口出生、死亡、迁出、迁入等。1987年,全市开展1%人口抽样和人口定点定期调查。
专门调查
1984年,为了解市场物价动态、商品质量变化和群众对市场物价变化的反映,专门调查全市65个国营、集体单位和农贸市场的商品价格。1985年,市统计局组织专业统计人员先后对市皮革厂、造纸厂的生产状况与经济效益,市电器开关厂、余良卿制药厂、火柴厂、东风袜厂、造纸厂的用工、奖金情况和石化总厂基建投资情况进行重点或典型调查。1987年,全市首次进行投入产出调查,共分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及构成、库存结构,生产(经营)价值构成和库存,行政事业、金融保险业务总值构成,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附属机构人员及服务情况,差旅费用等8张调查表。同年,根据市主要领导的意见,跟踪调查全市亏损企业和盈利大户,定期反映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产品销售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普查
1950年4月,根据全国统一部署,由市财经委员会等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第一次工业普查。普查范围是公营、公私合营及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矿企业。普查收集标准资料时间为1949年。普查表分甲、乙类2种,按企业规模大小定填表种。
市第二次工业普查从1984年11月开始,历时三年半。普查范围为乡以上全部工业企业,以与国计民生联系密切的工业企业为重点。普查收集标准资料时间为1985年。普查表分甲、乙、丙类3种。全市填甲类表企业67个,填乙类表企业92个,填丙类表企业178个,列入简易调查的非独立核算单位41个。这次普查以统计局为主,经委、计量局、工商局、劳动局等参加,组成市工业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市成立各级工业普查办公室276个,专职从事普查工作人员1085人,参加普查工作人员6906人。
人口普查
1953、1964和1982年,全市共进行3次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间均为当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人口普查是由市公安局、统计局、民政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见卷三·人口、民族,卷四十五·公安)
【统计分析】
1970年以前,统计分析一般采取在专业统计中附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式。1979—1983年共提供进度分析报告资料169篇。1984年后,统计分析报告编写任务纳入专业统计人员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市统计局成立统计分析研讨小组,定期拟出分析提纲和评选优秀分析报告。
市内用于报告浅层次或综合性统计分析资料的有《统计简明资料》、《统计简报》和《统计信息》,用于报告深层次专题性统计分析结果的有《国民经济统计分析报告》和《送阅资料》。1985—1988年共编发494期统计分析报告资料。同期,全市撰写专题统计调查报告近百篇,有6篇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在全省统计分析会上交流。
在第二次工业普查期间,全市编写工业普查资料分析文章390篇,提出建议和措施303条,其中有57条被采纳,产生约2400万元的经济效益。
1986年,市统计局加入全国部分中等城市统计信息交流网和长江沿岸24城市统计交流网。1987年,加入南京经济协作区统计交流网。
上一篇:物价
下一篇:审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