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70年代开始,在防止新污染产生的同时,对原有污染源进行治理,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力求污染物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防治】
市内大气污染特征是能源型污染。防治经历2个阶段:1972—1983年,开展锅炉改造,消烟除尘。1983年开始,以改变城市燃料结构,积极推行以集中供热和城市气化为主的多种途径综合防治能源型污染,把大气污染防治与节能、改善工业布局和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
工业锅炉更新改造
全市生产用煤为生活用煤量的5倍,而且绝大多数以烟煤供应锅炉。1980年起,在市属工业锅炉安装消烟防尘设施。至1988年,共改造锅炉938台,减少烟尘排放2700吨。
工业炉窑改造
工业窑炉改造技术难度较大,进展缓慢。1981—1988年改造工业炉窑385台,累计完成改造率65.8%。
发展民用型煤
城区生活燃料以煤炭为主,60年代年均需要生活用煤炭12吨左右。1968年初,开始在城区居民中推广蜂窝煤球,实现蜂窝化。同年,市燃料公司安装第一台蜂窝煤球机,年产型煤2000余吨,城区民用型煤的普及率达10%;1978—1988年,型煤供应量达7万余吨。1988年,全市型煤供应量为1968年的35倍,城区蜂窝煤普及率达73%。市燃料公司当年购置设备生产φ220毫米型煤。共有67个饮食服务单位使用,年节煤6125吨。
创建无黑烟区
烟尘控制区为城区两路一街(孝肃路、人民路、吴越街)。对区域内各种燃煤炉、窑、灶的烟气黑度和烟尘浓度进行监督管理。1984年开始,京津餐厅、状元府宾馆、万家春饭店、江万春水饺店、四季春饭店、一品香饮食店先后安装使用由上海科协推广的新型节能设备——抽扳顶升反烧燃煤机械设备共10台,减轻了烟尘污染。此外,对工业小区实行集中供汽,减少烟尘污染。1985—1988年建成以有机化工厂、农药厂、新生布厂、第二毛纺织厂、一棉织厂等8厂为中心的7个联片供气区。同时开发使用沼气。1986年,市酒厂利用制酒糟粕制取沼气,日产沼气2000立方米,除供本厂食堂及工地锅炉使用,还供应周围500户居民用于生活。
工业废气治理
1972—1988年,全市完成主要工业废气治理项目38项,总投资308.2万元。1988年,全市工业生产中废气排放总量为17261万标立米,经过净化处理的为16341万标立米,处理率94.7%;工业粉尘回收量0.22万吨,回收率56.4%。1978—1988年,石化总厂炼油厂环境工程总投资为2238万元,建成各类“三废”治理设施17套(座)。其中,处理废气设施4套(座),焚烧大量无法利用的瓦斯气体、沥青尾气,年均回收余热5.66亿立米,回收酸性气318万标立米,回收碱7491吨。1988年,石化总厂废气排放合格率为100%,可燃气利用率炼油厂为95.4%,化肥厂为100%。市直化工企业工业废气年排放量4.27亿立方米,其中经处理的4.17亿立方米。
【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工作始于70年代末。1979—1988年,共完成纺织印染、化工、造纸、电镀、制革、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等工业废水治理项目53项,总投资2584.29万元。1988年,全市工业废水处理1769.37万吨,处理率达88.1%,处理达标率为36.9%。
工业废水处理
市纺织工业实施以COD和BOD5为主的生化方式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印染色织总厂1981年投资47.36万元,建成日处理3600吨污水二级生化处理设施1套;毛纺厂1985年投资110万元,建成洗毛、染毛废水治理工程,日处理废水1500吨;第二毛纺厂1987年投资10万元,采取混凝沉淀法为主的工艺处理洗毛、染毛废水,使废水变清。
1978—1988年间,石化总厂炼油厂建成污水处理系统10套,处理污水能力29420吨/小时,合格率为74.1%。石化总厂化肥厂共建成各类处理设施10套(座),其中污水处理系统6套,处理污水能力3564吨/小时,合格率78.5%。
1979年制革工业开始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新工艺。1980年,对铬鞣废水进行铬回收,回收率可达80~90%。1983年投资35万元,建成日处理1200吨的污水处理场1座,铬回收装置1套,铬酸泥的年处理能力65吨。
地区化肥厂1985年投资35.9万元建成造气污水曝气闭路循环工艺设备,过滤有毒害物质,同时革新碳化等5项工艺,每年减少220万吨含氨废水外排。1986年投资75万元,建成MQ催化脱硫装置,代替稀氨水脱硫,每年回收硫磺20吨。
造纸工业废水污染长江岸边水质十分严重。1984年,安庆造纸厂投资9.4万元,自行设计制造1套造纸白水回收装置,分离白水中的纤维、填料和胶料。投入运行后,白水中的悬浮物含量由1664毫克/升降为7.8毫克/升,符合废水排放要求。
市纤维板厂年废水排放量达21.64万吨,污染物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为800毫克/升。1982年投资60万元,建二级生化处理污水处理站1座。1982年投入运行,日废水处理能力为1500立方米,处理率100%,化学耗氧量除去率达80%以上。
1978年,全市电镀行业推广无氰电镀和低铬钝化新工艺,减少废镀液外排。1984年,市电镀厂投资5万元,购置2台离子交换塔,采用离子交换法,除去废水中的阴、阳离子,处理率达90%以上。废水中六价铬、镍离子浓度由50~200毫克/升降低到排放标准以下。
1987年12月,四八一二厂、四七七厂、四八五厂共投资41万元,建成3套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电镀废水96.4吨。
医院污水处理
市环保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市内6所县以上医院于1987年以前治理外排污水。1982—1987年,各医院共投资61万元,建成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加氯设施、双虹吸加氯处理设施、二级生化处理氯酸钠消毒设施各1套,日处理污水能力1030吨,处理率60~100%。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1980年以前,工业固体废弃物煤渣堆积如山,占用场地,影响生产和环境卫生。1981年始,对煤渣实行综合利用,黑渣做燃料,劣渣铺道路,碳化煤渣作水泥原料。1984—1988年,供给砖瓦厂、石灰厂作燃料的煤渣达44.83万吨,供给修路煤渣3.37万吨,用于水泥原料渣5200吨。1988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表5—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概况


上一篇:环境监测
下一篇:环境管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