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词法
1、代词一是人称代词。本地区人称代词的单数和复数,都和普通话有较大差别的表达
方式。如:

2、时态助词与语气助词普通话中有时态助词“着、了、过”。表动作、行为或状态的完成用“了”,表动作正在进行、状态正在持续用“着”,表动作行为或状态已成过去的用“过”。“着、了、过”语音形式不同。
普通话中还有个语气助词“了”,用在句末,有成句作用。时态助词“了”与语气助词“了”,语音形式相同,故又分“了1”与“了2”。
区内方言的时态助词与语气助词有一些交叉的差异。
一是表示动作完成(相当于“了1”)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相当于“着”),语音形式相同;普通话中应用“了1”、“了2”的在区内方言中语音形式不同。如:
风来着,
雨来着,
和尚背着鼓来着,
媳妇点着火来着。
这首儿歌中,只有“背着鼓”,“点着火”的“着”是表示动作持续的,其余四个“着”都表示动作的完成。这种在语法上以“着”代“了”的现象普遍存在:
动词后——吃着、人死着、灯来着、父母不在着。
动补后——碗打破着、菜太贵着、眼睛小着、伢大着就好着、人老着头毛也白着。
形补后——鞋大很着、天热死着、西瓜红透着。
以上的“着”,在普通话中都是“了”。这种语法表达方式,全地区一致,只是在发音上稍有不同,安庆念如“着”,桐城如“之”,在贵池如“子”,其余各县大致读如“得、达、在”,都是轻声。
二是普通话应该用“了2”(语气助词)或者“了1、了2”并用时,区内多用“着了”。如:
吃着了老着了
天冷起来着了人多起来着了
我跑两趟着了书看三遍着了
最后两例在分别表示动作已完成,事态又有变化时,才用“了”。
书看着(了1)三遍了(了2)。
我跑着(了1)两趟了(了2)。
在表示事态略有变化,前面又有副词“快、要、该、就”等助词时才用“了”,如:
快下班了水要开了
该我上去了就要家去了
在表示否定时也用“了”,如:
不吃了没有饭了
莫骂了别打了
三是在安庆市、贵池县等地,表示动作的完成,还用“着”、“过”、“了”的叠加形式来加重语气。比如表示完成吃饭的动作,可有以下加强语气说法:
吃着
吃着了
吃过着了
吃过着了了。
最后一个例句前一个“了”重音,读[liau],后一个读轻声。
3、形容词的多种形式安庆地区形容词的修饰成分与附加成分丰富多样,富有表现力。这些成分与中心词组成的“BA(的)”式、“ABB(的)”式和“四字语”,通俗生动,褒贬分明,如:
BA(的)式单音形容词前加修饰。
前加名词——壁陡铁硬猫软风嫩瘟酸蒙细漆黑屁枵(薄)
前加形容词——生疼焦干稀碎精光鲜甜恶热极乌死冷
前加动词——滚烫飞开刮毒绷脆拍满拍饱
ABB(的)式单音形容词后附重叠词素。
后附重叠名词——软猫猫急猴猴长腰腰光玉玉黑洞洞亮光光
后附重叠形容词——干燥燥黄爽爽寒凄凄慢悠悠火辣辣红稀稀
后附重叠动词——痒爬爬烂抓抓干蹦蹦活跳跳空捞捞硬戳戳
此外,宿松、贵池等县还有以“BB”作为前加成分而形成的“BBA(的)”式,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如:
滴滴大点点长边边溜跑跑溅温温热末末了
四字语,单音节或双音节,运用各种形式扩展、补足而成。
形容词或名词BA后附加xy组成“BAxy”——铁硬乒乓猫软叮当笔直仰仰
瘟腥哇哇鼻涕拉呼赤脚拉啪
形容词或名词A附加XYZ或“Axyz(的)”——矮不龙冬直不笼统粘兹哒咕
仰不叉天破不罗梭干不拉乎
双音形容词插入“里”成“A里AB”——脓里脓包拉里拉瓜妖里妖怪
邋里邋遢毛里毛糙懵里懵懂
两组词同义并列成四字语——清汤寡水踢手拌脚死水呆套清嘶鬼叫
戳是弄非堆山塞海
A+B重叠成“AABB(的)”——麻麻癞癞筋筋拉拉唧唧哝哝包包累累
严严合合慢慢掏掏
“AxAy(的)”——刮锅刮灶火烧火辣毛手毛脚瘪滋瘪味大惊大咋
多大多粗
使用“乌、巴”组成“乌A巴A(的)”——乌大巴大乌高巴高乌长巴长
乌重巴重
使用“而、之”组成“A而B之(的)”——轻而狂之大而花之恭而敬之
随而便之
拟音四字语——叽哩咕噜乒铃乓啷噼哩啪啦叮铃当啷
综合四字语——乌焦巴弓五马洋西精五六卫奸巧滑坏以疯作邪
毛估带猜
二、句法
1、状语的特殊用法一是状语后置。在普通话中,状语在谓语(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前,区内方言有一些状语相反,常放在谓语后而出现在句末。最突出的是“添”字。如:
打点水添加点汤添买点菜添加几样添住一晚添嬉两天添
二是状语的修饰成分省略。“再”作为状语,常用来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先后的关系。如:“吃完饭再玩”、“想好了再说”,区内方言常常使用“再”,省略后边将要出现的动作,因之“再”也常常在句尾。如:
等一下再。准备好着再。
上昼来不及,下昼再。
电影看过再。放假再。
2、补语的不同表达普通话中的可能补语,通常紧挨动词谓语并放在宾语的前边。如:“我打得过他”。区内方言相反,可能补语常在宾语之后,这往往在表示不可能的时候。如:
我讲渠不过,也打渠不过。
你赛渠不过,也搞渠不过。
渠瞒你不倒,也骗你不倒。
我拉渠不来,劝渠不了。
3、双宾语的位置颠倒普通话的宾语句中,一般都是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如:“妈妈给我一块糖”。区内方言有跟普通话相同的说法,也有不同的说法。不同在于将两个宾语的位置对调,即指物的宾语在前,指人的宾语在后。如:
渠把本书我,我把支笔渠。
借五块钱我,还两块钱渠。
还有将指物宾语放在句首、指人宾语放在句尾的,如:
戏票把你一张柴把一担我书把两本渠
4、与“把”字有关的句式普通话用“把”组成的句子叫“把字句”,又叫“处置式”,区内方言的这种句式与普通话一样。如“小偷把我钱包扒去着”、“渠把本子撕破着”。
但区内方言还用“把”字组成其它句式,或还有其它用法。
一是组成被动句。普通话用“被”组成被动句,“被”字的作用是引进主动者,同时表明主语是被动者。区内方言不使用专用介词“被”字,而是用“把”、“把在”、“给把”等引进施事(主动者),同时表明主语是受事(被动者),从而构成被动式。如:
我把你打,我把你打。
我把你槌三下。
碗把在渠搭脱着。
这棵树给把大风刮倒着。
因此,在有“把”字的句子里,必须分清是“把字句”还是“被动句”,这必须根据当时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加以判断。
二是“把”字多功能。区内方言用“把”字时还有一些普通话所没有的含义和用法。如:
你把我写封信(替)。
我把你出气(帮)。
钱把你,莫再找我了(给)。
衣料把你,笔把我(送)。
渠早就把婆家了(嫁)。
快点把奶,小伢饿很着(喂)。
三是不同的估计方法。普通话中“把”字放量词或“百千万”等数字后面,表示约略估计。区内方言与普通话有相同之处。如:
这个村子百把人。
那棵树丈把高。
“百把”、“丈把”表示数字不大或一般状况。区内方言在“把”后再加量词或数词,如:
渠走年把年了,你还不晓得?
学生有百把百,实在坐不下了。
一天要条把条烟。
上堤有万把万人,真多!
“年把年”,“百把百”,“条把条”,“万把万”都是强调数字大或程度高。
5、疑问句区内方言在表示疑问时,有与普通话不同的疑问方式,即在谓语前加疑问副词“可”的办法表疑问,这种疑问句代替了是非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如:
这话可是真的?那钱可是他的?
你可看清楚了?你可认得渠?
渠可讲来?可吃着?可看电影?
外国佬可喜欢吃粑?
6、比较句普通话中的比较句,有相等式和不等式两种。相等式的说法,区内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不等式的“A+比+B+形容词”格式,区内方言也和普通话一样。但方言中还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一是A+形容词+“过”或“似”。如:
火车快过汽车。
渠高过我。
合肥大似安庆。
小张大似小李。
二是A+形容词+B+形补。如:
渠高我一个头。
我大渠三岁。
这条路长畏条一大截。
大米多小米两包。
7、否定与肯定区内方言在表示肯定和否定语气时,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示法。一是用否定词表肯定,如:
叫我不看电影,我非看。
叫渠莫吃生冷,渠非吃。
渠不也有花衣,渠不穿。
我不也是参军过后才工作的。
二是古语否定词口语化,如:
莫瞎讲。莫做亏心事。
莫把渠当外人待。
三是不同的否定方式,如:
我唱不来歌,讲个故事可好?(唱不来——不会唱)
渠这个人讲不信,随渠!(讲不信——不听话)

上一篇:第二节 词汇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