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1年安庆地区中心卫生院设立妇幼保健课,第二年正式成立安庆专区妇幼保健所,各县也相继成立妇幼保健科和儿童保健科。1985年底,全区妇、幼卫生保健人员共有148人,乡村接生员3599人,县、区、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基本健全。
一、新法接生
建国前安庆地区普遍实行旧法接生,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极高。
建国初期,安庆地区妇幼保健所一方面培训新法接生员,一方面改造旧式接生婆。1958年全区已办产院1445所,有产床7308张。新法接生率在边远山区为50%,而城镇已基本普及。1963年新法接生率有所下降,不久便继续回升,1979年的比率是90%。
1984年8月地区保健所在潜山县召开全区妇幼卫生改革座谈会,进一步推动新法接生。1985年全区新法接生率为97.90%,破伤风发病率减少到1.30‰,产妇死亡率降为4.24‰,住院分娩率为28.22%,产前检查率为78.03%,产后访视率为70%。
1988年,地区在望江、枞阳、太湖、桐城、岳西、潜山等县各选择一个乡实行试点,大力推广优生优育。
二、妇女保健
1、妇女“五期”保护1958年安庆地区城乡实行妇女“四期”劳动保护,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在农村强调按妇女生理特点适当分配工作,有“三调三不调”规定(月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产假定为40天左右。在城市对妇女的“四期”保护,主要是实行妇女劳动保护条例。70年代末,进一步宣传对妇女进行“五期”劳动保护(除原“四期”保护外,又增加更年期保护),在城镇工矿企业里,普遍建立了妇女卫生室和哺乳室。进入80年代,地区工会曾举办劳动卫生培训班多期,1985年还举办了工矿企业女工劳动保护知识讲座,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妇科病普查与防治50年代末,区内各医疗单位对子宫脱垂等妇科病开始调查登记。至1961年,全区共查出子宫脱垂患者5353人,闭经70684人。第二年即展开全面治疗,两病的治愈率都达到65%。70年代,地区妇幼保健所先后举办多次技术讲座(或学习班),以治疗“两病”(子宫脱垂、尿瘘)为主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各县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和县保健站站长都参加了学习。1979年地区医院和解放军116医院,先后派医生前往宿松县复兴区和陈汉区、太湖县小池区、怀宁县三桥区协助当地医院进行“两病”手术工作,当年全区共治疗子宫脱垂患者624人,尿瘘患者91人。1985年后,地区妇幼保健所对地区化肥厂、月山铜矿、新华印刷厂465名女工又进行以防癌为中心的妇科病检查,对查出的病人都给予了治疗。1987年在全区范围内又查出妇科病人29626人,均及时进行了治疗。
3、妇女孕产期保健从80年代起,地区医疗机构除在城镇厂矿进行围产期保健登记外,还在农村进行保健试点工作。1984年初,地区妇幼保健所在潜山县余井区4个乡12个村开展围产期保健试点,并对余井区39名乡村医生、接生员分批进行理论培训。驻点医生下村辅导并挨门逐户对孕妇进行登记、填写记录卡、掌握重点监护对象。1985年地区又在潜山县余井乡实行“母子系统管理”试点工作,对1982年1月份以后出生的婴儿和1985年的孕产妇全面进行体格检查、登记建卡。
三、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主要包括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托幼机构的卫生指导以及城乡散居儿童的系统管理等。
1、儿童保健检查建国初,安庆地区只有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儿童进行健康检查。60年代初这项工作得到加强。196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怀宁、东至、贵池等7个县的2154名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宿松县对城镇散居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袋。1979年全区共查出不同疾病的儿童患者1664人,并给7岁以下儿童实行免费驱虫治疗。80年代初,儿童健康检查包括体检,血色素和红血球测定,以及智商测量等项。1986至1988年,全区共查出患有各种疾病的儿童51753人,其中70%的患儿先后得到治疗。
2、预防接种1958年安庆专区各地先后出现麻疹、流感、流脑等流行病,各地保健站随即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接种。60年代初,接种各类疫苗的人数明显增加,仅1961年区内各县保健站就接种百(日咳)白(喉)混合疫苗44064人,白喉疫苗102190人,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284186人,卡介苗257500人,牛痘苗119869人。从1980年开始,安徽省卫生厅确定妇幼保健部门担负新生儿卡介苗接种,1981年分配地区卡介苗接种107500人。为完成这一任务,各县保健站对接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地区妇幼保健所派医师下县进行巡回检查,到1985年底止,全区共接种卡介苗379275人。
3、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1979年地区各县妇幼保健站,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并对各县7~12岁儿童给予免费驱蛔治疗。
1984年安庆地区各县抽调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内、儿、放射科医师,给患病儿童胸透、血检、粪检,发现城镇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农村中以砂眼、肠寄生虫发病率较高,并针对儿童不同疾病,给予药物治疗。同年,安庆保健所还在宿松县复兴区(平原)、枞阳县白云区(丘陵)、岳西县天堂镇(山区)调查小儿“两病”情况,查出贫血发病率为73.57%,佝偻发病率为24%,为防治小儿“两病”提供了基础资料。
4、对托儿所、幼儿园的保健指导1960年区内各县开始进行新法育儿知识宣传。至1965年,各县都建立了幼儿健康卡,并配备了保健箱。70年代末,各县进一步改善了城镇及部分乡村幼儿园、托儿所教室的采光和环境卫生条件,同时指导各园、所开展儿童“三操锻炼”,加强了儿童保健。
1982年地区保教委员会举办了全区幼师训练班,开设“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等专题讲座。同年,枞阳县举办全县妇幼保健人员训练班,地区保健所派医师前往,并作了“婴幼儿保健与教育”等专题讲座。到1985年止,全区共培训保教人员1000多人次,并选择一部分托儿所、幼儿园,开展“保、教结合”的指导工作。
上一篇:第一节 卫生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