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爱国卫生运动
1950年成立安庆专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动群众订立爱国卫生公约,开展反细菌战和卫生防疫宣传工作,举办反细菌战训练班。
1958年,专区成立除“四害”(麻雀、老鼠、蚊虫和苍蝇)机构。这一年,仅东流和至德两县就发动676598人次,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1976至1977年,地区爱卫会会同安徽省幻灯制片厂在太湖县望天公社、宿松县北山大队拍摄“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造厕所、水井、牲畜圈、炉灶、环境卫生)的科教片,同期还组织卫生检查团,赴池州地区检查卫生工作。
1978年以来,地区爱卫会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4次,出版《卫生宣传》报43期、《爱国卫生简报》34期、《灭鼠简报》22期、《五四三》活动简报6期。
1982至1984年,在开展“全国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区共评出先进单位366个、先进个人891人、卫生家庭1210个。潜山县、贵池县曾被评为先进县,受到上级表彰。1983年地区爱卫会出席全国改水会议后,坚持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兴建土自来水厂,改良水井,革新沙滤池,使全区近200万农村人口吃上了清洁卫生水。东至县东流镇菊江渔业村,全村21户家庭自筹资金1万元,建造起1座高10米,容量为15立方米的水塔。桐城县唐湾乡八一村,发动群众集资,自已动手挖沟埋管,引水自流,从而结束了吃水靠肩挑的历史。
1985年以来,全区在开展创建文明县城竞赛活动的同时,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全区10个县由地方财政投资816万元,新建和改建农贸市场9处,扩建和拓宽路面7590米,维修道路29800米,扩建下水道12155米,疏通下水道8200米,填平污水坑洼9603米,清除垃圾32416吨,新建垃圾池97个,维修垃圾池101个,植树147990棵,建造花圃2292个,新建公共厕所8个,维修公共厕所120个。
1986至1988年,全区除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外,还大力开展灭鼠、灭犬活动,出现一批无鼠害县城和乡镇。据抽样调查,枞阳县长沙乡,鼠密度室内下降到0.25%,室外下降到0.47%,成为全省第一个无鼠害乡。经省、地爱卫会技术鉴定考核,宿松县酒厂鼠密度由10.23%下降到1%,怀宁县红星乡、潜山县粮食系统基本实现无鼠害。1988年1至9月,根据狂犬伤人情况,各县发动群众打杀狂犬19100只,确系家犬则实行登记建档,注射狂犬疫苗,以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同年10月,地区爱卫会在桐城县召开会议,表彰了22个灭鼠先进集体和14个灭犬先进集体。
二、疫病防治
1、传染病预防60年代前曾在居民集中地区和在校学生中普遍进行牛痘、霍乱、伤寒等疫苗注射,以预防天花、霍乱、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70年代,对学龄前儿童注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白质炎糖丸疫苗、卡介苗以及霍乱免疫制品。80年代以来,对一周岁以内儿童接种脊髓灰白质炎糖丸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和卡介苗等。
1953年,潜山县发现3例天花病患者,以后未发生此病;1980年以前,白喉病年发病率为0.23/10万,1980年以后,年发病率降至0.06/10万;1980年以前,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284.36/10万,1985年以后,年平均发病下降到6.66/10万;麻疹病,1980年以前,年平均发病为1311.5/10万,1985年以后,年平均发病率降到11.40/10万;脊髓灰白质炎,1980年以前,年平均发病率为0.06~0.42/10万,1985年以后,年平均发病率上升到1.54/10万。
1977年,地区先后在枞阳县钱铺大队、怀宁县高河公社白马大队、潜山县河镇公社庆丰大队、宿松县北浴公社四吉大队进行了肺结核传染病检查,发现患活动性肺结核病111人,平均患病率为1.76%,其中痰片阳性25人,阳性率为3.9%。1983至1987年,地区防疫站对月山铜矿、地区化肥厂、地区水泥厂职工进行结核病调查,发现肺结核病阳性率分别为2.71%、3.18%、2.14%。据统计,从1979至1988年全区共接种卡介苗360.75万人份。
2、地方病防治
疟疾建国前,疟疾是区内流行最普遍的疾病。1952年,疟疾发病率为3.04%,1953年为3.98%,到1973年,年发病率仍高达3.46%。1974年苏、鲁、豫、皖、鄂5省对疟疾实行联防,采取休止期根治和现症病人根治、流行季节服药预防及开展灭蚊运动等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88年底,年发病率为0.03%,达到基本消灭。
血丝虫病俗称“流火”,过去在城乡患病率都很高。建国后,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发病率逐年下降,直至基本消灭。太湖县1959年有病人13381人,经过历年治疗,到1982年经抽样调查,阳性率为0.40%,基本上控制了流行。宿松县1954年患病率在5~10%之间,至1982年患病率下降到0.07%,基本达到消灭。1956至1988年,全区共血检4815960人次,查出微丝蚴阳性233973人次,大多采用了海群生粉剂和片剂进行治疗。
梅毒此病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性传染病。建国后,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性病传染机会大大减少。1958至1981年,岳西、桐城、太湖、宿松、潜山、东至等县,共血检420152人次,血清康氏反应阳性43802人次,阳性率为10.43%。对查出37427个病患者,均采用油剂青梅素予以治疗,至1980年全区已达到省规定的防治控制标准。岳西县自建国以来,经过22次反复查治,人群血清康氏反应阳性率已下降至0.85%,1981年经省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宣布该县基本消灭梅毒病。
头癣病俗称“癞痢头”。民国时期,患者遍及城乡,多为青年和少儿。1977至1983年,全区共查出头癣病患者65180人,平均患病率为1.30%,治愈64238人,治愈率达98.65%。
1981年经省、地两级共同考核,确定治愈率为95%以上,新感染率为万分之一以下,符合省规定的基本消灭标准。岳西县对头癣病一直采取理发、洗头、擦药、消毒综合性治疗,效果显著。1980年以后,该病已得到控制,复发和新患现象已基本绝迹。1985年省地检查验收后,认定该县为安庆地区第一个消灭头癣病的县。
布鲁氏菌病1985至1986年,全区共调查职业人群2835人,进行布氏菌素皮试,阳性为22人。望江、桐城两县调查自然人群4426人,皮试阳性为13人。个体检查未发现明显症状病人,血清凝集试验为阴性。初步判明区内为非“布病”流行区。
地方性氟病1985至1987年,全区共调查中、小学生133454人,查出氟斑牙患者11450人,牙患率8.58%。经查核,潜山县的雾下、双峰、岭头、岳西县汤池等地为氟病流行点。
三、公共卫生
1、食品卫生1956年以后,全区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主要是贯彻执行卫生部、商业部共同制定的《食品卫生“五四”制》。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颁布后,全区举办各类从业人员知识培训班365期,共培训25373人,同时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对查出患有传染病的1303人进行了处理,其中70%的病人已调离工作岗位;对不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厂家和危害人民健康的食品,及时进行了整顿和销毁。1984年地区防疫站监测了地区食品公司135吨冰蛋,查出其中24吨有细菌污染,当即予以封存。太湖县1981年检查78家经营食品户,销毁霉烂麻饼、方片糕187份,停止了22家私人作坊的汽水生产。1985年,该县又销毁不符合细菌学指标的冰棒1万余支,霉烂面条1662斤,浑浊香槟酒1632瓶,变质猪肉180斤,过期软装饮料1050支。贵池县1984至1985年,先后抽检各类食品700多份次,销毁各种违法食品12000余斤,封存违法食品添加剂2200斤,对不符合卫生法要求的秘密作坊和池州镇杏村冰棒厂,作出停产、没收成品和罚款的处理。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是搞好食品卫生的重要措施。截止1988年,全区已配备专职食品卫生监督员65名,卫生检查员425人。东至县为加强食品卫生技术力量,还配备专职医生4人,并在有关单位和食品卫生部门中选拔31人,由政府任命为食品卫生监督员。
建国以来,虽加强了食品卫生的管理,但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从1974年以来,全区共发生食物中毒19起,中毒人数876人,死亡24人。1980年,东至县中周村黄友兰家5人因误食毒蘑菇中毒,其中3人中毒严重,抢救无效死亡。1986年望江县桃岭乡群众采食野蘑菇,中毒62人,死亡17人。1987年桐城县挂镇乡狮象村一家村民结婚办酒席,有166人因误食细菌性食物中毒。
2、环境卫生1950年全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后,结合除害灭病运动,治理了环境卫生。1952年,订立爱国卫生公约,开展卫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1958年开展除“四害”运动,全民动手,扑灭麻雀、老鼠和蚊蝇。1974年推广“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造厕所、水井、牲畜圈、炉灶、环境卫生),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至1977年全区实行“两管五改”的大队达3041个,占总数的14.1%。1978年以后,地区对各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全面调查,到1988年已查清了城乡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分布以及饮用水口和水性疾病的发病等情况。
宿松县经过调查,已查出不同类型水源6720处,饮用大口井水人数占总人口数20.5%,饮长江水占9.35%,饮塘水占3.7%,饮简易自来水占0.72%,饮用水库水占1.97%,饮泉水占7.73%,饮湖水占6.18%,饮用手压机井水占0.41%。太湖县选择5个点,31种水源,进行卫生学调查和水质检验,从16个项目4968个水质分析数据中,查出该县水质普遍不良,为改水管水、防治地方病和流行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984年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颁发后,地区抓了旅馆、理发、浴室3个行业及部分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和候车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东至县在人流最大的十字街口,兴建交通岗亭和铁栏杆,制定公共卫生、市容卫生、环境卫生规章制度,以保持主要街道整洁美观。
1986年冬,地区组织对各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进行考核和评比,望江、潜山、宿松3县分获前3名,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3、放射卫生1986年全区共有放射工作单位180家,放射工作人员307人,有医用诊断X线机289台,工业用X线探伤机4台,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源10个,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3种。为加强防护,自1978年开始,地区大多数医院均采用隔室透视,增设管集屏简易防护设施,并对各级医院X线诊断机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先后5次集中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1979年,行署卫生局、公安处、科委、劳动局联合检查了地区医院、省311地质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并核发了许可证。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