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徽高等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由求是学堂改建的求是大学堂,作为安庆第一所近代高等学校正式成立。抚署委派藩、臬两司总办,每县各选送学生两名共100名为住堂正额学生,另招附课生(包括求是学堂转入的在校生)120名,总计有学生220人。光绪二十九年,根据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各省省会应设高等学堂。求是大学堂即在光绪三十年夏改为安徽高等学堂,并在原鹭鸶桥旧址扩建新校舍。光绪三十一年正式迁入,另派专员监督。扩充后的求是大学堂学额为240人,实招300人。因当时中学堂开办不久,没有毕业生,高等学堂新生来源多半是科举旧人,因此开设课程、讲授班级经常变动。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委派严复任学堂监督、聘姚叔节为教务长、刘文川为学监。严复针对教学难以一律的情况,决定将所有在校生一律改为高等学堂预科生,编为5个班,补习中学必修课1年。光绪三十三年,再从预科生中挑选师范生1个班,加授有关教育学课程。当年又增加预科生170人,编为4个班,因其中部分中学堂毕业生程度不够格,又增设1个补习班,故在校生共达10个班,学生470人。光绪三十四年停招预科生,加设理化专修科,招生100名,分理化、博物两科,以培养高小及中学理化、博物教师。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招本科生1个班,学生12人,辛亥革命后教学终止,学生转往北京大学。
二、安徽优级师范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徽巡抚恩铭根据清廷学部电令,将原安庆府试院改建为安徽省立师范学堂,由省提学使沈曾植在各县选送考生中录取272名,设初级简易科3个班、优级选科预科3个班,均两年毕业。优级选科预科班毕业后,则按其程度分别升入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博物3个选科班继续学习,四年毕业。宣统三年(1911年),省立师范学堂改为安徽省优级师范学堂,同时附设高等小学和附属中学各1所,以资学生实习。辛亥革命后,民国接办。民国15年(1926年)秋,本省军阀政府下令停办。
三、法政学堂
1、官办法政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徽巡抚恩铭根据清廷学部意见,将原培训已仕候补官员的课吏馆改办为官办法政学堂,经考试录取候补正佐官员60人。学堂校舍由旧都司署改建,委藩、学、臬三司总办事务。光绪三十三年,清廷诏令凡非正途出身、又非学堂毕业的捐纳保举、初任道府牧令丞卒佐贰各员一律入堂学习。光绪三十四年,学堂先后两次扩充,入学学生共500余人。课程分预科、正科、别科、讲习科、简易科5种。预科招收中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的青年学生,两年毕业后升入正科;正科分政治、法律两门,三年毕业;别科则招收具有中学程度的举贡生监、以及本省、外省实缺候补人员,三年毕业;讲习科招收本省实缺候补人员及本省州县保送的士绅,经考试合格者,学习一年半毕业;简易科为夜班,以方便未进入讲习科的在职官员进堂学习。另在士绅中,凡学行纯笃、乡望素孚者,经学堂同意亦可入学,一年毕业。以上各科教学均参照京师大学堂法律门(专业)及日本法政建成科开设课程,酌情增减,均以培养政治、法律官员为目的。辛亥革命后学堂停办,在校生后并入私立江淮大学。
2、公办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皖北教育会会长李国栋等,以藩库拨款及收取学费,创办法政学堂,又称法政讲习所。学生学习8个月毕业。辛亥革命后停办,在校生并入私立江淮大学。
3、私立法政专门学堂清宣统三年(1911年),程晓苏与光明甫共创,校址在平安岭张刚勇公祠。不久,因辛亥革命而停办,在校生并入私立江淮大学。
四、安徽讲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徽巡抚衙门在御碑亭前公屋创办安徽将校研究所。光绪三十三年春,改办为安徽讲武堂,设监督、提调各1人,分管学堂教务,课程分学科、术科两大类共21门课程。学员定额为60名,分高等、寻常、补习3科(学级),半年毕业。同年十一月,又改分为研究所(本科)、教导队(附科)两部。次年一月,先招研究所新生24名,均系各营选派的排长、司务长。辛亥革命后停办。
五、私立高等农业学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刘梧冈以围垦大渡口八都湖为校产,会同程晓苏创办私立高等农业学堂。刘自任董事长、程负责教务,设本科及讲习科,以原鹭鸶桥农工局为校舍,当年十月开学。后因原校产中部分私人财产纠纷,校产收入锐减,辛亥革命后学校停办。民国元年(1912年)春,改在东门外演武厅复校,设农业、蚕丝两科,并设农场、桑园及养殖场、缫丝厂等。民国2年春,省教育司收归省立,改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原高等农业学堂在校生大部分转入私立江淮大学。
六、安徽高等巡警学堂
宣统二年(1910年)。原安徽巡警学堂恢复,并改为安徽高等巡警学堂,堂址迁御碑亭前。次年辛亥革命爆发,学堂又停办,在校生转入私立江淮大学。
七、私立安徽高等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陈独秀利用原安徽师范学堂校址,创办私立安徽高等学堂,聘桐城马通伯为校长,陈自任教务主任。未及一年,因局势变化而停办,后并入私立江淮大学。
八、私立江淮大学(省立法政专门学校)
民国元年(1912年)6月,程晓苏独自募款筹办私立江淮大学,先后聘请邓绳侯、光明甫任校长,刘希平任教育长。首届学生主要是接收法专、私立高等农业学堂,及安徽高等巡警学堂在校生共1000余人。大学分文、法两院,法学院又分政治、经济、法律3系。校舍初设于双莲寺街旧电报局,继因校舍不足,再迁原官办法政学堂旧址,新建教学大楼一座,及教职员宿舍、图书、印刷室等,另购东北边地基一片为体育场。民国2年,军阀倪嗣冲督皖,下令学校停办。江淮大学因系私立,且学生过多,未能即停。民国4年,经巡按使韩国钧的调停,改为省立法政专门学校。
民国8年(1919年),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迁往菱湖原女子蚕桑讲习所校址。冬,省军阀当局任命前清旧官僚张鼎臣任法专校长。张贪污腐化,被学生驱逐。张离校后,军阀当局又任命同样贪污腐化的旧官僚丁述明为法专校长,全校师生遂罢课40多天以拒绝丁到校任职。当局无奈,只得从上海请回光明甫任法专校长。民国10年,安庆发生了军阀马联甲枪杀学生姜高琦的“六·二”惨案,法专校长光明甫大义凛然,面对军阀的枪口进行了正义的斗争。在反军阀斗争中,法专进步教师蔡晓舟与学生童汉璋、周新民以及安庆其他学校学生许继慎、王步文等,积极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至民国15年1月,在中共安庆特别支部(书记杨兆成)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法专支部。同年,军阀孙传芳派其部下陈调元任安徽总司令,陈下令查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光明甫等遭通缉。
九、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民国11年(1922年),省教育厅以大渡口八都湖原私立高等农业学堂的校舍,筹建工业专门学校,分土木、机械、电气等科,任命刘贻燕为校长。民国12年,省教育厅长江彤侯欲以工专经费筹办大学,改工专为第一高级中学,推王星拱、刘贻燕为大学筹委会正副主任委员。工专的学生转入东南大学。未几,省库支绌,加上军阀混战,大学终未办成,第一高中也并入城内第-,中学。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