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研究与应用
50年代初,区内农业耕作制度多为一年一熟或两熟。1955年后,各县相继试种双季稻,并大面积推广,使稻谷产量增长一倍。1957年,桐城县双季稻占水田面积50%,是全省大面
积推广双季稻的县。1958年,该县白果乡亩产超“纲要”,获国务院颁发的奖状。60年代,推广以双季稻为主的耕作制,其收获约占粮食总产量90%。1964年,国务院颁发奖状给桐城徐河公社,表彰其科学种田夺高产。1970年后,在全区推广杂交稻成功,使产量增长80%左右。宿松县近十年仅杂交稻一项,就增产稻谷2亿多公斤,产值1亿多元。1988年,全区杂交稻推广面积已达130万亩,逐年累计增产稻谷9.4亿公斤,增收1.8亿元。同时,由于推广甘兰型油菜及栽培技术,使产量和质量大为提高,由原亩产40公斤左右提高到60公斤以上。东至县1985年引种15万亩、亩产65公斤,总产达9840吨。以上3项重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全省均处于领先地位。至于棉种的改良和管理技术的改进,亦使原来亩产皮棉50公斤以下,提高到1987年的69公斤。
在推广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中,茶叶产量一般可提高一倍以上。在推广南橘北移、北缘栽培技术上,曾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因地制宜利用小气候的有利条件而获得成功。柑橘产量由1983年的50万公斤,提高到1985年的500万公斤。
建国初,全区科技成果未作统计。至1977年12月,始由地区科委及科学技术大会办公室组织各县及地直单位申报,挑选出意义较大、水平较高的78项,汇编在《安庆地区科学技术成果简编》中,其中工业35项,农业25项,医药卫生18项。
1979至1984年,区内农业系统又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14项,完成科研课题96项,其中属全国协作的29项,共有14项获奖。地区农科所参加协作研究的《褐稻飞虱远距离迁飞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所另一项参加协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熟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获1986年国家科技三等奖。以上为地区获得的高等级奖。
“六五”期间。全区共取得科技成果653项,其中国家级成果13项、省(部)级成果100项,一般成果540项。1986年,有14项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三等奖2项。1986年,有14项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三等奖2项、四等奖5项、荣誉奖7项。1987年,有6项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2项。同年,地区初步评选出的212项优秀科技成果中,有的居国内领先地位,有的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如怀宁县林业局、科委研究的“马尾松人工整枝技术研究”,总结出“十字法”,后在怀宁长岭岗林业基地推广4800亩,使马尾松林平均每亩净增产值50元,年总产值24万元。望江县酿造厂的风酿酱油,采用了多菌种多酶系新工艺,质量指标均超过部颁一级标准,原料全氮利用率提高20%,功效提高6.5倍,能耗下降45%。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及省级多项奖励。怀宁腊树水泥厂进行小水泥综合配套技术开发成功后,将所采用的7项新技术在全县推广,每年可增加1000万元利税,这项成果获得省级星火示范企业奖。池州烧碱厂的“酞菁兰BGS”项目,为全省填补了一项空白,其质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获奖项目
1、地区科学进步奖1949~1977年,由安庆地(专)区科学大会表彰的科技成果共78项。
表1971949~1977年地区科技进步奖项目

1984~1987年又有5项成果获地区科学进步一等奖,它们是:安庆地区中药资源普查(地区医药局);推广棉花良种“沪棉479”(地区经济作物推广站,1985年获安徽省农牧渔业厅二等奖);8421救生衣、8411救生圈(枞阳县船舶救生设备厂);铝镁合金窗纱标准的研究(桐城县铅丝厂);岳西翠兰研制(岳西县农牧局,1985年获安徽省农牧渔业厅三等奖)。
2、省科技进步奖1983~1985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有10项,1987、1988年各有6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
表1981983~1985年获省科技进步奖项目

3、国家级奖与专利项目1988年,区内始有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它们是:
怀宁县腊树水泥厂的“小水泥生产技术开发”,获1988年省级星火示范企业奖、国家星火计划奖;宿松县洲头油脂化工厂的“植物油脚开发油酸、硬脂酸”,获1988年省级星火科技奖、国家星火计划奖。望江酿造厂的“全酶法酱油--多菌种多酶系生产酱油新工艺项目产品‘风酿酱油’”,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全金奖;岳西食品厂的“茯苓保健食品生产技术开发项目产品-茯苓八宝晶”,获国家优质饮料“熊猫奖”。
1988年6月,望江县砖厂工人陶三义发明有换煤排碴装置的蜂窝煤炉,在全区第一个获得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
4、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985至1987年,获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有4篇(下表前4项),三等奖49篇(下表第5~53项);另有地区科协评定的优秀论文105篇。
表1991985~1987年部分获奖论文篇目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