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间借贷
建国前,安庆地区民间借贷遍及城乡各地,尤以农村为甚。其借贷形式一是典当,一是高利贷。典当是我国封建社会古老民间信用行业,典当物品多半是衣服、首饰、用具、粮食等物。其利息通常为月利2分(即等于当款的2%)、2.5分、3分不等。典当物品折价,一般是当价等于物价的一半,俗称“当半”,至民国20年(1931年)改为“当三”。高利贷是一种以借贷资本牟取高利的剥削行为。放款人多半是商人、富户、豪绅、军阀、官僚和专以放债为职业者。借款方法,多以田地、房产、契据或农具为抵押品,押期至少1年或3年、5年,到期如无力赎回即作价抵押出卖。还有一种信用贷款,月利多在3分左右,也有年利高达百分之百以上的,即通常所谓“印子钱”、“阎王债”。
新中国成立后,当铺通过改造,转营他业,高利贷受到取缔,但正常的自由借贷仍允许存在。
二、工商信贷
建国初,安庆地区银行按照“先公后私”、“先工后商”的原则,对国营企业发放各种贷款58.3万元,支持了千余户中小厂商恢复生产。1950年投机商人蠢蠢欲动,妄图扰乱市场,全区及时收缩私营贷款,予以打击。自1952年6月起,对私营贷款贯彻了“宽、快”精神,3个月内共放出168.9万元,活跃了城乡经济。1958年,因支持地方工业而发放贷款2563万元,新建起厂、矿637个。在支持大办钢铁运动中,发放贷款达1500万元,但收效甚微。1959年对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全额信贷”,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则改行“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的原则。“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信贷制度被批判,管理放松,贷款猛增。截止1978年底,工业贷款余额为6058.2万元,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5779.6万元,10年上升20.7倍;商业贷款余额为26631.1万元,较“文化大革命”前增加13173.5万元,10年上升近一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行采取扩大放款范围,放宽政策,开办了固定资产贷款。1979至1985年底,全区工商银行7年累计发放技术改造贷款达4074.7万元,集体设备贷款达2629.5万元,从而支持了736个项目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工业信贷上着重支持骨干企业,开发新兴工业;在商业信贷上,优先支持国营合作经济,扩大商业网点,改革流通环节,活跃市场。1985年底全区商业贷款余额56523万元,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2倍;工业贷款余额为9813万元,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5倍。另外,安庆人行二级分行曾委托农、工商两行,对岳西、枞阳、潜山3县发放“老、少、边、穷”贷款余额979万元,帮助上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佳。1986年根据中央关于严格控制投放的指示精神,在工业贷款方面,重点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支持名优产品生产,支持科技开发,支持物资储备;在商业贷款方面,集中支持能源、交通、原材料、农副产品收购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当年,工业信贷较1985年增长52%,商业信贷较1985年增长14.5%。1987年因贯彻“紧中有活”、“扶优限劣”的信贷方针,对出口创汇以及轻纺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贷款均有所增长。1988年工商信贷仍保持上升势头。工业信贷较上年同期增长31.7%,较1985年增长153.7%;商业信贷较上年同期增长5.9%,较1985年增长33.4%。
表191主要年份工商贷款余款单位:万元

三、农业贷款
安庆地区农业贷款始于民国20年(1931年),至民国22年,对怀宁、桐城、宿松、望江、东流、贵池6县共发放贷款24267元。民国27年7月,农业贷款由省建设厅经办。此后两年,对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至德8县发放农村合作贷款226970元。民国30至33年,增加了对贵池的贷款,计发放所谓“战贷"4103585元。抗日战争胜利后,农贷发放甚少。
建国初期,安庆地区农业贷款以发放实物为主。1949年对怀宁、桐城、宿松、桐庐、望江5县和安庆郊区,共发放小麦种67.2万公斤。次年又发放保护耕牛、防汛、抗旱、水利、鱼苗、副业等贷款,合计大米954.45万斤、稻种417.6万斤。
土改后,农业贷款以水利和农田设施建设为主。1951年和1952年,共发放大型水利工程贷款100.3万元,帮助8个县兴建或加固了24处涵闸和圩堤。
1954年5月,全区共发放贷款894.7万元,其中水利、种子、肥料、农具、生活、耕牛、渔业等救灾性质贷款663.4万元,占总数74.1%。1955年和1956年,全区共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787.2万元,帮助解决了379889户贫农和下中农入社缴纳股份基金困难。
“大跃进”时期,全区共发放各项农业贷款6655.8万元,超过了前4年放款总数的65.6%。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于农业生产逐年好转,3年中共收回贷款2632.9万元,占放出总数94.4%。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区共发放农贷14597.4万元。1976年底,全区农贷余额为4232.3万元,比1965年余额增长86.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放宽了信贷政策,扩大了贷款范围。1979至1985年,全区共发放农贷60267.6万元。1985年底,全区农贷金额为19809.6万元,其中乡镇企业贷款占35.9%,集体农林牧渔及其他贷款占20.8%,承包农林牧渔及其他贷款25.8%,开发性贷款占5%,支持信用社贷款占12.5%。
1986年为搞活农村经济,着重扶助了乡镇企业和各种形式的农业承包户,使农业投入逐年上升。1987年增加了扶贫贴息贷款,全年农业投入扶贫贷款余额2655万元,到1988年扶贫贷款又有上升,比1987年增加94.6%。
表192建国后农贷的发放和收回单位:万元

四、基本建设投资、贷款
1949至1957年,全区投资完成额为6267.2万元,其中水利一项达4153.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6.3%。“二五”时期全区基建投资额2097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95.5%,相当于“一五”时期的2.3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安庆建设银行除抓投资效果外,还清理了停、缓建项目48个,结余资金467万元,并清理出续建项目的结余资金295万元。
“文化大革命”时期,基本建设拨款制度被视为“管、卡、压”而受到批判,基建拨款变成了“投资大敞口,拨款大撒手,用钱不报帐,竣工不结算”的局面,使基建拨款突破了概预算,达到9925.6万元。
“五五”和“六五”十年间,全区投资总额为40375万元,其中工业占28.4%,农林水气占32.5%,文教卫生占9.5%,财贸占15.6%,其他占14%。1985年基建投资改财政拨款为银行贷款(简称拨改贷),这对促进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造价,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安庆汽车站扩建工程,1983年被列为拨款项目,进度缓慢,实行拨改贷后,需要还本付息,单位感到有压力,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加速了工程进度。枞阳县普济圩农场饲料厂项目,原报预算22.9万元,到正式签订借款合同,落实还款计划时,单位愿意压缩投资,少借少还,结果只借款20万元。地区邮电局长话楼工程,由于计划变更,影响当年计划完成,单位为减少贷款利息便主动要求上级调减计划10万元。这一年全区拨改贷项目132个,拨改贷总投资为3701.5万元。
1986至1988年,基本建设投资或贷款,集中在以下几个项目上:同马大堤建设工程投资每年为800~1000万元;花凉亭电站、枞阳船闸、望江船闸、潜山大关电站、怀宁优质米基地、望江优质棉基地、岳西优质茶基地、东流棉纺厂等建设工程先后投资均达到300到8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区内的经济建设。
表193各个时期基本建设投资完成实绩统计单位:万元


下一篇:第五节 结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