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体系建立
1949年9月,皖北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设立工商管理局,管理全区工商业,另设安庆贸易支公司为经营机构。同年11月,将原国民政府盐务机构,改组成立安庆盐务运销处;1950年初成立“安庆酒类专酿专卖管理处”,3月安庆贸易支公司改组为百货、粮食、花纱布、土产等4个支公司;1952年又增设油脂、食品、煤建等支公司。至此,专区开始形成完整的国营商业体系。
1953年按经济区划建立了百货、纺织二、三级批发站(二级站设于安庆,三级站设于县城),并成立“安庆医药公司”。1955年又成立“安庆食品支公司”。1958年撤销各地专业公司,将专、市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等14个行政、业务机构合并,组成了安庆专员公署商业局。
1962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分开经营,并逐步恢复了各专业公司。到1965年专署商业局下属单位有:百货、五交化、石油、纺织品、医药、糖业烟酒、盐业、食品等8个分公司和百货、五交化、石油、纺织品、医药等5个二级批发站。
“文化大革命”期间,将商业、工商、粮食各局和供销、外贸办事处,人民银行、建设银行等单位合并为“专区财贸站”,后又将原商业、供销、外贸业务组成“地区商业管理站”。到1971年,商业管理站改称地区革委会商业局。1975年又成立了地区饮食服务公司。
1977年10月,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第二次分开。1978年将外贸划出,单独成立地区外贸局。1979年地革会商业局改称“安庆地区行政公署商业局”。1980年池州石油、百货、五交化站和盐业经理部并属安庆地区。1984年又将安庆纺织品、五金、化工站划给安庆市,同年成立地区旅游特需供应公司,1985年又将医药站划归医药局领导。
二、网点布局
建国后,随着经营机构的增设,营业网点也不断增加。
1950年专区百货、粮食、土产、花纱布支公司和盐务运销处,在各县和重要集镇设有办事处和购销组25个。1951年,国营商业负责县城以上的任务,各专业公司均在各县城关设立购销业务办事处和营业组54个。1954年专区7个专业公司下属县公司和商店为52个,营业组21个,转运组4个,职工计有1839人。1955年,百货、水产、食品支公司增设了下属机构,石油、医药、煤建公司机构也向下延伸,其营业所、分销处、批发门市部、购销组(站)共增到119个,职工2378人。1956年,全区各县专业公司增加到72个,县公司下属经营机构增到204个,职工3700人。1958年,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合并,按经济区划调整了商业网点。百货机构下伸到区,食品机构下设到人民公社,水产机构设到大型湖泊和养殖场。全区有经营机构1218个,职工5604人。1961年,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分开,全区国营商业经营机构有706个,职工5668人。196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商业队伍会议纪要》精神,对全区商业系统进行了清理整顿,经营机构精减到639个,职工4632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经营机构大量撤并,归属混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内逐步建立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三多一少”(即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1979年国营商业经营机构增加到1347个,职工5471人。1980年东至、贵池两县来属。1984、1985年纺织品、五金、化工、医药等二级站划出。到1987年,全区有经营机构1208个,职工8434人。
表1401987年国营商业系统分县经营网点

三、经营管理
1949年安庆贸易支公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有计划地进行购销业务。1950年分为百货、土产、粮食、花纱布等支公司后,在各县设立营业网点,零售业务得到发展,逐渐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组)为基础”的管理形式。百货、土产实行商店、门市部、营业组三级管理,其余实行商店、营业组两级管理。1953年各专业公司,根据城乡分工又结合的原则,按经济区划设置批发机构,组织商品流通,实行分单位经济核算制度,将一些商品管理权限下放给基层,使基层企业能掌握财务开支,独立经营。
1958年,国营商业批发企业实行“两参一改”(即干部参加劳动,职工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零售企业实行“三参一改”(在上述基础上加群众参加监督)的管理制度;在农产品收购上则提出:多收、快收、收好、收足的口号;在购售业务上订出了“六到社”(即任务、价格、收购、供应、技术、样品到人民公社)、“三登门”(收购、付款、动员)、“四就”(就船、河、湖、塘)、“四串”(串山岭、田间、工地、村庄)、“四包干”(地点、时间、任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在劳动组合上,普遍推行“五员”(采购员、营业员、保管员、物价员、记帐员)合一,以减少管理人员。另外,还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劳动竞赛,组织“货郎担”流动下厂、下乡,以方便群众。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上各种经营管理制度均遭到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市场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国营商业部门对商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增加经营品种,扩大服务项目,采取“近送货”、“远设点”的供应办法,保障城乡供给。在多家从商的情况下,商业系统各级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并由封闭管理型转变为开放服务型的经营。各个部门放权给企业,使企业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为适应复杂多变的需求关系和激烈竞争而开拓新路。
从1984年开始,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各企业将利润指标层层分解给各科室、各门市部,提高了部门的经济效益,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1985年全区991个小型国营商业,采取改(改变行业)、转(转为集体)、租(租赁)、让(出让)等形式,放开了869个单位,占总数的86.7%。1987年,承包面上升到92.7%,其中属租赁经营的有59个。
1986年,商业系统在部分企业中试行股份制,贵池县商业综合公司(集体)实行职工集资入股,参股职工占总数90%以上,共计集资3.57万元。枞阳、桐城、望江、宿松4县,集体商业企业有65%的职工入股,入股资金12万元。下半年安庆百货站成立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股份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责任制,共集资95万元,其中国家股70万元,集体参股15万元,通过银行向社会发行个人股票10万元。
四、销售总额
区内195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908万元,其中国营商业226万元,占3.27%。随着国营商业逐步占领市场,取得领导地位后,销售额比重逐年增加。1957年为21558万元,占总额54.73%。1958年销售额上升到24592万元,占总数的81.9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均有发展,市场空前活跃。1987年销售总额达53095万元,占社会销售总额155862万元的34.09%。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