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国前私营商业
明、清时,区内小商贩以贩运山货居多。如当时潜山的竹簟、茯苓;石牌的蔓荆子、天南星(药材)、山粉;建德的柴炭、竹木;贵池的茶叶、桐油,均集中到安庆,通过行栈或交给行商,远运至南洋群岛,近销往上海、南京。个体商贩除肩挑贩运外,还从事服务行业,开有茶馆、小饭店、理发店和茶水炉等。
区内民族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缓慢。民国初年,安庆城内有典当、盐号、银楼、木竹棚、糖杂、绸布、京广油业、药业、五金、西药房、南货、五洋等民族资本主义商业,其中规模较大的当铺、绸缎庄、布店、纸坊、茶叶店和南货号,多为徽商开设。如当铺业的永祥、惠通;绸缎庄中的鸣章、天成、太兴源、益丰、合盛;笔墨庄中的正记胡开文、立记胡开文;纸坊中的松筠阁、张信太。经营银楼、钱庄业的有外省的湖北帮、江西帮、宁(波)绍(兴)帮;省内除徽帮外,还有宣(城)宁(国)帮、泾(县)旌(德)太(平)帮和庐州帮等。至于京广业,资金以生泰较雄厚,约有10余万(银)元;其次为王泰和,约5~6万(银)元;再次为胡复昌、黄致祥及胡裕宝,资金约有0.5~1万(银)元。贵池县城关均益祥布号,有资金3万余(银)元;永康祥、永益祥布店和裕丰茶庄等10余家,各有资金1万余元。宿松县城关商户,资金达0.3~0.5万元的有虞和、才和南货店;徐长春、刘宏吉布店;长春和、苏生堂药店等数十户。岳西县城关和平商店,资金有1万元;余才隆、存心堂等店资金为数千元。另外,怀宁县石牌镇杂货号盛天长、南货号泰元祥、高河埠久伦布店,桐城枞阳镇日兴茂南货号、太湖徐桥镇王信茂南货号等,都是较有名的民族资本商户。
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民国38年,安庆民族资本较大的商户有:余跃纪百货店(兼营金、银器),同义和、华茂、钰成、同泰和粮行,万泰和、云盛、大隆西药房,坤大、胡玉美酱园,美伦、久大恒等绸布店,麦陇香南货店,余良卿膏药店,饮苏堂、张立德等中药店,益太兴、大道生等糖杂店,鲁荣泰纸杂店,公泰昌银楼,丽生祥、名利、顺太祥、德太、永盛祥等京广业店等。
区内外资商业,是以代理商形式经营煤油开始的。英商“亚细亚”公司和美商“美孚”洋行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就在安庆设立洋油(煤油)经理处。抗日战争时,日商取代了英、美商的位置。民国28年(1939年),日军在安庆设有昭和、赍兴、吉长等5家洋行和吉利、三泽、阿部市3家洋行安庆支行。这些日本洋行雇佣大批有经商经验的中国商人,深入怀宁江镇、洪埠、老峰、江心洲,望江华阳,宿松复兴,桐城枞阳、汤家沟等地,以食盐、食糖为诱饵而攫取农副土特产品。抗日战争胜利后,英美外商又卷土重来,煤油仍为其主要商品。当时“美孚”洋油(煤油),由益太兴、万利、庆大3家分散经营;“亚细亚”公司煤油由“新福记”经销;“德士古”煤油由方源泰经营。这种掠夺性的经营,延续到安庆解放为止。
二、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底,区内私营商业年销售额为5837万元(折新人民币),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860万元的99.6%。
建国后,区内执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通过代购原料、推销产品,以及贷款、订货等方法,支持、扶植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在经营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劳动条件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加以必要的限制。1951年,资产阶级中少数人利用国家对私营企业调整之机,进行各种非法活动。年底,全区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简称“五反”),巩固了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从1954年起,区内有计划地推进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年底完成7户(安庆市4户、属县3户)。这种企业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企业经营可以直接纳入国家计划。对于尚未具备合营条件的企业,继续实行以加工、订货形式为主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领导。1953年11月,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当时区内有43家粮商接收了粮食代销业务。1954年9月,实行棉花统购统销以后,接收经销代销的棉布商有365户。至1956年,经销、代销商店增加到1369户,从业人员有2000多人。
1956年春,在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的推动、影响下,区内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步子加快,各行各业都申请参加公私合营。到1957年,全区私营商业(含饮食)中,除直接转为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外,有134户实行了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改造期间,由于经验不足,也出现了如贪多求大、盲目并厂并店、不适当地改变原有的经营制度等现象。对小商小贩的安排和合营企业的公私共事关系也注意不够,以致很多小商小贩在经营上发生困难。以后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私营商业更处于萎缩状态,资金和营业额甚微。1970年全区工商个体营业额仅19.4万元,1971年又下降为1.4万元。
表1381949~1958年私营商业销售额统计单位:万元

三、个体商业的发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商业作为国营商业的有益补充而逐步发展起来。1981年全区个体商户已达5963户,从业人员8391人,营业额为1093万元。1983年经营商业者大量增加,除正式营业的个体商户外,尚有19800多农民离土不离乡从事商业活动,营业额约9669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13.8%。1987年全区个体商业占有资金3190万元(城镇396万元,农村2794万元),营业额25447万元(城镇3891万元,农村21556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5862万元的16.13%。个体商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活跃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表139全区个体商户选年经营概况单位: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