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水土流失
区内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1955年春,为了生产自救,在山区大搞开荒,破坏了地表土壤结构。1958年大办钢铁,沿河淘砂,毁林烧炭,又严重损害了地表植被。据调查,水土流失以大沙河、皖水、潜水、长河上游山区为最重(潜水、皖水、大沙河年均淤积14~38毫米,河床比圩内地面高出1~4米),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截止80年代,中、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达928.86万亩,占中、低山区面积的70%,为50年代489.5万亩的1.89倍。又据花凉亭、高坦等18个站不同长短序列河道输沙量观测,以及在大沙河上游的调查,全区每年流失总量为3052.4万吨,平均侵蚀模数为1698吨/平方公里。到1987年,全区应治理流失面积为4331.51平方公里,比1962年增大38.8%。
表1131986年土壤侵蚀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二、水土治理
1952年政务院发出推行水土保持指示后,皖河水利工程处首先在岳西县莲云河修建谷坊,以竹篓卵石垒成台防式拦河坝,后被洪水冲毁。1953年全区建谷坊502座,取得初步成效。1957年全区封山育林200余万亩,造梯田、梯地1万余亩,水利工程建设2000多处,使80%的流失面积得到控制。1958年后,水保机构时建时撤,水土治理处于半停顿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土保持工作开始引起重视。1981年,着手在太湖县望天乡(河)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1983年,安徽省决定大沙河上游山区为全省三大重点水土保持治理片,该片共有20条小流域,其中岳西县1条、潜山县15条、桐城县4条,总面积619.81平方公里。1984年上级批准重点治理的有4条小流域——岳西县巍岭河、潜山县黄柏河、塔畈河、杏花河,经过3年努力,到1987年5月治理工程基本结束。
上述4个小流域总集水面积为149.1平方公里,需要治理的流失面积有1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2.5%。现已初步控制约94.3平方公里,占原流失面积的87.2%。4个小流域共封山7.96万亩,停垦1.05万亩,荒山造林1.33万亩,疏林改造1.03万亩,种植经济林木180万株,做梯田梯地708亩,护岸6005米,打拦河坝63道,建山塘330口。共计实做土方9万立方米、石方10万立方米。这些水土工程,经过9次暴风雨袭击,质量良好。
治理后巍岭乡和黄柏乡的大小山头,大都郁郁葱葱。停垦后新栽的树苗正在成长,25度以上的山坡的开荒地已很少见,河底普遍下降0.5到0.8米。
表1141981~1988年小流域治理情况统计


下一篇:第三节 小水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